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我國繼續教育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教育發展而迅速發展,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我國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也起著一定推動意義。然而,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受其他高校擴招、教育管理模式較為陳舊等內外因素影響,難以充分適應新教育發展目標,導致高校繼續教育發展進度滯后。為推動繼續教育發展,國內有研究學者提出企業化管理模式,并指出將企業化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于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工作當中,不僅能優化繼續教育管理模式,還能更加有針對性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一、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意義
(一)實現資源共享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最主要意義在于實現資源共享,高校在創辦繼續教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及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源來優化繼續教育環境,提高繼續教育水平。將企業化管理模式運用到高校繼續教育當中,充分發揮了企業經濟優勢,最大限度利用企業資源,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解決了高校繼續教育經費不足問題,可以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投入教育管理,實現教育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
(二)實現教學產品市場化高校繼續教育主要目標是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將企業化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于高校繼續教育當中,以市場發展形勢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重點,可以有針對性培養技術型人才,從而滿足市場發展需要。另外,高校繼續教育企業化管理模式能實現教學產品市場化,教學產品不再是學校單方面提供,實現教學產品與市場接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教學產品,促進繼續教育發展。
(三)體現高校繼續教育特色高校繼續教育強調實踐教學重要性,強調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側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企業化管理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企業工作氛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使學生了解崗位或職業在工作中的具體呈現情況,進而讓學生加深對專業技能的理解,體現繼續教育特色,提高繼續教育質量。
(四)實現“全真全程”教學企業化管理模式使得高校繼續教育不再是傳統教學活動,實現了“全真全程”教學過程。在實際教學當中,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專業技能學習,整個學習環節不是模擬工作狀態,而是真實感受工作環境,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工作氛圍,明確職業技能提升目標和方向,實現市場、社會與工作有效結合。另外,在繼續教育企業化管理模式背景下,教師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角色定位,而更像是學生工作同事,如此可以促進師生深入交流,為更好開展繼續教育奠定基礎。
二、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定位模糊當前,在國民教育意識中,仍有許多人對于繼續教育存在錯誤認知,即認為全日制高等教育是正規教育,而繼續教育屬于非正規教育屬性,該種錯誤認知一定程度上容易影響高校辦學聲譽。在實際教育發展過程中,許多高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投入較多,忽視繼續教育的發展,將繼續教育作為創收途徑,導致高校繼續教育發展進程滯后。此外,相關數據顯示,59.4%學生表示接受繼續教育目的是拿到文憑評職稱,27.8%學生表示接受繼續教育目的是工作單位安排,12.5%學生表示接受繼續教育目的是更新知識。由此可見,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情況并不樂觀,學生對繼續教育定位模糊,缺乏科學、正確的學習目標。
(二)師資力量薄弱基于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大多數高校在發展教育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更側重于學生學習資源以及學校教學設施等方面的具體建設,而忽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在教師資源方面投入較少,使得教師隊伍整體教育水平往往難以滿足繼續教育實際需求,導致高校繼續教育水平與實際脫節,影響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究其原因:第一,高校投資主體較為單一,缺乏校外合作,造成經費緊張。第二,大多數高校之所以創辦繼續教育主要目的是創收,對繼續教育產生錯誤認知,沒有明確教育目標。
(三)重課堂輕實踐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繼續教育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對繼續教育缺乏明確認識,沒有充分認識到繼續教育教學目的特殊性,以及接受繼續教育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在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性。在實際教學中,高校并沒有深入去了解繼續教育目標及意義,而是直接運用高等教育傳統教學模式,重視課堂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學重要作用,課堂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性和創造性,使得高校繼續教育質量降低。
(四)辦學模式落后就目前情況可知,許多民辦高校繼續教育依舊在沿用傳統辦學模式,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較少,即便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也只是一些表面性的運用,并沒有過多實質性的內容。另外,高校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不足,信息搜索渠道少,信息資源利用不充分,沒有深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勢,導致繼續教育發展滯后。
三、民辦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模式探索路徑
(一)多元化管理體制高校要深化繼續教育改革,構建多元化管理體制,讓企業、政府共同參與到繼續教育管理過程中,實現多元化管理。一方面,高校、政府、企業作為參與繼續教育管理主體,可以組建股東會,股東會再組建董事會,由董事會具體負責繼續教育管理和運行。同時,政府聘請專家團成立監事會,主要負責監督董事會管理和運作;成立教學模塊管理部門、財務管理部門等部門機構。另一方面,高校實施聘用制,教師與學校簽訂勞動合同,加強人員流動性。在招生考核方面,運用“理論+實踐技能”等考核方式,考核主要由各行業專業組進行,政府方面則負責招生工作,如此一來,可以充分利用各方主體資源優勢,還能有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從而促進繼續教育發展。
(二)創新教學模式在新教育背景下,民辦高校應該充分貫徹企業化管理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提高繼續教育水平。一方面,高校應將繼續教育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開展繼續教育理論研究同時,也要注重實踐研究,如大數據背景下繼續教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實際問題,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當中,推動繼續教育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實施學分制度。高校可以將學分作為考核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標準體系,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等方式定期考核學生學習情況,這有助于教師及領導更快掌握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創辦繼續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訂考核方式過程中,教師應事先與學生主動溝通和交流,在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后,再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學生理論知識、學生課上表現情況、學生實踐成績等作為考量學生學習效果考核因素,保證考核體系公平、公正。
(三)強化師資力量第一,加強繼續教育項目的研發。高校要加強繼續教育項目的研發工作,聯合政府相關人員、專家顧問、實踐管理者等共同參與繼續教育項目研發工作。在研發過程中,綜合各方研究人員關于繼續教育發展建議,再以市場發展形勢為導向,制訂科學繼續教育項目實施方案,推進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第二,加強授課教師隊伍建設。高校在進行繼續教育培訓的同時,還要格外重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可定期開展教師培訓活動或專題講座,邀請行業專家或企業職業經理前去演講,加深教師對專業技能知識的認知,豐富教師教學經驗。
(四)探索多樣化辦學模式一方面,更新辦學思路。高校要更新辦學思路,實施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結合辦學模式,積極迎合市場發展趨勢,實現繼續教育創新性發展。在進行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與校外企業、政府相關部門聯合發展合作單位,并設立一些崗位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等專業培訓機構,創建非學歷教育企業經濟實體,解決繼續教育經費不足問題,拓寬繼續教育發展渠道。另一方面,開發多種辦學渠道。高校要積極開發多種辦學渠道,根據學校具體專業情況及市場發展形勢,與校外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培訓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創雙贏局面。另外,高校要拓寬繼續教育覆蓋范圍,將城鄉從業人員、下崗職工以及務工人員作為繼續教育主要發展對象,促進高校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深入改革,推進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模式建設,不僅能體現高校繼續教育特色,還能實現資源共享,實現“全真全程”教學,促進高校繼續教育更好發展。基于此,為使加快高校繼續教育工作企業化管理模式的實施,高校可以構建多元化管理體制,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師資力量,探索多樣化辦學模式,實現全方位改革創新,促進高校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崗.終身教育背景下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新思路[J].成人教育,2020,40(07):6-10.
[2]王志宏.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1):1-2.
[3]馬文靜,張懿,王智潔.高校繼續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其優化——以山東大學為例[J].山東教育(高教),2020(05):51-52.
[4]李曉路,王波濤,田歡慶,等.面向“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農家參謀,2020(16):191.
作者:李勝 單位: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