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培養計算機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共同制定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2.5+0.5+1”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及就業分析,結果顯示實施本方案的學生的各項職業素質水平較高,學生的就業質量也較高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能力測評;就業
引言
計算機專業一直以來是我國高校的熱門專業,目前我國82.67%的高校中設有計算機專業[1]。有相關調查表明,目前的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水平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學校課程設置、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變化的不一致,導致畢業生的就業和行業發展需求之間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2]。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3]。為解決上述問題,我系聯合天津開發區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建立“工學并舉”的一流工程師培養模式,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1校企合作下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唐山學院辦學定位,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并富有良知和責任感,掌握計算機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主要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此,本專業目前采用的是“3+1”的人才培養方案,即理論課的教學集中在前六個學期內完成,最后兩個學期為實踐環節。經過近幾年的實施,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就業率較高,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就業薪資不高、就業企業規模較小、就業崗位偏低等就業質量問題。這說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為培養面向高端企業所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與天津開發區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探討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了“2.5+0.5+1”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習方式為理論面授與實訓并行,校方負責理論面授,企業負責實訓,實訓形式分為課程實訓、項目實訓、企業實訓等。深化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索計算機教育教學新模式。學生第一至第五學期的學習、生活主要在學校內,企業以行業知識講座為主;從第六學期開始企業進行專業的技術培養、項目訓練、項目實習直至就業。該培養方案加大了企業的參與力度,從第六學期就開始介入教學,并且采用真實的企業項目教學,緊隨行業前沿技術,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關于本培養方案更加詳細的介紹請參閱本課題組發表的文獻《校企合作下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4]。
2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
目前,從唐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四個專業遴選了三屆學生實施本培養方案。因本培養方案面向培養高端企業所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故在遴選學生時只選擇了就業意向的學生。為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對2018屆和20學生進行了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是對即將就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測評,包括職業心態、目標管理、溝通能力、團隊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執行力、職場表現力等八項內容,詳細測評結果參見表1。從表1中不難看出,2018屆和20的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的各項結果均至少達到了LV2級,說明這兩屆學生的各項職業能力均具有1~2年的職業經驗,職業意識及經驗逐漸趨于成熟。而在團隊能力上,甚至達到了LV3級,有多年的職業經驗,職業綜合素質較高,一般只有15%的人能夠達到。除團隊能力外,20學生的各項準人才職業能力均優于2018屆學生,這得益于本項目每年的課程更新,確保緊跟市場人才需求。顯然,實施本培養方案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明顯優于實施原“3+1”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就業數據分析
為深入分析就業情況,2018屆、20學生就業數據采集于畢業當年的九月份,2020屆學生就業數據采集于2020年5月報名人數逐年大幅增加,深受學生好評。2018屆學生總體在職率100%,20學生總體在職率100%,2020屆學生總體在職率96.6%。表2和表3列出了三屆學生就業單位所在區域及行業的相關數據。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兩個一線城市,這與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多、薪資高、信息類公司多有一定的關系。此外,唐山學院“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服務環渤海地區”及“培養素質高、基礎實、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學生就業行業涉及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類、研究和試驗發展類等企業。綜上,本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顯著,這得益于企業在第六學期就開始介入人才培養,采用企業真實項目進行教學,并通過創新工廠、卓越開發者工作室、企業實習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人才培養質量明顯高于原方案。
4結論
本培養方案以培養高端企業所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導向,采用“2.5+0.5+1”的模式。通過準人才職業能力測評和就業數據分析,實施本培養方案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綜合能力,與人才市場需求的貼合度較高,就業競爭力明顯高于同期畢業生。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高得益于企業的提前介入,通過企業級項目案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就業指導等一系列課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參考文獻】
[1]蔣春鳳.基于就業導向分析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革新途徑[J].內江科技,2017(10):134-136.
[2]張歆睿.淺析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20(2):265.
[3]孟繁東,童志祥,宋玲.哈工大計算機學院2001-2007屆本科生就業情況分析報告[J].計算機教育,2007(13):6-10.
[4]趙志偉,楊秀偉,王占云.校企合作下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20(25):43-44.
作者:楊秀偉 趙志偉 王占云 單位: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