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都離不開“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在專業人才的價值塑造層面是同向同行的。基于對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存在問題與現有基礎進行充分分析,結合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提出了對二者進行有效融合的對策,以期在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工匠精神;融合
“工匠精神”連續在2016-2018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沒有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就缺少超越的內在動力,中國精造更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成為時代主旋律是社會發展的呼喚。2020年教育部教高〔2020〕3號文《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明確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高職院校的理工科專業更是培養工匠人才的主戰場,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嚴格依據《綱要》的精神,將學生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將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的培育進行充分有效融合。
一、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存在問題分析
充分分析當前課程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二者進行更有效的融合,筆者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對當地及周邊的多所理工科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及相近專業的師生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了解所在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培養方面的做法,并結合筆者所在學院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際,分析當前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課程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關系認識不清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老師對工匠精神的內涵認識不清,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層面,不清楚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更談不上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有意識地融入促進新時代“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元素。很多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內涵同樣存在認識不清的現象,對于人才的培養仍停留在知識教授與技能培養層面,沒能更多地將價值塑造的精神層面的元素融入育人過程中,存在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現象,教師被動地根據院系要求,形式地在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或大綱中加入所謂的課程思政要求,對于專業課中如何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如何有效地挖掘并融入促進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元素等方面認識不清,相應的能力也很欠缺。根據對學生的調研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學生嚴重缺乏工匠精神,學習目標與動力不足,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源自找份好工作,缺乏較遠大的愛國情懷與創新精益精神,這都側面反映出課程思政教育實施不到位,專業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明顯,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教師的思政素養與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升,專業教師的思政能力直接影響著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存在缺陷
根據對多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調研情況來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全面發動、分批建設、示范引領”的建設思路,具體做法是先從專業課程中挑選兩門左右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每門專業核心課程由課程團隊成員研討決定如何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并參與學校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評選,對于立項的示范課程一般建設期限為一年及以上,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建設期滿進行驗收,以示范課程為引領,最終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全覆蓋,以達到全員、全課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這個建設的思路總體是好的,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未能從各門課程在人才價值塑造過程所起的作用入手,如理工科的工匠精神的培養是循環漸進的過程,每個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沒有經過一個頂層設計,所有課程合力完成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應該在考慮專業特點的前提下,充分分析專業中不同類型課程的特點,在經過頂層設計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專業的育人目標,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應該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內涵,并進行適當拓展,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根據課程分類與特點,在兼顧全面價值培養的同時,明確不同課程價值塑造的重點,通過不同課程的合力培養,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鎖鏈,合力完成專業的思政育人目標。而目前的狀況,存在著思路方面的缺陷,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建設是獨立的,沒有互補的關系,每門課程團隊單打獨斗,在合力培養方面缺乏總體規劃,勢必影響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三)沒有形成有效的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
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建設評價的首要標準,人才培養效果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就目前而言,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思政還處于建設的初期,課程思政建設評價體系基本沿用原有的教學評價體統,加入的思政評價指標不能夠很好地對課程思政建設質量進行準確的評價,更不能起到促進與激勵作用。有無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有無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符合計算機專業課程特點的思政元素,教學效果如何,在評價體系中得不到有效的評價。因此,對課程思政建設及育人效果的評價,要在后續建設過程中不斷探索,建立科學多元的課程思政建設評價體系,促進思政育人質量的提升。
二、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現有基礎與保障
由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剛剛起步,與工匠精神的融合還處于摸索狀態,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的現有基礎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有效融合。
(一)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為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提供執行保障
基于學校采用課程思政示范引領的建設思路,在示范課程引領下,以點帶面,后續所有類型課程均要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因此,每門課程均要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且課程團隊須有不同類型的教師組成,除了專業教師外,聘請深度合作企業工程師、思政教師參與。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思政團隊均已組建完成。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團隊成員的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通過團隊成員的自學、集中培訓、集體研討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的課程思政意識與素養,通過與深度合作企業工程師的合作,深層次的了解行業企業對工匠精神的各個層面的需求,有助于課程團隊進行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
(二)計算機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經驗,為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奠定技術基礎
計算機專業開設多年,在專業人才知識傳授與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過去多年,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注重技術技能培養輕價值塑造的現象,人才價值觀主要由思政課程來塑造,在當前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現有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體系與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經驗,將會為后續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奠定技術基礎。
(三)校級層面出臺激勵機制,為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校級層面出臺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在建設思路、方法上給予指導,同時明確課程思政建設任務與考核指標,方案中明確相關的經費支持與激勵機制,把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情況和課程思政效果作為教師考核評價、崗位聘用、評優獎勵、選拔培訓、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這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專業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為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三、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的對策
要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推進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需從頂層進行設計,基于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融合現有基礎,梳理整合計算機專業教育資源、克服當前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有效融合的對策研究。
(一)提升師生思政意識與能力,夯實育人基礎
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工匠精神的培育都離不開師生思政意識與素養的提升,這個過程從教育實施者教師出發,作用于受教者學生,總體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取決于二者的思想政治意識與素養。從教師層面來看,目前,計算機專業各門課程已經組建好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為了提升教師的整體思政意識與素養,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讓課程小組成員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培訓提升思政理論,定期開展交流研討,提升思政意識與素養;其次,計算機專業各課程組之間定期交流研討,定期開展各課程團隊的課程思政說課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課程思政微課比賽等活動,促進教師深層次的鉆研,在交流研討與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思政意識與能力;第三方面,充分發揮團隊中的思政教師與企業教師的指導作用,為專業教師的思政建設與工匠精神的融合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從而提升教師的思政建設實踐能力。從學生層面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的總體人文素養與思政意識薄弱,只有提升學生素養,工匠精神才有可能有效融合。對于學生的培養同樣也要從三個方面來開展。首先,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宣傳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立足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培養融合的實踐中,通過在學生中廣泛宣揚工匠精神理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工匠精神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由此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工匠精神的培育打基礎。其次,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結合適當的考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學潛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工匠精神的培育增強原動力。第三方面,鼓勵學生參加豐富的專業實踐活動,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感受,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夯實學生的精神底蘊。
(二)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分類融合思政元素,合力實現育人目標
根據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特點,圍繞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專業團隊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對課程進行分類建設,在全面融合思政元素的前提下,根據課程分類,明確各門課程在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的價值塑造重點,合力完成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根據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對職業崗位能力形成的作用不同,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綜合實訓課。以計算機專業前端開發崗位的人才培養為例,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圖形圖像處理基礎,靜態網頁設計、Java等;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移動WEB前端開發、PHP、JavaWeb等,專業綜合實訓課主要包括動態網站項目開發、管理系統開發等。不同類型的課程在思政建設過程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于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思政元素與工匠精神融入的過程中,充分融入家國情懷、愛崗敬業、文化傳承等方面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敬業等精神;計算機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對崗位技能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專業核心課程難度較大,要充分融入激發學生為推動科技進步而努力學習的元素,重點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專注精神;對于綜合實訓類的課程,在與企業工程師合作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培養學生根據不同需要,設計不同作品的創新精神,充分融入企業的文化、團隊合作、崗位職責等元素,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團隊合作、無私奉獻等精神。通過各類課程分類融入思政元素,合力完成思政育人目標。
(三)逐步完善課程評價體系,不斷提升育人質量
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中加入思政元素的評價指標點,在課程教學標準、教學設計、教案等重要教學文件的評價中,培加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實現度的思政指標。采用多主體參與到課程評價體系中,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定期組織課程團隊成員、企業專家、校內外思政教師、學生對課程階段性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設計科學的評價表,以便促進教師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思政元素融入策略與方法的調整,促進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提升。
四、結語
在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與工匠精神同向同行有效融合,能夠不斷地提升課程思政育人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匠人才,促進高職院校的穩定與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博.基于協同育人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20,16(35):164-165.
[2]張志田,史小平,朱海.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3):41-44.
作者:丁海霞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