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機械業進出口發展趨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出口較快增長,創歷年同期新高
1-8月出口額2078.35億美元比歷年同期最高的2010年出口1650.4億美元,還要多427.95億美元,形勢很好。機械工業內各行業中,出口同比增長30%以上的有:工程機械(51.25%)、內燃機(39.74%)、機械基礎件(36.78%)、機床工具(32.91%)、汽車31.96%、包裝食品機械30.58%。主要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0%以上的有:收獲機械、汽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平地機、掃雪機、叉車、礦山采掘機械、金屬冶煉設備、礦物洗選破碎磨粉設備、加工中心、蒸汽鍋爐、模具、軸承、小轎車、輕型越野車、小客車、卡車、大客車等。
2、進口增長更快,也創歷年同期新高
1-8月進口額2050.15億美元比歷年同期最高的2010年進口1616.95億美元,還要多433.2億美元,勢頭很猛。機械工業內各行業中,進口同比增長最快的是機床工具(51.31%),其他行業增長25%以上的有:儀器儀表(32.13%)、汽車(29.26%)、重型礦山機械(28.78%)、文化辦公設備(26.57%)、食品包裝機械(26.43%)。主要產品進口同比增長40%以上的有:收獲機械、牧草機械、畜產品加工機械、推土機、鏟運機、工程用起重機、平地機、壓路機、攤鋪機、掃雪機、汽車儀表、真空泵、氣體分離設備、裝卸搬運機械、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組合機床、集中供暖用鍋爐、發電機、小客車、卡車、大客車、摩托車等。
3、我國向其他4個金磚國家出口高速增長
1-8月我國向其他4個金磚國家(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出口同比增長45.89%,向歐盟、美國、日本主要發達經濟體出口同比增長20.99%。說明4個金磚國家經濟發展快速增長,而主要發達經濟體在金融危機后,仍處于緩慢復蘇中。
4、加工貿易對機械工業外貿平衡起著關鍵作用
1-8月加工貿易進出口順差36.16億美元,而一般貿易由于進口額大,進出口逆差183.92億美元。機械工業全行業能實現順差,加工貿易出口起關鍵作用。加工貿易出口多的產品是:數碼相機、復印機、液體泵、空調器、制冷空調機械、電動工具、低壓電器、電動機、電線電纜等。
當前要關注的問題與展望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處于金融危機后的復蘇階段,各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恢復,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增加。今年4月在我國舉辦的109屆廣交會上,機電產品成交額比去年春交會增長24.4%,其中對歐盟、美國、金磚國家的成交額占六成以上,尤其與巴西成交額增長約1.8倍,與美國成交額增長77.6%,發展勢頭很好。但同時,各種突發事件,尤其是西亞、北非部分國家政局動蕩,日本的地震、海嘯和核災害,歐洲部分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延續以及美國超寬松的流動性等疊加影響,為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也對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造成較大沖擊,直接推高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僅使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本已高企的通脹壓力加大,也使發達經濟體感受通脹壓力。今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其中機械工業同比增長40.91%,市場對機械產品的需求與進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同時,人民幣升值,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銀行貸款利率提高,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都將給出口企業帶來困難,影響出口貿易發展。
當前機械工業進出口需要關注以下4個問題:
1、調整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我國出口的機械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附價值產品占有很大比重。近兒年來出口產品結構有所改善,出口產品技術含量有所提高,但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首先,要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各國采取了一系列的相應措施,國際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有關出口企業要適應這一變化,根據用戶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做好服務。其次,隨著國內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品結構的進展,及時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繼續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產品擋次。再次,逐步減少“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如鑄件、鍛件、鋼結構件、磨料、銅鋁導體等。
2、出口貿易要努力規避匯率風驗
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已給出口企業造成很大困難,需要尋找規避匯率風險的有效方法。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關于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來,已產生積極效應。中國銀行7月7日宣布,我國今年以來境內外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量已超過8400億元,大大高于去年全年的業務量。這項措施是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避免因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造成損失的可靠途徑。據統計,到2010年底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企業已達6.7萬家以上。出口企業要積極爭取列入試點名單,并與客戶密切合作,選擇有實力的銀行,積極推進人民幣結算。由于目前人民幣結算額中大部分是進口貨物,出口貨物所占份額較少,出現了明顯的“失衡”現象。為此,中國人民銀行于今年6月21日公布《關于明確跨境人民幣業務相關問題的通知》,正式明確了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的試點辦法。《通知》指出,境外參加銀行應當追蹤客戶購售人民幣后的資金流向,對新客戶及金額較大的交易作更詳細地審核,并應當注意監測異常交易,以防止潛藏的套利行為。
3、面對大量進口,要把握機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機械產品1-8月進口創歷年同期新高,增長速度高于出口增速,國內企業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11年4月29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1年版),一批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國家給予貼息(按一年期銀行貸款利率)政策支持;同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以來,一批機床工具、塑料機械、小功率電動機、模具、液壓件等,從臺灣進口享受優惠關稅待遇;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降低進口成本等。這些因素必將進一步擴大進口。為此,有關企業一方面要充分用好國家鼓勵進口的政策,引進所需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以及產品配套用關鍵零部件。同時,要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通過進口技術先進的設備,進行分析研究,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同步予以改進和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努力提高競爭力。
4、“走出去”加大國際化經營力度
據聯合國貿發組織公布,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已經由2008年的世界第12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6位,2010年再創新高,對外投資688.1億美元,排序居全球第5位,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我國已進入海外投資較快增長階段。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訂相關法規,促進到境外投資的便利化。
近幾年來,我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取得了實效,有的正在逐步建立全球銷售服務網點,為進一步擴大出口,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要鼓勵更多有條件的機械企業“走出去”投資辦廠,或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或有選擇地兼并、收購國外具有先進制造技術的企業,針對不同國家的有關規定,采取靈活有效措施,創造條件逐步將先進技術移植到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中,以此促進我國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根據上述情況和發展趨勢預測,機械工業全年進出口仍將較快增長,進出口額有可能比去年增加1000億美元左右,創歷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