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對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變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使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能夠實現高度的統一,企業不斷將自身的管理朝著財務集約化的方向深化,企業信息系統也逐漸變得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度集成的企業資源規劃(EPR)。時至今日,生產、銷售、財務、人資等環節都成為了企業信息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企業在進行任何相關的審計工作之前,都要全面衡量企業的信息技術。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自動化系統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發展需求,使內部審計管理資源能夠合理分配,也為了實現現代企業財務運行的綜合配置,滿足現代社會對企業發展的要求,將企業的會計數據處理和計算機自動化結合起來,這就是一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內涵。
二、企業實施內部審計信息化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變化
(一)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標準與準則
方面的變化一個企業在長遠的發展中必定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特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標準與準則。這些準則和標準相當成熟規范,在企業的傳統的內部審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內部審計信息化之后,企業不論是會計財務方面的工作還是審計方面的工作在處理方式上都有了較大的改變,也就是說,企業內部審計的宏觀環境發生了變化,所以原先的內部控制審計的標準和法則已經一定程度上不適用于如今的狀況,應該適當的進行改進和完善。針對這一問題,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旨在指導企業實現信息化轉型,但是大都關于會計核算軟件,企業內部審計的控制準則和標準并沒有很多的內容加以描述和規定。所以,我們應該不斷的研讀相關文獻,助力這一領域的法律法規早日完善。
(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線索方面的變化
在信息化沒有如此高度發展,計算機也相對不夠普及的年代,會計核算體系全部都是紙上作業,每一筆交易都會清晰的記錄在紙上。每一個環節都會在相關的書面文件上顯示出來,而且相關負責人都需要在上面簽署自己的名字,這樣一來,就方便查賬的時候追責到人。反觀在內部審計實現信息化之后,信息儲存介質由紙張變為了計算機,在實現了更加數字化、自動化的工作方式的轉變的同時,責任如何追究又成了一個難點。若想考察數據是否準確、完整、真實,企業必須尋找到一個更加合適且高效的審計調查取證的方法。
(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對象與內容方面的變化
企業系統信息化帶來的好處就是所有的工作數據都可以儲存在計算機中,比如會計信息的核算和記錄,就完全可以由計算機根據特定的程序獨立完成,這樣做既提高了效率,又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誤差。但是由于系統過于集中化,缺點也逐漸在暴露出來,原始憑證大大減少、數據之間的關系也不甚清晰,計算機很有可能輸出與存儲數據不盡相同的數值。而且現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工作人員利用職位便利和一定的技術完全可以隨意篡改會計數據,進行造假。所以,內部審計信息化之后,不僅要對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審核,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也應該進行嚴格把控。
三、如何在信息化環境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
(一)做好審計實施準備工作
第一步,搭建平臺。審計工作的進行必須在充分的準備工作下進行。被審計單位要與審計人員互聯信息系統,要向審計人員提供相關權限以及密碼等方便審計工作的進行;審計人員的計算機要進行相應的配置;最后,要對準備好的系統進行測試。第二步,數據的獲取。獲取數據一般直接拷貝數據庫文件,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這一過程必須在審計與被審計雙方的共同監督下進行,并由審計人員進行驗證。獲取的數據要進行備份保存,防止丟失帶來的風險,同時要簽署相應的書面文件來證明這一過程。有時候審計數據的獲取會因為信息系統的高度自動化而難以獲取,這時候就需要向專門的信息技術專家尋求幫助。在這一過程中,審計人員要對專家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其能夠跟上工作進度。
(二)實施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審計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之后,就可以開始實施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內部控制審計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般性控制審計和應用控制審計。兩者雖然都是對信息技術進行控制審計,但是一般性控制審計全方位覆蓋,而應用型控制審計則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施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審計一般按以下步驟展開:首先,要確定審查的數據是否有足夠的備份,是否是有效數據以及是否安全,獲取數據的人員是否都經過了許可,有沒有擅自錄取數據的情況。然后,對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系統、管理機制、部門分布及職能、隸屬關系、機構設置等也要進行調查和了解。并且在其中選擇一個相對重點的部門,對員工進行隨機調查,可以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下一步就是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應用系統進行具體的調查,其中應用系統軟件情況、應用系統如何開發、怎樣建設以及具體如何應用的都應該調查清楚。除了對應用系統等軟件系統的審查,單位的硬件系統控制是否有效,是否使用得當都應該進行審計,除了審計硬件本身,操作硬件的工作人員的工作記錄等也應該被審計。最后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為了使審計工作能很好的進行,審計人員要充分去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日常業務流程,將企業的業務數據流向比如輸入、處理、輸出等業務處理流程都記錄下來,可以繪制成流程圖方便審計。另外,要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的需要計算機手工同步操作的特殊的業務流程。
(三)注重對重點內容的審計
第一:要注重審計原始數據。企業目前使用的ERP系統是一個集采購、生產、庫存、銷售、財務為一體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系統。整個系統共用一個數據庫,數據源都是相同的。這些環節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每一步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鏈條,所以,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防止錯誤的發生,審計人員要加強對原始數據的審核,加強對ERP系統中原始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抽查。第二:要注重審計參數設置。系統的參數設置之所以應該成為審計的一個重點,是因為參數在一個系統的運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可以決定財務數據是否準確和一致,又能相當程度的影響內部控制的效果,比如,財務集成參數、費用分攤參數、業務控制參數以及工藝參數等都是ERP系統里很重要的參數。而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最要注意的就是參數是否符合一般參數原則,是否符合行業普遍規律以及有無隨意篡改現象。第三:要注重審計核算方法。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文件都對會計和財務系統中的各項費用的攤提方法、會計核算方法、折舊計提方法以及稅收計算方法進行了專門的規定,所以審計人員的重點應該放在企業的ERP系統是否符合這些規定上。ERP系統按照一定的規則運轉,規則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系統中的審計和核算方法的維護情況應該是重中之中。第四:要注重審計授權審批流程。企業的業務授權和審批也就是“系統權限設置”、“用戶與權限”等環節大部分都直接在系統中完成,所以為了審查ERP系統設置的審批流程是否合理有效,要對其進行測試和評估。
(四)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審計結果的評估
在上述準備、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等環節結束之后,最重要的還有一個評估環節。任何的企業在經營生產過程中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所以,本著風險導向的原則,應該將審計結果作為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一部分,再結合風險評估的結果,為下一步的審計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應對措施。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在這個時代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企業要想實現轉型,實現永續發展,就必須進行改革。本文就是通過結合審計信息化的概念,分析審計信息化帶給企業的利弊以及怎樣具體落實審計信息化,來為現代企業謀求一條新的出路。
參考文獻:
[1]宋艷菊.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影響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3):128+143.
[2]楊瑗.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影響及對策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06):216.
作者:周海 單位: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