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反思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篇文章以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的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與常規如何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好教學情境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研究方向不同的是,本文將側重點放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引起的相關負面問題。全文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詳細論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出現的問題;第二部分針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提出了若干建議。筆者希望通過本次研究的開展,讓教育界的同仁更加理性地看待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數學教師
生產力的發展和時代進步催生了行業變革,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儼然成為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必需部分。而正是由于信息技術本身所表現出的巨大優勢,社會各個行業都積極融合該技術以提升整體的發展質量和生命力。對國家未來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行業同樣也是如此,雖然信息技術的引入給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但是隨著二者之間的深度融合,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以我校為例,雖然我校已經全面實現了信息技術手段和日常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并有效提高了整體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素養,但隨著二者融合程度的不斷加深,也逐漸暴露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使用頻率不合理
使用頻率不合理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方式有待完善。雖然我們都清楚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對整體教學工作的改善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該項技術手段若想取得符合我們預期的成果,同樣也需要操作者有著非常出色的控制能力和調節能力。在信息技術手段與教育事業尚未融合之前,學校的教學工作同樣也依據相關的計劃正常開展。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融入,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頻率過高而導致教學方式卻逐步走向了單一化和固定化。例如在小學乘法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中,從課前預習作業的布置到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再到課后作業的設置和習題講解這一系列的課堂流程中,信息技術手段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每一節數學課都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完成,甚至一旦擺脫信息技術手段,很多教師便表現出了不適應的狀況。使用頻率不合理對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反而產生了阻礙作用。
2.教學認知重點逐漸偏移
教學認知重點的偏移是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合理應用所表現出的第二個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占據一堂課的主導位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甚至學生的學習方法等等這一系列的因素都由教師自己安排,學生在整節課堂上更像是教師教學指令的應變者。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新理念的出現,學生成為課堂學習工作的主體,這一點幾乎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們本應當堅持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不動搖,但是信息技術的引入卻改變了這一點。由于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工作有明顯的優勢和便利,教師對此項技術的依賴性逐漸加強。雖然在整節課堂上扮演的角色定位有所弱化,但與這種弱化相對應的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占據的地位愈發重要。學生在課堂中占據的地位和話語權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所以就導致了教師教學認知重點的不合理偏移。
3.教學成本的增加
教學成本的增加是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所暴露出的另一個問題。可能部分學者會感到疑惑: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優質的教學輔助手段,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應當對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怎么會是增加教學成本呢?這種疑慮的存在從理論層次來講具有極高的合理性,但是卻忽視了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情況。上文所述,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頻率過高是一個客觀事實,而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好感的下降,表現出的學習興趣不像之前那般濃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有所創新。比如利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工作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而當學生長期適應此種教學方式并表現出好感下降的狀態時,很多教師會選擇制作一些非常精美的PPT模板吸引學生學習知識。而制作一個華麗的課件需要消耗教師的課外備課時間,這就是教學成本的增加。而教學成本增加有一定概率會降低教師的備課質量,進而影響整體的教學成果。
二、信息技術合理應用的策略
誠然,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而其本身所固有的屬性與社會各項事業相結合的過程中也并不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不合理應用致使上述問題逐漸暴露并進一步擴大。所以我們當務之急就是通過相關措施努力實現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關于此問題,本文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建議:
1.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情境創設教學中所表現的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個人教學認知能力或實踐能力存在缺陷所致。所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便成為促進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使用的重要一步。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本人要樹立高度的行業自律和自覺意識,始終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面對學生提出的課堂問題也要逐一解答,耐心講解。學生課堂學習工作結束后,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獲得學生對本節課的評價以及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感受,如果發現學生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問題,就要立即反思并予以改正。其次,除了根據學生的學習感悟和意見改善自己的方法外,數學教師同樣可以和校內其他教師展開教學交流。例如到某些教學能力出色的教師所執教的課堂上旁聽,仔細觀察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細節以及數學情境教學的基本使用方法,而后明確新的工作方向,不斷提升個人能力。
2.把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時機
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并不是說此項技術本身存在著某種缺陷,而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方法不當才出現的相關問題。所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效率的第二個策略就是對應用時機的準確把握。教師需要根據客觀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課堂表現狀況靈活確定信息技術的應用時機,只要時機把握恰當,整體的教學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例如在“圓”這部分的知識教學中,針對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有學生提出了如下疑問:“為什么生活中的汽車輪胎要做成圓形的?換成別的形狀,汽車的行駛速度減慢,交通事故的出現頻率也就降低了呀。”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通過電腦繪圖工具制作一個“小汽車”,并將其輪胎塑造為正方形。在電腦程序的驅動下,“小汽車”向前出發。雖然整體的速度是變慢了,但是整個行進過程卻異常顛簸。學生們看到這滑稽的一幕忍俊不禁,同時也更深刻地明白了汽車輪胎為什么要用圓形。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時機把握非常恰當,針對學生提出的一些用文字表達很難描述清楚的問題,使用信息技術創設相關情境,這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同樣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3.培養教師教學的創新意識
教育事業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為了積極適應新時期的教育潮流和思想,每一名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只有堅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教師才能始終走在時代教育發展的最前沿,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國家的人才需求。信息技術手段從開始出現充分發展再到與教育事業的融合恰恰佐證了這一點。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其不僅要在當下教育中充分重視信息技術和教學工作的有機融合,更要以一個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今后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信息技術與教育事業的融合并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現在的基礎上堅持創新。以我校為例,自從對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中的作用進行深入研究以來,部分教師就敏銳地察覺到此項技術的過度使用會造成的一系列問題。也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逐漸弱化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地位,把課堂教學的整體側重點轉移到學生群體。當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時,更多的是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自主討論。比如“年月日”這部分的教學中,平年和閏年的區分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知識點。而教師也并沒有直接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明確相關的計算方法,而是先介紹自己的生日是××年二月二十九日,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從出生到現在一共過了幾個生日?”這個問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其中包含了平年和閏年的計算方式。學生針對此問題展開討論所形成的課堂氣氛同樣非常熱烈。而此種教學行為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工作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就體現出了非常強烈的創新意識。
三、結語
信息技術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過程中衍生出的重要產物。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其與教育事業的融合給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認識到信息技術給教育事業帶來諸多紅利的同時,也要看到融合過程中逐漸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正確解讀這些問題的實質和產生的根源并采取相關的措施予以應對和解決,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清漪.新課程改革視域下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以北師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為例[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4):52-53.
[2]吳正廣.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點反思[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6):46.
[3]夏宏梅.薄批“信息”,細抹“技術”——《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之個人實踐與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1):34-35.
[4]張麗華.讓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數學教學之中——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圓的認識”教學實踐與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0):91.
作者:南平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四房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