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加強理性的認識
1998年起,國家教育部將平面設計專業正式劃歸到藝術設計專業中,并在高等藝術教育中實行。這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個年輕的學科在很多方面都不太成熟,存在很多突出的問題。歸結來看,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教學方法落后,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還被普遍應用;
2.平面設計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嚴重,專業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同市場需求相聯系;
3.教師不能合理使用電腦軟,教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有時候甚至起到相反作用。這些情況亟需改革,但是,在高校平面設計教學的長期教學實踐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不少人不能正確把握平面設計教學與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之間的辯證關系,陷入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歸納起來,有兩種傾向性的認識偏差,筆者把它們概括為“對立論”和“無用論”。所謂“對立論”,主要是指有些教師認為花時間鉆研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會占用很多時間,影響到教師自己的教學工作。所謂“無用論”,即認為平面設計教學改革都是講一些假大空的內容,對于教師本身的的素質發展與工作沒有多少真正的意義。教師對平面設計教學產生認識,一般從三個方面入手:其一是教學改革政策制定的背景;其二是支持此次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其三是教學改革的各要素及特點。這種認識對于大多數老師來說,顯然存在普遍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對教學改革目標有一定了解,對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有正確的把握。但是,也有許多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理念、目標及綱要的區別并不是特別清楚。甚至有少數的教師認為,所謂教學改革只不過是喊喊口號而已,具體如何貫徹落實教學改革則是領導的事情。顯然,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認識是不夠理性的。教師對于為什么要進行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對于學生的培養具備什么樣的意義、對于平面設計課程本身的發展進步有什么樣的作用等一系列問題還存有疑問,這是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經常遇到的“老問題”。深化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是加強和改進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總而言之,對平面設計教學與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之間缺乏正確把握,是長期存在的問題,需要通過提升對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認知水平來加以解決。
二、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教師要要具備積極的態度
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就教學目標來說,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圍繞教學大綱來進行的;但是僅僅這些并不夠,因為教學大綱在一個長的時間內是固定的,而平面設計的變化日新月異,所以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非常復雜,必須以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起點,并根據社會和個人發展的物質或精神的可能性,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認為教學需要改革,一些調查顯示,平面設計教師群體中,認為教學改革很有必要、教學改革的措施具備合理性并對此產生興趣、全面支持的人數并不是特別多,部分教師對于教學改革持觀望的態度,還有少數教師對教學改革毫不在乎。這說明,有不少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態度,明顯存在著不夠明確和積極性欠缺等問題。整體來看,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教學改革的成效有著直接的不良影響。批判主義學者弗萊雷觀察到無論在巴西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教師在教育改革中往往缺乏參與性,只是作為被動的執行者。看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平面設計教學本來應該是緊跟時代的,經常變化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覺得這種教學十分枯燥,他們年復一年地講述著教材上的一些知識,在面對一些需要改變以往教學觀念的教學改革缺乏信心且猶豫不決。認識不夠,自然只是被動地參與教學改革,導致創造精神不高。事實上,教學改革與教師的認知體系是有關聯的。只有教學改革符合平面設計教師的認知體系,他們才會采取肯定和積極的態度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但是,如果教學改革不符合平面設計教師的需要或認知體系,他們就會產生否定和消極的態度來面對,接受和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會降低。我們認為,教師對平面設計教學改革,應該具備明確的態度,積極地參與其中,這是教學改革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對于學校來說,也需要創造外部條件來提高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對積極參與教改的教師,學校可以給予一定的補貼,增加教師的私人收益或者降低教師在教改中所耗費的金錢成本。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師,所以需要他們的熱情投入、創新實踐以及有效行動來達到預期效果。
三、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增強自身的素質
教師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傳遞者和創造者,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能力較高,才能夠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滿足學生對于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對于教師素質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師素質有待提高,例如專業口徑過窄,培養模式單一,教育內容偏舊,教育方法呆板,缺乏敬業精神,知識面狹窄,教學操作能力薄弱,心理素質欠缺,等等,所有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到這個專業人才質量的培養。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不足,使得他們在面對教學改革時困難重重。教師是教學改革的直接實踐者,其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學改革的成敗。平面設計教學改革,對各大高校中教師的知識、能力準備提出挑戰。一些教師由于自身準備不足,在進行探究性教學時存在困難,他們只會照本宣科,所教的知識不脫離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范疇。平面設計課程不可能脫離多媒體教學,但是有少數年紀較大的教師不能完全掌握好多媒體,一些年輕的教師則為了省事而不適用多媒體。這些情況雖然沒有前面兩點常見,但也不可小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在而對新一輪教學改革吋存在知識與能力的不足。教師的素質包括師德與人格魅力、人文藝術修養、教學能力及科研能力等內容。跟其他的設計行業或者計算機專業一樣,平面設計行業也具有鮮明的潮流趨勢要求,它的觀念更新需要非常快速。平面設計教師要培養專業的平面設計人才,因此自身也要適應時代要求,適應消費者需求,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這種要求,在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也會同樣得到反映。在當代的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中,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賴教師個人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只有教師具備了科學合理的知識能力結構,才有可能在教學改革中游刃有余地安排課程內容和進度,設計合理生動的教學情境,有技巧地指導學生的團隊協作,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理論,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在教學改革中,那些具備完備的教師素質的教師,總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的成果并將其積極運用于教學中。這對于平面設計教學改革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張海霞 單位:衡陽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