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數據時代正影響著我們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因此在計算機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大數據”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本文從“大數據”對教學思維的影響、對教學實踐的影響和對教學評價的影響就課堂教學相關的三個環節來簡單闡述。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大數據;教學影響
“大數據時代的經濟學、政治學和許多科學門類都發生巨大甚至是本質的變化和發展,進而影響人類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知名IT評論人,謝文在英國牛津大學維克托教授《大數據時代》一書的序中所說。大數據時代正影響著我們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教育教學本就應該站在科技和技術的最前沿,享受時代科技發展的成果,運用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才能更快的推動自身的發展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在計算機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大數據”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以下就課堂教學相關的三個環節來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大數據”對教學思維的影響
傳統的計算機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學的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設定都是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課程大綱標準,或是有經驗的老師的經驗總結,然而這些設計是否科學,真正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或重點嗎?檢驗的方法要么由權威專家認定,要么由課堂教學實踐反饋,而前者主觀性強,有時專家也難免會出偏差,后者效率低,樣本小,結果數據存在偏差。有的老師甚至以自己學習中認為的難點和重點在進行教學設計。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作者列舉了一個事例,2009年時,谷歌通過把5000萬條美國人最頻繁的檢索的詞條和美國疾控中心數據對比,最終成功預測甲型HINI新病毒區域等數據,這一數據準確性得到了美國國家疾控中心確認,而美國國家疾控中心的數據卻是來自病毒爆發后,比谷歌數據晚了近兩周時間,作者用谷歌成功預測病毒爆發的事例告訴我們大數據的價值,他們沒有派調查小組,也沒有向市民發放測試工具,更沒有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去做詳細的資料統計,更不是主觀臆斷哪里會是病毒爆發地,他們通過數據分析得到了準確的預測,而這些在我們看來混雜不清,大量的數據,加上科學的分析統計,就會讓我們的預測判準確無誤,可見使用數據才是最客觀的。在學科教學中,教學設計不能憑經驗主觀判斷,應該用數據來說話,因為如作者所說,在大數據時代,不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來自互聯網學習平臺上相關學習所有學習者的檢索最多的問題應該就是難點,而實際知識應用中出錯最多的相關知識點才是重點。這才是最科學準確的教學設計依據。
二、“大數據”對教學實踐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激活主體的內在原動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而馬云的淘寶網商業模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網站把每一個購物者的檢索、購物信息收集,再將熱銷信息,熱收信息分享給顧客,甚至把購買某一商品的顧客還買了哪些商品信息整理分析,并推薦給目標客戶,大大提高了消息推送的準確性,最大限度的激發了購物欲望,網站銷售業績才能逐年增長。計算機專業理論課的學習也是如此,組成課程結構的各知識模塊,知識點就如同網站陳列和銷售的商品,學習者學習知識也就像瀏覽商品一樣,隨著智能學習平臺的建設和應用,不僅可以將課程必備知識如商品般的陳列,還應該可以將每一位學習者的學習問題,學習心得體會,對某些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習后產生的對新知識的渴望等一一記錄,并相互分享,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習興趣,分享學習,通過增強學習者的融入感,激發學習的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更是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且隨著數據的豐富,將會產生新的知識學習體系結構和課程學習新模式,而這些就是大數據帶來的影響。
傳統的計算機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的最終評價形式是“考試”,即對知識“繼承”的程度測評,雖然我們提出了種種過程評價方式、形式,但由于效率低,手段不夠先進,方法不夠科學,可實施性不強等,使得過程評價僅留于形式而存在,往往還是以簽到、主觀性的互評等形式存在。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我們有更先進的軟硬件手段,完全有實現客觀過程評價的條件,可結合網絡教學平臺的數據匯總,對學習者的思考、學習進度、學習效率,對課程學習的建議,參與網絡課程建設,豐富課程內涵的貢獻度等記錄的數據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真正做到過程性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甚至可以代替最終以知識“繼承”程度為主的評價形式———“考試”。我認為大數據時代的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形式的影響和改變,而是一次徹底顛覆性的評價變革,這將會是一種更加客觀,更加有趣的,更能體現學習過程,更有價值的評價形式和手段。以上是我作為普通一線教育工作者,在讀完維克托教授《大數據時代》一書后,就自己相對熟悉的計算機基礎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方向產生的一點淺薄的思考,我想大數據在教學中的影響應該是更廣泛的,就如維克托教授書中所言,大數據的真正價值我們現在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相信對教育的影響將會是巨大的,更深刻的。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維克托教授所說的大數據不是隨機樣本,也不是小樣本,而是“樣本=總體”,因此,要實現大數據真正的價值,我們需要的網絡技術方面,基礎方面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學習平臺,至少是共享數據的智能學習平臺,并擁有專業數據分析技術,云技術等實現大數據的基礎實施。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揚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6年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
作者:周王超 單位: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