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制造及自動化課程開發研究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知識水平與技能需要不斷地提升與更新。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是老牌專業,該專業教學方式與課程建設模式雖然進行了不間斷的改革與更新,但效果不明顯,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明顯滿足不了日益發展的社會實際需求。為此,我校針對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項目課程的現狀和不足,從項目課程內容、配套教材、理實結合、項目選擇、教學體制等方面對項目課程開發進行研究,提出以就業能力提升為核心、以項目開發為主線的層進式項目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項目課程
一、引言
項目課程開發是指將典型工作任務或完整項目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項目化安排組織課程內容,“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實施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與技能向實際應用的有效遷移。項目化課程教學注重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培養與工作過程的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各項能力。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對技能性、應用性和實踐性要求較高,在專業教學中開發項目課程和實施項目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職業過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鍛煉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就業能力。
二、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項目課程現狀與不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在教學效果上還不是很理想,離社會實際的需求及培養學生的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該課程概念抽象、內容廣且分散、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公差與配合、熱加工、冷械加工等多學科的知識,這些知識點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物理、數學、制圖等)做支撐,還需要了解實踐基本操作(測量、加工、鑄造、鍛造等);在學習該門課程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直接影響其學習效果與學習興趣;同時,該課程理論學習的同時,實踐動手能力也要求較高,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的同時,又要將掌握的基本理論用于生產實踐中,基礎知識的掌握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項目課程缺乏合適的配套教材。目前沒有適合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生的《機械制造基礎》課程項目教材。《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材繁多,但大部分涉及的內容是:工程材料、公差與配合、熱加工、冷加工、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特種加工等,內容多,理論知識點多,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配套的圖與案例不利于項目化教學。
3.理論與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該課程內容包含內容多,理論部分:工程制圖、工程材料、公差與配合、熱加工與冷加工基礎理論知識(鍛造、鑄造、焊接、機械加工、工藝等);實踐操作包括:鑄造、鍛造、焊接、各種機械加工。
4.項目化教學的項目的選擇與實訓難以保證。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主要有:《機械制圖》《公差與配合》《機械制造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工藝》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實訓、機加工實訓等相關內容,教學內容涉及的基礎知識多、內容廣,不便于采用單一的項目化教學。另外,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沒有合適的體制來保證,校企合作得不到保證,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在項目的選擇上就受到較大的局限性。
5.教學體制制約了項目化教學的實施。目前,我校的教學體制制約了教學的發展。首先,從人才培養方案上來看,機械制造自動化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上,完全以原來中專或本科的教學課程為依據,所設置的教學課程名稱、內容、考核方案等基本沒變,實訓課程課時雖然有所增加,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好操作和實施。其次,學校的對教師的考核與評價制度制約了項目化教學的發展。目前,我校對教學教師的考核,是按學時進行的。一個班級(30人左右)在一節課內,不管有幾個老師指導,都只能算一個學時,這一個學時平均分配(例如:四個老師同時參與指導學生實訓一節課,每個老師只能算0.25學時);這樣,教師都不愿意參與實訓教學。為此,在實訓教學安排時,不管多少學生,都只排一個老師指導,以適應考核要求;而另一方面,學生機加工實訓,一臺機床能容納4—6個學生實訓,一個老師也只能指導三臺機床(12—18個學生);這種老師的學時量與學生需求量產生的矛盾,導致目前的機加工實訓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兩周時間內最多只能做一個小型零件,只接觸到了機械加工的皮毛)。最后,其他教學制度也制約著項目化教學的實施與發展。例如:實訓耗材上,我校購置實訓耗材一年只有一次機會(春季學期),而且耗材購置資金有限,而機械加工或焊接實訓需要大量的耗材,一方面,如果實訓在秋季學期,所缺少的備品備件無法再夠,實訓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有限備品備件的資金限制了實訓耗材的使用,同時限制了學生的實訓效果。實訓的考核機制也限制了實訓的實施與效果。
三、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項目化課程建設
1.課程內容上,采用以項目任務為主線,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將《機械制圖》《公差配合》《工程材料》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安排在實踐之前介紹基本知識點,該課程理論重點強化內容穿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完成;《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制造工藝》《機加工實訓》等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按項目化任務在實踐過程中完成。項目任務以實現學習課程目標為依據,將學習領域的內容全部具體化,以具體的產品為載體,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調整教學任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學習興趣。
2.課程教材的選擇上,將《機械制造基礎》《機械制造工藝》《機加工實訓》三門課程整合為一門項目化課程。按目前學生情況與教學具體情況,自編適用于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高職學生的專業教材。教材的內容涵蓋項目所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學生通過項目化課程的學習,能獨立完成相關學習與工作任務。教材內容以項目化為主線,適當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按項目任務→項目目標→理論知識要點→實踐操作要點→項目作業→項目評價→項目拓展七大項編制既適合教師指導教學,又適合學生自學實踐的教材;項目化案例的選擇依據現有的實踐條件,并補充配備合適的實訓設備與工藝裝備,以便于學生邊學習邊實踐。
3.理論與實踐結合上,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偏重實踐教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4.項目的選擇上,選擇以典型零件的加工為主線,安排項目化教學。通過分析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工作崗位,按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確定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培養培養目標,確定以典型零件加工為主線的工作任務。
5.在教學體制上,可以從人才培養方案上,靈活確定項目化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學時。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根據具體的情況(學生學情與前置學習任務)安排適當的教學任務與教學學時。
四、結束語
本次的項目化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是在目前我院系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已正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次的研究與實踐,一是根據該專業特點,整合目前的項目化教學內容,完善該專業項目化課程的具體內容;二是找出項目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盡可能地解決問題;三是選擇合適的校企合作方式或學徒制的方式,將項目化課程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目標;四是根據實際需要編寫合適的校本教材,使該專業的項目化教學統一化、實踐化。
參考文獻:
[1]李靖.高職軟件專業項目課程開發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5,(02).
作者:艾翠蓉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