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空中交通管理協同決策CDM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在協同決策概念基礎上,研究了CDM(Collabora⁃tiveDecisionMaking)的發展歷程和應用情況,并在研究協同決策在我國空中交通應用的情況之上,介紹應用該系統后空中交通的改善情況。本文的研究將對解決空中交通擁堵、減少航班延誤和提升空管系統運行效率上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協同決策;應用;空中交通應用;展望
近幾年來,伴隨著全球航空運輸業的飛速發展,空中交通的飛行流量也急劇上升,空中交通擁堵現象逐漸成為常態,以至于很多航班都不能夠正常運行。另外,由于高空之上雨雪、霧霾等突發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機場上航班的起降頻率也進一步下降。航班延誤情況的增多,不僅嚴重影響航空公司的形象,也給乘客的正常出行活動帶來極大的不便。為了確保空中交通安全和航班的有序運行,在經過多方的探索和研究之后,CDM(協同決策)逐漸應用到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當中。
1.CDM(協同決策)的概念及分析
1993年9月,協同決策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實驗當中。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通過航空數據交換協議實驗,證明了系統決策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航班延誤,并證明了航空流量管理部門對減少航班延誤、提升空中交通安全性和空中交通效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緩解和防止空域出現超負荷運行、空中交通意外的發生、空域交通堵塞以及空中交通意外等情況,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1970年的4月建立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統。隨著空中交通的不斷發展,該系統逐漸完善,已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突發天氣狀況的協作系統,其在解決美國空中交通、提高航班運營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994年5月,美國聯邦航空局成立了旨在協調軍用航空和民用航空矛盾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揮系統,以使美國的空中航線更加多變、安全和高效。在空中交通的運輸系統中,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機場、航空公司、軍用航空管理部門等不同的組織之間以及每個部門的內部之間雖有明確的職能分工,但也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沖突和矛盾。各種沖突和矛盾的出現是各部門之間缺乏對最新信息的了解和分享的結果。協同決策系統表現的是航空公司和政府部門之間的一種合作關系,在該種關系中,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空中交通的約束條件,航空公司在政府的約定之下,根據自身情況優化航班,最終實現雙方在決策上的統一。民航協同決策系統是將機場、航空公司、空中交通管理部門聯合起來,通過信息交互、數據共享,以提高對空域的利用率,優化對空中交通的流量管理,并為空中交通的各個參與方提供最大的利益保障。cdm(協同決策)是一種能夠實現航空運輸系統性能最優的理念,而不是一個工具或者目標。該理念是使空中交通管理的工作在多方的協調下更加高效、有序、安全的進行,以便國家對于空域的宏觀調控和合理安排。CDM(協同決策)是一個多方部門共同參與以實現相互溝通、信息共享的理念,因此其既能夠實現高效、正確的決策,又能滿足各個參與方的不同工作需求。協同決策系統的存在不是為了剝奪航空公司的權利和利益,而是以更加優良的管理理念,更加先進的管理手段來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協同決策在我國空中交通的應用
協同決策在我國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數據和信息共享。現階段,多數航空公司各個部門之間都建立了數據共享機制,以便實現更為高效的管理;二是管理觀念的轉變。在建立協調決策的基礎上,各航空公司之間逐步實現了資源共享,在資源共享之上的決策能夠實現其的最大利益;三是傳統工作流程的改變。工作流程的改變使各部門的工作不再是孤立的單元,而是一個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整體。這三方面直接改變了傳統空中交通的運作方式,一種更科學、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式代替了以往陳舊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國空中交通效率大幅度增加。CDM系統作為一個集容量、效率和安全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其可以根據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和飛行計劃等信息來計算出航班的各種信息。因此,機場、空中管理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共享的空域資源信息,以便對航班進行更加合理的設計和更改。目前,CDM系統已經在我國的華東空管局、華北空管局、西南空管局等地投入試運行,運行結果表明CDM系統效果顯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對空中流量的管理,并在減少航班的延誤,促進空中交通運行安全性、擴大航班容量方面也有著積極作用。例如成都將航班協同放行工作擴展至西南空管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及各基地航空公司等駐場單位,聯合啟動離港航班協同放行工作,使西南地區流量管理系統建設步入至一個新階段。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全國性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統,地方性的試運行還沒有擴展到全國的運行。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方面的技術還不夠成熟,還存在著應用上的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在一些相關系統數據的管理上仍相對保守,實用性依然不強。國外的成功案例表明,建立一個完整的協同決策機構需要在流量管理中心處建立一個協調決策中心協調席位,以便在全國范圍內協調不同區域之間的流量分配。同時,還需要在區域級管理單位建立各自的協同決策席位。該種模式能夠實現中心協調地方,地方也能及時把各種信息匯報給中心系統。這樣的協同決策系統,既能保證飛行安全,又能提高我國空域使用效率。綜上所述,協同決策系統是一種新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更好的體現了團隊配合的優勢,并能保證個體在團隊中的利益。協同決策系統通過標準化的協同方式讓信息在整個系統內部實現共享,使系統在內部實現各方合作,共同做出最科學的決策。同時,協同決策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其在充分考慮參與者利益的同時,也保證了機場航班的正常運營、增強了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對空域的管控、協調了空中交通流量、提升了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所以,協同決策推廣到全國普遍使用只是時間的問題,并且隨著市場的需求和科技的發展,我國一定能夠對協同決策系統做出進一步的改進,使之能夠適應更加復雜的具體情況。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人民群眾出行對空中交通持續增長的需求,我國的空中交通狀況必將逐步的改善,整體的空域使用情況也將更加良好。
3.協同決策的應用展望
協同決策的早期應用主要體現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方面,但是現在已經滲透到組織結構之間的作用、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系統工具的集成等一系列相關的領域中,并向其他業務領域不斷的蔓延。比如,在CDM(協同決策)的機制下,美國的航空公司與美國的國家氣象局合作,協同開發了天氣預報的功能,使得空中交通管理部門能夠在非正常天氣系統未到來之前對飛行計劃做出調整,進而保障飛行的安全以及旅客大面積滯留在機場。另外,這兩個領域的合作也提高了天氣預報的有效性,讓天氣預報能夠預測更長日期的天氣情況,讓天氣的預報更加準確。特別是對流天氣與雷雨冰雪天氣的預測,在CDM(協同決策)的機制下,可以自動生成天氣預報圖像,確定未來72小時之內的天氣情況。在CDM(協同決策)機制下的合作,不僅對兩者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方便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對飛行計劃的安排,也促進了天氣預報智能化、科技化的發展。協同決策是一個透明開放的平臺,也是一個可靠、高效的運行機制,其可在很多領域投入使用,例如氣象部門、機場、學術界和政府等。該機制在學術界的應用,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資源共享,讓科研人員得到第一手的研究數據,增加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增強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還能夠讓人們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形成有效的互助團體。系統各參與者之間的相互討論,能夠不斷發現存在的問題,使研究不斷完善。最終的系統決策也是所有參與者汗水和智慧的結合,是一項具有有科學性的研究結論。
4.結語
協同決策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它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種管理理念。協同決策系統當前在全球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中的應用,極大的改善了全球的空域容量不足、航班延誤、地面各個管理部門無法協調飛行計劃等問題,使全球的空中交通流量得到極大的改變,也使當前的飛行結構得到優化,更提高了國家對于空域的管控能力。另外,協同決策也在向著不同的領域蔓延,在相關的領域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隨著我們不斷的研究和發現,CDM(協同決策)的應用也一定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陳世林.協同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關鍵技術及若干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
[2]肖鋒.航空氣象技術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29:100.
[3]王淑波,梅文華,畢篤彥.GNSS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A].中國航空學會.探索創新交流--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中國航空學會:,2004:7.
[4]鄭雯雯.協同決策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3,08:71.
作者:劉芳 單位:民航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流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