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大學生在未來城鎮化建設中所起的中樞作用不容小視,關注農村家庭教育,使之形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合力,促進學生素質提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從另一方面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軌的現實問題,形成家校合力的協調機制,促進家庭成員素質提升、完善家校溝通機制等措施能讓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優化教育效果。
關鍵詞:城鎮化;家庭教育;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協同機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教育的三大支柱,又有著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所難以取代的功能[1]。對于農村而言,家庭教育一般來說都處在最薄弱之處,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甚至成為教育的盲點,很難做到與高校的有效溝通,更遑論協調機制的形成。只有形成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才能保證形成家校合力,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進行順利。
一、農村家庭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
家庭是高校學生平時生活的場所之一,這一點農村與城鎮并無顯著區別,但農村學生處在家庭的時間相對而言要少一些,但其基礎性作用則不容忽視[2]。
(一)培養目標相同
中國人普遍關注家庭教育,這是有很深的歷史與文化淵源的,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尊老愛幼的孔融讓梨故事,極盡孝道的臥冰求鯉故事,家庭教育的孟母三遷故事等,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另外,家庭之中也常用“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句子來鼓勵孩子學習,這些故事與格言并非完全沒有缺點,但是總體上表達出了我國文化中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體現出了家庭教育過程中的那種積極向上精神,這與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基本相同[3]。高等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它擔負著對當代大學生實施品格、素養塑造的重要功能,利用課堂上講解、課堂下貫徹的方法,使大學生了解到學習的原因是什么,學習的結果是什么,將來又如何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這正是家庭教育目標的再現與深化。
(二)培養內容統一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受過專業訓練,思想傾向正確,而且了解世界發展局勢,并積極借鑒科學技術方面的新鮮事物,這對大學生的指導非常有利。而與此相比,在家庭教育環節,因為時間、工作、學歷等多方面原因,農村家庭教育的優勢要更弱一些,總體上只能給學生提供基本啟蒙教育,難以保證教育的科學效果。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學校教育再科學合理,若是缺少來自于父母的示范指導,學校教育成果也不容易鞏固,只有家庭同學校形成合力,達到內容上的統一,才會使學生心悅誠服,出現實質性教育成果。
(三)培養空間互補
學校負責上學時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則可以有效填補寒暑假期的空白階段,在假期,父母等家庭成員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讓學生意識到勞動與美好生活的關系;可以帶領學生看望老人,使其意識到生命的可貴。而在學校期間,體育課使學生增強體魄,專業課使學生提升專業技能,豐富的校園活動使學生養成愛國精神、奉獻精神與感恩精神等等。因此說,學校與家庭兩種不同的環境對學生所起到的教育功能是可以互補的[4]。
二、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家庭教育同城鎮化的差距
農村家庭教育同城鎮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家長文化程度問題,城鎮家長文化程度較高,現對我省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得出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農村家長與城鎮家長的文化程度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條件與環境的不利影響,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鎮家長,有相當一部分是初中甚至小學文化,自身文化素質的薄弱,使得家庭教育意識不強,家庭教育知識不豐富,同時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也不夠了解,教育與管理手段不夠科學,用理性觀點看別人子女,用非理性觀點看自己子女,這在農村家長群體中尤為突出。其次是家長教育觀念問題,多數家長只關心學生的智育情況,卻很少關注學生的德育情況,這種心理偏向性根深蒂固,淵源有自,與城鎮化需求是不相匹配的。這種觀念上的落后,使得一些新型教育理念與教育舉措無法在家庭中得到落實[5]。當然表中所列只是大致情況,并非所有農村家庭教育都是此種情況。然而農村家庭教育的觀念落后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它直接導致了教育水平同城鎮化進程的要求不符。
(二)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存在的問題
1.家校信息交流不夠暢通
家庭與學校沒能有效溝通,導致信息交流上的阻礙。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整體上同家庭的聯系是較為松散的,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僅僅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未能形成同家長進行積極聯系的理念與行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效果不佳。而從家長方面來講,幾乎很少同學校主動溝通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內容,所以也就根本不會在子女假期時間配合學校做出適宜的家庭教育。
2.農村家庭教育平臺缺失
雖然農村的物質生活條件近些年有了很大進步,可是與城鎮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在城鎮化建設完全實現之前,應該說家庭教育的平臺是缺失的。一方面,家長要忙于生計,平時同學生間的交流機會較少,另一方面學生本身即過早地領略了生活的不容易,要幫助父母進行生產勞作,使自由支配時間大大縮短[6]。特別是近些年來,農村進城務工人數劇增,有相當一部分是異地務工,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少,更難以談及家庭教育,所以難以形成良性發展的農村家庭教育平臺。
三、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策略
(一)提升家庭成員素養
要使家庭的教育環境得到優化,需要關注自身素質提升。家庭成員需要互相督促,按照城鎮化后的要求管理自我,尤其是關注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內容,借助先進教育理念影響學生。堅定立場、以身作則是必須要做的工作,言傳身教的效果必然要優于口頭說教。另外,家長對于自身已經存在的問題,應當敢于面對,敢于承認,用實際行動給學生樹立崇高形象,而不是刻意規避問題。另外家長有必要對自身的教育理念加以更新,主動接觸科學教育手段,隨時與孩子交流思想,了解其近期想法,做到以人為本、寬嚴相濟。
(二)促進家庭道德建設
家庭道德是各家庭成員間所需要遵守的各類道德規范。家庭道德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家庭成員均需要對自身行為加以規范,使為人與處事準則更符合高尚情操要求。比如對于家庭成員中的年長者來說,應當注意到人人平等家風的形成;對于家庭成員中的父母一輩來說,則應主動承擔學生孝老敬親的良好社會公德教育;對于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而言,要以學校教育內容為理論指導,以家庭成長環境為實踐基地,做好生活中的點滴細節。
(三)形成家校溝通機制
對于高校來講,應當主動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家校和諧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溝通機制更加常態化。尤其對于農村大學生來講,因其普遍具有學習韌勁,良好家校溝通機制更容易引發積極效果。高校需要同家庭一道,共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點,共同擺正心態,用平等的態度、真誠的話語全面交流互通,隨時發現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并處理好。特別是對于高校而言,需要把現有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建立形成培養信息數據庫,使學生的真實家庭信息及時載入更新,并利用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向家長說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心理變化、思想動態等;家長也要借此機會,把學生在家期間的生活情況與學習情況告知學校,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學生工作。
(四)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并非獨立存在的事物,還需要來自社會的大力支持。所以社會有關部門及人員亦應保證價值導向的正確性,積極營建優良社會環境,給學校與家庭開展各類思想政治活動提供契機,讓學生得以在復雜社會環境中接受充分體驗鍛煉,了解社會規范,增加社會交往面。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也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家長課堂,特別是開設專門針對農村家長的課堂,讓家長理解農村家庭教育同城鎮家庭教育的差別,并使其有意識縮小這種差別。
四、小結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家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長期性與艱巨性來自于教育觀念的轉變,也來自于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農村家庭教育環節的缺位,已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受到了不良反作用。對此,有關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人員需要承擔更重的責任,讓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與學校間有效溝通,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真正落實,為城鎮化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林幸福.審視與建構:中職學校德育隊伍培訓體系的思考[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52-53.
[2]孟慶榮.淺議中職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J].科學與財富,2011,(02):21-23.
[3]趙效萍.基于協同創新理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8):57-58.
[4]王芳.社會支持網視野下的農村家庭教育———以皖北農村家庭教育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45.
[5]田夏彪.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關系的失序與消解[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40-42.
[6]王芳.皖北農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3,(05):12-13.
作者:王平 遲寶策 單位:鐵嶺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