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統籌理念下的數控技術課程銜接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涉及中高職銜接的相關文件、概念、文獻進行梳理,重點對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通過統籌制訂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構建規范科學的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編制與時俱進的中高職教材,避免課程內容重復等具體問題,最終破除中高職之間的壁壘,實現中高職之間的有機銜接。
[關鍵詞]統籌;中高職;課程銜接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4年5月2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在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中,明確由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建設“建立國家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聯動開發機制”。[1]由此可見,以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作為落腳點和切入口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概念界定
課程,是教育思想、觀念集中體現的載體,是最主要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的依據,是實現最終教學培養目標的“藍圖”。中國職業教育專家姜大源提出:“如果實現不了課程的銜接,那么中高職銜接就會流于形式,中高職銜接的根本就是課程的銜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研究中高職銜接,本質上就是研究課程的銜接,中高職銜接的落腳點就是中高職教育在課程上實現有效銜接,這也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如何有效實現課程的銜接,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統籌,就是通盤籌劃的意思,有著極廣泛的應用面,它強調事物之間內在的關聯性、整體性,是一種高效地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數控專業是制造業的核心產業,數控技術專業作為數控產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不斷推進,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數控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中高職數控專業學生作為數控專業人才的后備軍,其質量與我國制造業的良性發展息息相關。為此,本文把中高職數控專業課程銜接作為研究對象,深入了解中高職在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最后設計出一個銜接良好的課程方案,以期能夠為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提供借鑒,以便充分利用職教資源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質量。
三、文獻綜述
通過查閱學習文獻,了解到已有的學者對課程銜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培養目標界定不清不楚,重復的課程內容較多,課程結構方面也缺乏創新性,老套乏味的課程教材喚醒不了學生的興趣[2];課程模式沒有擺脫學科體系的束縛,對受教育主體的來源差異性沒有采取相應的對策[3]。關于對課程銜接存在問題的對策的研究主要有:構建統一的中高職課程標準、構建課程結構、整合課程內容、編寫創新性教材等對應措施,以實現中高職課程的銜接[4]。綜觀國內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相關研究,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得較全面,但解決方案不夠具體,可操作性不強。
四、中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現有的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沒有統籌兼顧,定位不清查詢教育部門有關文件,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是職業教育,“高素質”與“高端技能”的內涵作何區分,教育部等歸口行政管理部門沒有給予明確的解釋,于是從根本上造成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明確,在不確定的培養目標下誕生的課程談何有效銜接?
(二)現有的中高職課程設置沒有通盤考慮,不夠規范課程的設置是學生搭建知識結構的“腳手架”,決定著學生的能力結構,是“綱舉目張”的綱。職業院校課程的設置通常是先進行調研,召開企業專家座談會,歸納整理出本專業的職業崗位,進而總結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對應的行動領域,在這個基礎上再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建立相應的課程。但在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學校的課程設置“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有的是照抄照搬其他院校的課程,有的是參照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更有甚者“拍腦袋”開課,因人開課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蕩然無存。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通常有普高、對口、三二連讀等生源,但一些高職院校無論什么生源,都用一份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中自然沒有區分中職生源與普高生源,忽視中職生動手能力強、專業基礎強、文化基礎弱的特點,忽視了對口生源學生的優勢,削弱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培養效率,更談何因材施教?
(三)現有的中高職課程內容沒有統籌兼顧,較多重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由于沒有統籌中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高職學校在選擇教材時就沒有明確的課程體系目標,選擇教材的隨意性不可避免。在對我院數控專業對口升入高職院校的93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發現,九門專業課程普遍存在課程內容重復的現象,最嚴重的重復率在60%以上的有四門課程,分別是:《電工電子基礎》76%,《普通機床操作》74%,《數控編程》63%,《機械圖學與測量技術》66%。其他的五門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復率,平均重復率達51%。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會出現不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大的原因了,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這種低效率不僅違背了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更是對經濟學中效益最大化原則的嚴重違背,急需得到糾正。課程內容重復的問題不能解決,更談何人才培養高效、高端?
五、中高職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銜接中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統籌兼顧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清我國現階段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銜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一是“三二分段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3年中職+2年高職學習)[5]。這種學習模式打破了中高職分別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壁壘,通過組織中職與高職院校相關專業聯合制訂5年制人才培養方案,從根本上實現三方面的銜接:通過課程設置銜接、課程教學內容銜接最終實現培養目標的銜接。其二是“保持中高職的相對完整性,重新規劃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6],也稱為“對口模式”,重點是職業能力層面的銜接,即中職、高職院校各自根據相關國家標準,如中職數控專業根據“數控操作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對中級工的培養目標制訂中職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高職則根據“數控操作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對高級工的培養目標制訂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實現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目標銜接。對比兩種銜接模式,不難看出前者的課程設置連貫性好,而后者的可操作性更強一些。因此,可以考慮建立一種將二者合二為一的模式,即在“3+2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中將“對口模式”以“數控相關1+X證書”的銜接方法引入其中,從而真正發揮“國家職業標準作為中高職銜接中培養目標精確定位的指南針”的作用。[7]以筆者的觀點,在促使中高職課程培養目標銜接中要始終貫穿基礎素質體系、技術應用體系、國家職業標準三因素的交錯、包容、提升。
(二)通盤考慮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設置,確保規范1.規范明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通過對數控技術相關崗位(群)職責、任務、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圍繞中高職人才培養建設目標的實現,分別將課程體系設置為基礎素質(包括知識、技能、素質)和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兩部分。其中基礎素質以綜合素質提升為主,涉及入學教育、公共基礎課、拓展課、選修課、社團活動等基礎素質模塊和基礎素質拓展模塊兩部分;專業素質以職業能力提升為主,包括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頂崗實習模塊,高職學生還包括畢業設計及答辯模塊。各個學習模塊以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在中高職各自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將理論教學系統下的基礎素質教育、隱形課程教育與實踐教學系統下的專業素質教育、顯性課程教育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系統的雙系統融通,為中職及高職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2.通盤考慮中高職課程設置在對中高職的課程體系統一構建后,我們要進一步統籌中高職的課程設置。首先通過開展企業走訪及畢業生調研獲得本專業中高職畢業生就業崗位群,組織召開實踐專家座談會,歸納整理出本專業的崗位職責,不同的崗位職責對應不同的崗位任務,而完成任務又需要不同的職業能力,通過歸納整合職業能力最終形成基礎、專項、綜合三個不同層次的職業能力模塊。參照生產管理流程由實踐專家、行業專家共同開發出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典型工作”群,使之與前面的三個不同層次的職業能力模塊相對應。接下來,依據開發出來的“典型工作”,參照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出三個不同層次的“課程”,其中低層次的課程與國家職業標準中級工的要求相對應,中高層次的課程與國家職業標準高級工的要求相對應。最終形成融合職業標準、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教做一體化的中高職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下面結合數控技術專業介紹具體的實施過程。首先,通過開展對有數控崗位的相關企業的走訪,對近六年數控專業畢業生的調研,以及通過網絡資源,我們得到數控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變化連續6年統計圖,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數控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有:數控機床操作、工藝編制、數控編程、數控機床維修等。隨著就業時間增長,數控機床操作崗位占比明顯下降,機械工藝崗位占比明顯上升。根據調研數據,我們在課程設置時要考慮的因素有:數控技術專業設置為數控操作及數控維修兩個方向;考慮就業市場的需求,數控技術專業應該以數控操作方向為主;考慮數控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后的長遠職業發展規劃,數控操作方向的學習內容應該增加數控機床操作及工藝編制的學習內容。
(三)統籌兼顧中高職課程內容,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避免課程內容大量重復中高職數控專業課程銜接的關鍵是專業課程的銜接,銜接原則是中職已經學習過的課程高職不再開設,中職已經學習過的課程內容高職一般不再講授或者是根據實際需求核減課時講授。中職講授內容側重專業基礎課程部分,高職側重核心課程內容。以普通機床操作為例,確定中職講授約70%的課程內容,剩下約30%的內容由高職階段給予講授,其他課程以此類推,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課程教授內容大量重復現象的發生,減少了高職授課學時,節約了教育成本,提升了教學效率。課程內容的銜接要點是實現教材內容的銜接。現有的數控技術類職業教育教材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不夠緊密,缺乏足夠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教材內容不能與現代技術實現與時俱進,教材形式過于單一而缺乏多樣性。橫向上,多門課程的教材之間沒有關聯,獨成體系,缺乏系統性銜接;縱向上,中高職教材銜接不當、重復現象普遍存在,缺乏連貫性銜接。因此,組織數控技術中高職專業教師連同數控技術相關企業、行業專家聯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材,是實現中高職課程有效銜接的重中之重。具體以數控車削加工課程為例:課程選擇具有趣味性的項目為載體,將傳統項目中的知識、技能、素質培養內容融入其中。在數控車削加工前導課程機械圖學與測量技術應用、機械設計與應用、機械CAD/CAM軟件應用中要將在數控車削加工中使用的相應的興趣項目載體融入其中,增強課程之間內容及載體項目的關聯型,明確地使學生腦海里構建起立體的數控技術專業學科體系框架圖。
六、結語
總之,中高職教育類型相同,價值取向一致,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道德素養,培養合格的適合社會要求的優秀人才。通過統籌制訂中高職銜接的培養目標;構建規范科學的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編制與時俱進的中高職教材,避免課程內容重復,最終破除中高職之間的壁壘,實現中高職之間的有機銜接。
參考文獻:
[1]黃佳佳.終身教育背景下中職與高職課程銜接研究:以計算機專業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張健.對中高職課程有機銜接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2):16-18.
[3]任平,陳文香.中高職課程和諧銜接的問題與建議[J].職業技術教育,2010(25):56-58.
[4]楊顯彪.對中高職課程目標銜接問題的思考[J].職教通訊,2006(5):39.
[5]范愛民,張曉雷,覃嶺.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化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1):55.
[6]程欣.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建設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6.
[7]李婷.職業教育“中本貫通”課程銜接的管理機制研究:以上海市S學院會計專業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作者:李國偉 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海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