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生若是空守著教材來應付未來職場環境,是很難構建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因此,研究“以崗導課”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便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對當前實踐教學困境進行分析,以及對“以崗導課”功能的認識,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包括:科學確立實踐教學的目的、校本要求下選擇崗位模塊、環境植根下改造崗位模塊、多渠道教學再現崗位情境等四個方面。近年來會計類專業的生源數量逐年提高,這就客觀增大了人才培養的難度。考察財務會計教學體系可知,其中的實踐教學部分需要培養學生基本的崗位工作能力,這種能力除了能使他們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經濟活動聯系起來,還能促使他們在特定工作崗位上獲得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對于筆者而言,則十分強調實踐教學對后者能力的培養。之所以這樣歸因是因為會計崗位中的知識更新速度較快,且需要緊跟國家財經法律的動態調整。可見,學生若是空守著教材來應付未來的職場環境,則是難以構建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因此,研究“以崗導課”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便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本文的結構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分析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所遭遇的困境,然后提煉出“以崗導課”在破解困境時的功能。通過提出難點問題,最后在問題導向下來構建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當前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困境分析
結合筆者的教學體會,當前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困境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實踐教學目的方面
長期以來在開設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上,都單純將其看作是對理論教學的一種支撐和印證。支撐的目的在于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原則,印證的目的則在于在實踐中來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情況。由此可見,這一實踐教學目的便前置性的將財務會計教學體系封閉化了,使之難以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間發生聯系。
(二)實踐教學手段方面
各個學校都在自己的教學資源稟賦條件下來構建實踐教學手段,但梳理這些手段形式可概括為:機房模擬操作、任務導向下的團隊探究式練習,以及到相關企業和單位進行參觀。以上三類形式表明,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手段仍處于“自娛自樂”的狀態,且即使能夠將實踐教學安置在企業會計崗位之中,但受限于企業的內控管理,進而仍無法與教學目標完美契合。
(三)實踐教學評價方面
實踐教學評價問題直接涉及到對財務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考察,而當前的評價途徑則主要來自于對學生實踐學習報告的考察。不難預見,實踐學習報告有著固定的撰寫模式,并在自說自話的情況下便根本無法準確反映實踐教學質量。這樣一來,也就無法對實踐教學師資形成內在約束力。
二、“以崗導課”在破解困境時的功能
那么如何看待“以崗導課”在破解困境時的功能呢,首先則需要厘清“以崗導課”的概念。以企業預算管理崗位為例,便是將預算管理崗位中的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元素,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之中,并構建專門的實踐教學模塊與預算管理崗位相對應。在此基礎上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收斂專業能力培養的口徑
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中心內容,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全流程管理可成為實踐教學的知識組成對象,從而就客觀收斂了專業能力培養的口徑。從另一視角來看,傳統實踐教學目的缺乏職業能力培養視野,從而在專業能力培養上主要以支撐和印證的態度存在著,而這樣的專業能力培養則具有同步于理論教學環節,便無法形成收斂的培養口徑。
(二)明晰專業能力培養的內容
在以預算管理崗位為例的探討中可以感知到,以崗導課模式還明晰了專業能力的培養內容。專業能力培養內容包括:專業能力培養重點、專業能力培養的實施辦法等。通過對目標企業預算管理崗位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的調研,從中所獲得的信息便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的路徑指南。
(三)完備專業能力培養的評價
前面已經提到,傳統實踐教學的評價對象是學生,而評價模式則以學習報告的方式來實施,其中的弊端可見一斑。但在以崗導課中隨著引入具體的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指標,則可以在靈活教學測試上來完備評價體系。再者,這種教學測試也將教師教學納入其中,從而也就鞭策了教師的教學行為。
三、破解中的難點問題解析
在將“以崗導課”應用于財會實踐教學之中時,還需要解析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點問題。
(一)崗位模塊的選擇
以崗導課下的實踐教學模式,必然需要將財會崗位的工作內容整合成為實踐教學內容。由于受到經濟單位類型不同,以及主營業務不同的影響,這就使得選擇崗位模塊成為了難題。筆者認為,在崗位模塊選擇上應著力于通用崗位知識的整合。
(二)崗位知識的提煉
目前存在一個誤區,似乎經濟單位中的財會應用知識能毫無加工的植入到實踐教學中來。對此,筆者是不贊同的。不難理解,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著重掌握財務會計的基礎知識,若是不進行前期加工而植入財會崗位知識,這不僅于教師很難把握,也于學生很難消化。
(三)崗位情境的再現
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目的并不只是對理論課的支撐和印證,同時也是切實提升學生對財會崗位的適應能力。這種適應能力的構建不僅依賴于對崗位知識的反復訓練,還在于使學生能適應經濟單位財會部門的組織氛圍,以及分工協作的環境。然而,目前許多學校在崗位情境的再現上仍處于較低層次。以上所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是在實踐教學中所反映出來的,這也將制約“以崗導課”的應用效果。為此,在接下來所要構建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上,筆者將在問題導向下來進行主題闡述。
四、實踐教學改革思路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實踐教學改革思路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科學確立實踐教學的目的
實踐教學目的構成了實踐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其中內含有實踐教學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則。通過對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困境的分析,打破依附于理論教學環節,拓展到培育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崗位能力,則成為了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同時,在校本要求下科學確立實踐教學目的還在于人才培養層次,不難知曉,高職和本科層次的教學目的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校本要求下選擇崗位模塊
財務會計課程在實踐教學改革時,還應在校本要求下來選擇崗位模塊。遵循校本要求的內涵包括:結合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比較優勢,以及結合課程改革下的課程標準。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突出學生財會崗位操作能力的同時,還強調建構起學生的自組織學習能力。為此,在崗位模塊的選擇上就以“延展性”作為選擇標準,如“預算管理”。
(三)環境植根下改造崗位模塊
這里的環境是指教學環境,所以建立教學環境植根性則成為了改造崗位模塊的重點。這里首先需要厘清人才培養層次,以及考察學校現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在本校中,針對預算管理的崗位模塊改造,便緊密圍繞著資金約束對成本控制的促進作用來實施的。這樣一來,我校實踐教學資源中有諸多要件可以支撐起成本控制教學內容,從而也就能夠發揮出學校教學的比較優勢。
(四)多渠道教學再現崗位情境
多渠道教學再現崗位情境則是當前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這里的多渠道可分為校內和校外渠道。校內渠道便是在實踐教學中增加探究性財會能力訓練的權重,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組織形式來再現崗位情境。校外渠道則主要依托頂崗實習環節,這直接與學校的校外實訓資源拓展有關。
五、展望
通過本文主題的討論,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問題拓展。從而,促進以崗導課模式的應用。
(一)突出一線操作能力
從經濟組織財務部門的職能不難知曉:從基本的會計做帳到對公司整個資金循環的監管,都將成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內容。可見,突出一線操作能力實則體現為一種綜合能力,包括專業技能和崗位意識。這兩個方面都須在會計教學領域得到體現。
(二)具有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
學校的會計教學與市場的崗位要求存在差距,若要增進學生適應未來崗位的能力,則需要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的形成,主要還是在于建構起他們系統的會計知識。知識碎片化的知識結構,必將減緩他們理解問題的能力,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六、小結
本文通過對當前實踐教學困境進行分析,以及對“以崗導課”功能展開認識后得出,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思路可圍繞著:科學確立實踐教學的目的、校本要求下選擇崗位模塊、環境植根下改造崗位模塊、多渠道教學再現崗位情境這四個方面來構建。
作者: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