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質量評價問題及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期,職業教育進入大發展時期,完善教育質量評價對于高職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助力高職院?!半p高”建設具有積極意義。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教育,在質量評價方面存在社會參與度不夠,評價主體較單一,缺乏分類指導,評價標準統一化,側重宏觀領域,疏忽評價的人本化等問題,提出構建多元化、常態化的評估體系、創新評價機制,制定個性化評價標準、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和學習產出的評價新模式等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質量評價;對策
1.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照重大,高職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職業教育的可持續、內涵式發展也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職院校路在何方?在國務院的“職教20條”中講到:職業教育要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職業教育的發展核心在于提升教育質量,而評價活動是提高教育質量,促成和增進教育內涵建設最有效的途徑??朔邦B瘴痼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因此,當前,要充分發揮教育質量評價的“指揮棒”功能,并以此來推動我國高職院?!半p高”建設。
2.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的內涵
高職教育屬于一種特殊類型的教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時又是一種高等層次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具有其自身的教育特色,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為主。所謂教育質量評價就是指以高職院校為對象,對其教育質量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體系。它為高職院校確定教育方針和教育計劃提供依據,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的作用,筆者主要歸納了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首先,開展教育質量評價,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改善和提高教育質量。教育質量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指揮棒”。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其次,開展教育質量評價,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教育質量評價的一大功能之一。
3.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3.1社會參與度不夠,評價主體較單一
政府的支持是中國高職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政府主導能讓評價結果具有權威性,但是也必然會導致高職院校自身的作用很難發揮,在評價活動中處于被動地位。此外,近年來,行業企業及社會組織有參與教育質量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但是,參與程度及評價的廣度遠遠不夠,目前中國也沒有建立一個獨立有效地第三方評估機構,第三方教育質量評價的作用發揮仍然不夠顯著。在我國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當中發揮的功效仍舊不夠顯著教育質量評價也是按照從上至下逐步開展,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仍然是一種完全行政的政府行為。在這樣一種評價模式下,就會導致評價不夠完整,從而教育質量評價的目的也很難得到實現。
3.2缺乏分類指導,評價標準統一化
所謂高職教育質量評價標準是指用以衡量高職教育質量達到某種程度或水平的準則、規范,常表現為質與量的規定。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辦學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因此,評價標準也應該適應新的形勢,與時俱進進行調整,但是,我國現行的高職教育質量評價幾乎是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的,“大一統”的評價標準既有利,能保證政府評價的有序進行及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同時也存在缺陷,不加區分的采用統一標準對教育質量進行評價,這就容易導致高職院校失去特色,很多學校為了達到主導部門統一的標準,往往會不顧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盲目追求“優秀”,從而最終造成高職教育發展受阻。
3.3側重宏觀領域,疏忽評價的人本化
英國教育家弗雷德•諾思•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的開篇這樣講到:“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因此,對于教育質量評價應該更加注重學習者的素質素養養成、應該彰顯育人為本的職業教育理念,但是,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評價基本上是從社會本位出發,比較注重職業院校的宏觀發展領域,比如對于學校辦學條件、招生規模、學生技能比賽成果、師資數量和結構等方面的評價,而對微觀領域“人”的因素考慮較少,特別是缺少對學生成長成素質養成、道德培育及就業能力等因素的衡量。因此,新時期,高職教育質量評價必須要完善其評價體系,回歸“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4.完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對策
4.1構建多元化、常態化的評估體系
在“職教20條”中明確指出:完善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積極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高職教育有多方主體參與,涉及多種利益,因此,對于高職教育質量評價應該要多元化參與,從各個層面,各種利益出發對教育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從政府層面來看:政府對高職教育質量評價體現在引導、監督和服務等方面,其在教育質量評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各個時期的高等職業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中描述也不盡相同,總體來說,政府在教育質量評價中的地位和權威呈現日益強化的趨勢。因此,對于政府來說,應把對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宏觀評價上,比如,評估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向、辦學條件以及政策的落實等方面。從高職院校自身來看:目前高職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大模塊,內部評價主要指高職院校的自評,外部評價分為政府評價和第三方機構評價,高職院校同時作為評價的主體和客體,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對其自身的認識和評價應該是最真實和客觀的,然而,一直以來,我國的高職教育質量評價一直都是以政府主導的外部評價為主,院校自評所占的評價權重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不大,高職院校也缺乏評價的專業人員和專業方法,因此,構建多元化、全方位、常態化的評估體系,高職院校應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比如,可以增加自評權重。增加高職院校自評的權重會激發自評積極性及有效性,推動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對教育質量的自我評價。還可以加強對評價人員的專業培訓,從而掌握評價的科學方法及正確程序,以此增加院校自評的有效性,或者可以把評價活動納入日常工作并將其常態化和制度化,充分發揮院校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第三方評價來看:第三方評價在高職教育質量評價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是當代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呼喚,同時也是推進高職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以第三方公正、科學、客觀的評價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是當下擺在職業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我國第三方評價沒有形成成熟且獨立的評價體系,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大量引入和借鑒了國外先進的評估理念,擁有了先進科學的評估理念,并且具備了比較專業的研究支撐,但是,對于獨立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第三方機構缺乏系統的規章制度,專業性和權威性也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新時期,要推進第三方評價健康有序發展并在教育質量評價中發揮重要作用,應該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首先要進一步規范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展,吸引更多相關專家參與到高職院校第三方評價中來,其次,第三方評價機構應該要建立符合國家方針政策的多元動態評價標準,;最后,要重視對結果的,利用評價結果的正面導向,推動高職院校健康有序發展。
4.2創新評價機制,制定個性化評價標準
與國外評價標準相比,我國高職教育評價標準更傾向于以學生的就業情況、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師的教學能力等為統一標準,對于高職院校的自我完善能力、教育的實際效果等指標考慮不夠。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評價指標時,應根據應根據當地經濟情況、院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特征,建構以政府、院校、教師、學生、第三方機構等為主體的多樣化指標,并選擇與此相適宜的評價方法,制定個性化的評價標準體系,此外,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中,加大院校應變能力及自查能力的考察,并且可以嘗試變革以“市場”為導向的評價標準,從高職院校對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效果維度,構建基于學生滿意度視角,以效果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質量標準模型。
4.3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高職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樹人”,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以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因此,在教育質量評價中,應該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和學習產出的評價新模式,第一,要突出以學生為視角來進行教育質量評價,學生對于教育質量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因此,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并強化其在評價中的作用;第二,在評價內容上,要突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及積極上進的意愿納入考評,職業教育的理念要回歸人,因此,對于職業教育質量的評價要做到:評估教育過程和結果是否促進了受教育者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同樣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受教育者的發展程度主要取決于其自身的努力程度,所以,教育要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其次,評估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是否促進了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所謂個性,是指具有不從眾的意識、思維和行動,有獨到的眼光、獨特的想象、獨具一格的表達方式、獨樹一幟的風格等。保爾曾說:沒有個性,人類的偉大就不存在了。因此,高職教育應該以受教育者的個性塑造為立足點,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N].人民日報,2019—02—14.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0-2020年)[EB\0L].
[3]徐靜茹,郭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政策發展探析[J].職教論壇,2013(25):21-24.
[4]佟林杰,孟衛東.我國高等教育第三方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3(3).
[5]全,徐小容.協同共治與攜手共贏:職業教育質量治理的生成邏輯與推進機制[J].西南大學學報,2016(4):74-85.
[6]邱磊.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模式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5):62-67+87.
[7]李巧玲.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J].職業,2011(9):57.
[8]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6.
[9]楊紅荃,黃雅茹.高等職業教育評價制度的反思與構想[J].職教論壇,2016(25):40-44.
[10]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64.
[11]劉春花.高等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再思考--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120.
作者:劉滿萍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