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管理科技系統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減輕北京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將通州新區規劃為北京市的副中心。該副中心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秉持著高標準、高定位、高水平的建設思想,旨在將其打造成為全方位的示范區,而這一切都將與示范區、通州區的交通管理密切相關,亦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解決的一道難題。針對當前交通管理平臺問題,研究并提出了與副中心發展定位相適應的智能交通管理科技系統可行性方案,以期提升副中心交通管理的系統化、精細化和科技化水平,提高居民出行滿意度。
關鍵詞:城市副中心,交通管理平臺,城市建設
1北京市該副中心交通現狀及發展趨勢
城市副中心規劃作為一項重要國家戰略,給通州區交通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來自高德平臺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通州區的交通呈現平均速度和夜間自由流速度同時下降的特點。2017年與2016年相比,平均速度由42.09km/h為36.34km/h,下降了13.66%;夜間自由流速度(用于計算擁堵延遲指數的重要參數)由53.72km/h變為46.70km/h/小時,下降13.08%;擁堵延遲指數由1.29變為1.28,基本保持穩定。隨著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通州區在交通勤務、指揮調度、秩序管理、事故預防等方面將面臨著新形勢、新問題。現有交通管理科技系統種類少、設備密度低、應用水平不高、警力嚴重不足、道路管控能力弱等問題相互交織影響,給通州區交通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可以認為隨著副中心建設的推進,人員聚集、車輛增加,道路建設速度慢于車輛增長速度,副中心交通擁堵正在逐步增加,副中心交通將有以下趨勢:①區域內交通流將顯著提升;②交通聚集效應將逐年擴大;③地域間交通活力將極大增加。
2通州區交通現狀及趨勢原因
2.1通州區交通現狀的原因分析
通州區現有主干路發達,但次干路和支路有待加強,尤其是斷頭路較多,不能實現區域內交通微循環,易造成交通擁堵。軌道交通設施不完善,運能不足,在高峰期擁擠嚴重。由于職住分離,通州區的潮汐交通和過境交通特點非常明顯。早高峰時,居住在通州的人員去市中心上班,同時居住在河北三河的人員也途經通州趕赴北京市中心上班,交通需求巨大;晚高峰時,上述人員再返回通州或河北居住地,形成晚高峰的潮汐交通。由于職住分離所形成的潮汐交通和跨境交通,副中心與中心城區早晚高峰形成了巨大的交通需求,上述需求主要通過小汽車和公共交通來運輸。此外,當前通州區還面臨通勤交通嚴重擁堵、大范圍交通擁堵、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的風險。由于基礎弱、底子薄,通州的智能交通發展水平與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缺少智慧交通頂層規劃與設計,發展相對滯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規劃,重形式、輕實效的傾向,降低了系統效率和水平;缺少現代化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及平臺,系統功能缺失,子系統之間整合不夠,沒有起到1+1>2的效應;科技設備覆蓋率低,對交通態勢的實時感知、交通違法的非現場打擊、交通擁堵的快速疏導、交通突發事件的及時干預和誘導能力較弱;缺少交通數據中心,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作用,且跨部門、跨行業的信息共享程度不足。
2.2通州區交通趨的原因分析
依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00萬人左右;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30萬人以內,就業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60~80萬人。按照副中心已經確定的城市布局,帶來旅游交通、就醫交通、就業通勤交通明顯擴展。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副中心將打造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將在京津冀三地之間構建現代化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可以預見副中心與周邊省市的政治交互、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社會互動將愈發密切,人流、車流、物流將加速聚集。
2.3系統的架構及建設目標
本文針對以上通州區副中心的交通現狀問題、交通管理平臺的相對落后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難題,提出建設以智慧交通管理平臺為基礎的系統管理平臺和建設目標。
2.3.1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架構
在深入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發展現狀與未來交通需求特性變化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國內外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和關鍵技術,建議建設“一個中心、三個平臺、七個系統”的智能交通系統。一個中心是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指揮中心、三個平臺是指揮調度和研判決策平臺、交通執法和事故預防平臺、交通管理和緩解擁堵平臺;七個系統是交通監測與研判決策系統、移動化指揮調度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交通執法大數據系統、智能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誘導系統和公交優先系統。
2.3.2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建設目標
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目的是建設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引領副中心警務機制變革;建設指揮調度和研判決策平臺,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實現路面情況可視化、研判預警智能化、指揮調度扁平化、警務部署實戰化;建設交通執法和事故預防平臺和覆蓋副中心全境的非現場設備,縱向貫通交通管理數據,實現違法檢測設備綜合復用;橫向共享部門行業數據,聯合執法消除重點車輛的重大安全隱患;關聯分析執法、車管、事故數據,及早甄別和處置風險點,推動交通安全工作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轉變;建設交通管理和緩解擁堵平臺,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做好提升道路設施使用效率的加法和優化交通結構減少小汽車出行的減法,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
3系統的詳細功能
3.1指揮調度和研判決策平臺
本平臺由交通監測與研判決策系統、移動化指揮調度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構成。建設基于流量監測、車牌識別、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交通實時監測與研判分析系統。該系統具有交通流檢測、交通氣象檢測、交通路況實時展示功能,依托大數據技術自動分析擁堵數據,為指揮決策和動態調整警力投量投向提供有力數據支撐;研判決策功能,精準定位擁堵的位置、時間和變化規律,為緩解交通擁堵提供直觀化數據支撐;交通出發和目的地分析功能,為區域性規劃和交通組織優化提供數據支持。本系統可以實現交通信息多源采集、交通運行狀態實時監控、交通態勢可視化動態分析、交通異常狀態智能預警、交通研判決策支持、交通出行規律分析,提高交通指揮研判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建設基于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地圖技術的集成指揮調度系統。實現綜合態勢監控、扁平化交通指揮、特勤警衛指揮、應急交通指揮、平板移動指揮、創新勤務指揮模式、移動視頻會商和移動視頻共享等功能,強化一線執勤大隊指揮能力,保證一線作戰單元發揮最大警力效能,實現局指揮中心、分中心、執勤大隊、執勤民警高效聯動機制,提升指揮水平和處置效率。建設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接入副中心的新建數字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和副中心綜合視頻檢測設備,可以實現平臺的統一調用、控制、錄像下載等功能。建設覆蓋副中心高速公路、快速路、主要道路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高清電視監控設備,在重要路口和路段新建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重要路口監控全覆蓋;重要交通節點布設高點視頻監控系統,強化重點地區宏觀監控能力,為指揮調度、交通事故和交通違法處理提供視頻數據。
3.2交通執法和事故預防平臺
本平臺由交通執法大數據系統構成。建設覆蓋副中心全境的非現場高清視頻檢測設備,對違法行為進行檢測和記錄,凈化副中心交通環境。搭建執法大數據平臺,縱向整合我局交通執法數據資源,實現非現場設備的綜合復用;橫向融合部門行業數據,及時發現違法行為,形成執法證據,采取多部門聯合執法的方式,消除重大安全隱患。執法大數據平臺將車輛違法數據與保險行業數據綜合,定期分析交通違法與交通事故關聯,甄別和預見事故風險較大的重點交通違法行為,指導精準執法,消除隱患點和風險源。將保險行業的車輛理賠和維修記錄接入執法大數據平臺,為事故追逃提供基礎數據支持。
3.3交通管理和緩解擁堵平臺
本平臺包括智能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交通誘導系統、公交優先系統三個部分。建設智能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監視交通狀態,檢測和統計交通流,提升交通設施的使用效率。交通信號系統采用實時區域協調控制系統,前端路通信號控制機采用集中協調式信號機,配套建設綜合視頻檢測設備、交通流和行人檢測設備,對交通信號的配時參數進行自動調整和優化,對違法行為進行檢測和記錄,為交通違法處罰提供依據。此外,該系統亦可與交通組織系統、交通誘導系統、高速路收費口協同工作。建設交通誘導系統,加強系統間協調聯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集成可變導向標志的同步優化控制、交通誘導系統和收費站口及檢查站的協同控制,實現對范圍廣泛、狀態復雜的大規模交通系統的整體智能優化控制,保障路網交通流的均衡順暢、減少延誤,提高路網通行效率。通過建設公交優先系統。從智能公交優先信號控制、優先申請信號生成,和公交車道違法抓拍方面,保證公交車輛正常通行,降低公交車輛的路線行程時間,提高公交準點率,提高公交車輛的運行效率。結合通州的交通出行特點,建設公交優先系統,保障公交車輛優先,優化出行結構,減少小客車出行。
4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管理科技系統建設規劃的思考與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成果:①從百度高德提供的數據入手,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現狀、交通發展趨勢,同時提出了當前智能交通科技系統存在的問題;②為使智能交通管理科技系統與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相適應,提出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的新構想,解決當前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延緩擁堵,提高出行效率,為副中心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出行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忠軍.基于GIS的智能高速公路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實現[D].鄭州: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
[2]馬榮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問題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3
[3]何遙.智能交通管理平臺的發展[J].中國公共安全,2016(3):146-149
[4]劉煒.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進入全新階段[N].北京日報,2014-03-06(8)
作者:李鵬 卓為 單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