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物流信息類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與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所以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應在傳統教學上作出改變,力求創新,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F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和數量日益增高,不僅要求具備專業知識,更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目前職業學校學生相對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自主性較差,所以在教學中應當注意學生的創造力的激發,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職業教育;創新;專業知識
一、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接受能力、過去所掌握知識量以及擅長之處的各不相同,在同一個班級同一門課程的學習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這樣可以促優生,補中生,填低生,讓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中等生能學習的更加全面,差生也能更好的跟上課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自的“能力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發展,得到更多的肯定與自我認可。
(一)根據差異性進行分組
按每一堂課的項目任務完成的先后,每次分別成立ABC組,各組負責課后輔助下一組完成學習任務,在輔導過程中就是對知識點的再一次鞏固。由于“小老師”一職的誘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因此激發,爭相在下個學習項目進入前列組;
(二)給各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減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避免跟不上班級學習節奏而徹底放棄學習。
(三)學習內容實行分層
掌握低一層內容再學習高一層內容,避免有些學生掌握快,有些學生掌握慢,導致沒興趣學,顧及全面,提高教學效果。充分遵循“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教育家維果斯基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他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老師只有認識到并從這兩種水平的差異出發,把學生的“潛在水平”激發出來,轉變為“現有水平”,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所有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自信[3]。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多耐心,多鼓勵,低起步,帶著走;對于中等的學生,要經常提問,帶領他們發現欠缺,多反復,多練習,鞏固掌握;對于接受能較好的學生,要維持他的學習興趣,教會主動學習的能力,多變化,促進能力。只有不斷發掘和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激發出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
二、項目教學法
在每個學期初,就要對該學期的內容進行整體規劃。例如機械制圖課程,現在中職所使用的《機械制圖》書中很多圖例是來自真實工程實例的圖樣,針對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要求,重點突出了識圖的訓練[4]。高一第一學期要學習的內容可分為三大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正投影作圖基礎、組合體等。再將各大項目,細分成小模塊,按知識點的難易層層遞進。將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逐條融合到實際的項目中,例如將投影原理這一難懂又枯燥的內容融入到組合體的繪制中,項目的設定選擇常見的典型零件,如螺栓、軸承座等,學生在后續的實訓課程時也會使用到,進一步加深了理實的結合性理解,也更利于知識的牢固掌握。再結合《機械制圖》的項目進行《CAD》的項目制定,內容的統一與融合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突出專業課程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
三、教、學結合
“授人以魚,一餐只需,教人以漁,終身受益?!敝R和能力不同,知識可以傳授,而能力是無法傳授,只能靠訓練,用做事來訓練、用完成任務的過程來訓練,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學生“學”會的;能力不是老師“講”會的,而是學生練會的[5]。教師應該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拒絕填鴨式教學??稍诮虒W中多采用了自主性教學,將學習項目提前下發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解答,后再教師進行講解,將學生的典型錯誤做為案例分析,將整個教學活動由單純的“教”變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也進一步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尤其注意引導學生對生活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切的創造與創新都源于對生活細節的思考,讓學生知道創新離我們并不遠,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著手解決問題,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維習慣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綜合以上,在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做到“以就業為目的,以服務為宗旨”的教學原則。
參考文獻:
[1]姚壽廣.示范告知院校的內涵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劉燎原.關于“教學工廠”理念與實踐的思考[J].出國與就業,2011.
[3]馬斌.略論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及其培養[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4]任宗義.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5]宋大衛.中等職業教育素質本位論[J].遼寧師專學報,2003.
作者:喇海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