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類專業學風建設體系探索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大學生的特點、需求及互聯網的部分特性,探索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的構建,通過在線上創建激勵引導平臺和方法交流平臺,線下加強制度建設、班團建設,最終實現了線上線下各自發揮優勢、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學風建設體系。同時,也探索了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自發組織的專業學習組織和管理模型,構建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傳幫帶的新型師生關系。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時代大背景、教育對象特點及需求的變化,積極構建“互聯網+傳統模式”的多元化、立體化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特別是對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模式和方式契合了其專業特點、教育對象的特征,有助于營造和引領積極向上的學風。
探索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思路的緣起
1.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契合當前大學生的特點,抓住了學風建設的著力點當前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可以總結為:追求人格獨立、注重內化自覺、內在渴望學習但同時又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排斥教條施令、易受環境影響、缺乏方法技巧等。因此,在優良學風的培育、引領工作中,教育引導者提供的資源和平臺應是開放、自由、多樣的,同時還要積極創建能促進教育對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工作機制,從而有效發揮師生之間、朋輩之間的示范引領作用。所謂線上學風建設體系,即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優良學風引領平臺、專業學習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可通過開辟公眾號、建設主題專欄、共享學習資源等方式實現。該體系能以“就業產出”帶動“學業過程”,如利用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行業就業質量高的優勢,以優質企業的用人標準、優秀學長的職業發展及專業學習實踐為引領,使教育對象產生專業認同感;在實踐操作層面助其認識、了解專業的社會需求,掌握專業知識結構及學習方法等。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是指在工作實踐中用于學風培育的具體舉措,主要包括:學風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管理體系及專業類學習型社團的線下建設等。線下學風建設體系與線上學風建設體系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互為補充、相互促進。
2.信息化時代的大發展,促進了互聯網與大學生學風建設跨界融合的大趨勢當前,教育工作者單方面對教育對象進行“遠離手機”“遠離網絡”、回歸課堂、回歸書本的呼吁已顯得蒼白無力。每個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實踐的課題是:在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互聯網的部分特性,變“堵”為“疏”,使其服務于學生管理及學風建設。互聯網與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跨界融合具有獨特優勢:在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上,互聯網的表現形式更立體化;在學習內容的交流與互動方面,互聯網可提供更為便捷的實時交互;在學習資源的提供上,互聯網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資源。另外,互聯網更注重學習主體的自由性和選擇性,體現了對個體尊重的公平性。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的整體構建思路構建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時,應充分考慮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利用網絡優勢創建激勵引導平臺和方法交流平臺,同時,還要注重發揮線下工作實際,創建制度建設和班團建設,以建成線上線下各自發揮優勢的教育溝通、互動及管理體系。體系結構及思路如圖所示。
構建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的實踐
1.發揮線上交流平臺的優勢,將互聯網的部分特性及技術資源與大學生的特點在學業上有效契合互聯網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可有效彌補傳統教育時效性差、受眾范圍有限的缺點。互聯網的互動性、選擇性、豐富性,還可以滿足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專業興趣的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便于建立不同的“專業學習圈”,順利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學習型組織及個體點對點之間的學習交流。針對當前大學生學風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學不學”“怎么學”這兩個突出問題,教育工作者可引入騰訊云平臺、微信公眾號等資源,用Leet-Code、牛客網等學習網站交流及個人博客學習筆記分享等方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體驗及實踐。學校要設計、搭建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高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平臺,并創建“精神引領”“方法指導”“專業社團建設”專欄。在“精神引領”專欄,一方面介紹計算機類優質用人單位的要求及企業文化;另一方面,讓優秀畢業生介紹個人經驗,以職業發展前景、專業學習方法、求職或就業經歷等引領和鼓勵學生踏實學習,從思想上解決“學不學”的問題。在“方法指導”專欄,根據計算機類的專業方向,對部分專業核心課程及實踐應用中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注解和闡釋,并提供交流和互動的開放平臺。在“專業社團建設”專欄,綜合介紹幾個成熟的學習型社團,包括專業方向、日常活動、專業競賽及技術指導交流等,供學生了解和選擇,以解決其在具體學習實踐中“怎么學”的問題。
2.完善線下組織管理平臺,將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部分特點與大學生的引導、培養相結合線下組織管理平臺主要解決大學生群體崇尚個性獨立與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矛盾,針對大學一二年級是學生認知及習慣養成階段的實際,探索如何培養學生“我要學”的自主學習意識,為其創造“必須學”的大環境,提供“怎么學”的實踐平臺。線下組織管理平臺以制度保障和班團建設為抓手,探索制訂符合大學生成長規律的規范和制度。在班團組織建設方面,應充分發揮班團、社團等學生團體的影響作用,在評獎、評比等工作中,將個人成績與所在班集體的整體學風相聯系,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內部形成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氛圍。在專業型社團的建設上,要發揮線下組織建設的優勢,以社團為單位,學生為主體,通過優秀畢業生、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的方式,形成學生自主管理、自覺學習的專業學習組織和管理模型。同時,還應以專業學習社團為單位,開展專業技術交流、學科競賽,形成專業學習、技術交流、學科競賽、高質量就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在畢業生、高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內部形成傳幫帶的優良傳統。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校應選聘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負責學生的專業引領和思想建設,同時,還應為研究生班主任配備一名助理,負責具體的學業幫扶和學風督查。在制度建設方面,要制訂配套的制度體系,如《班團整體學風建設獎勵辦法》《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實施細則》《研究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考核辦法》等,以制度引領并保障學風建設。
結語
教育工作者在構建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線上線下學風建設體系時,應依托互聯網的優勢,以當前大學生學風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學不學”“怎么學”兩個突出問題為導向,結合大學生的個性需求及發展特點,建設擁有優質學習資源、迎合學習主體需求、符合學習主體成長規律、面向專業學習的教育溝通、互動及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姜玉洪、劉艷春:《高校班集體建設與評價體系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年第18期,第66-68頁。
[2]劉海:《穩步推進“333”工程,持續加強高校班集體建設的思考與實踐》,《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第185-186頁。
[3]駱郁廷、吳楠:《啟發自覺與制度規范:學風教育的雙重視角》,《中國高教研究》2019年第4期,第68-73頁。
[4]李璟璐、王道明:《朋輩榜樣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實踐探索》,《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年第10期,第65-67頁。
作者:李穎 單位:西安工業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