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改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現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我院各專業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主要內容與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相對應,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和計算機網絡知識。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本課程采用案例教學,從案例中進行“做中學”和“學中做”,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過程考核,計算機理論知識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模擬考試軟件上機測試20%,上機操作分為Word操作30%,Excel操作20%,PowerPoint操作10%,漢字輸入10%,平時成績10%。Word操作和PowerPoint操作采用學生上交作品評定成績,其中Word作品上交電子稿和打印稿,PowerPoint作品上交電子稿。漢字輸入成績也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模擬軟件測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輸入的文字為打字通過,獲總成績的10%。打字不通過,總成績不得評為優秀和良好。今年5月,我院組織學生參加了首屆全國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大賽。通過比賽,老師和學生看到了差距,激發了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決心。參賽學生對比賽感受是:第一,知識面廣,題量大,軟件類型多,所以無論在什么軟件中都要使用快捷鍵,從而在比賽中贏得寶貴的時間;第二,軟件的關聯性,無論什么軟件只要有相應的關聯就要去熟悉它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環境,如此一來在比賽中就不容易亂分寸;第三,實戰操作,加強練習,提高熟練程度。
2.思路
本院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考證,但現在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沒有統一認證,學生自愿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針對上述現象,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考核(IC3)可以在計算機類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進行置換。IC3是一套國際通用的計算機標準,是全球第一個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主要包括三大領域,分別是計算機基礎概論(ComputingFundamentals)、計算機關鍵操作(Keyapplications)和在線應用(Livingonline)。
3.實踐與探討
3.1制訂課程標準
課程總學時為56課時,課程內容分為三個模塊:模塊一,常用應用軟件;模塊二,計算機基本原理;模塊三,網絡應用與安全。
3.2考核評價方式
本課程考核采用過程考核,考核內容分為三部分:常用應用軟件、計算機基本原理、網絡應用與安全,每個模塊滿分1000分,合計3000分。采用上機考試,邊學邊考,考上機測試80%,漢字輸入10%,平時成績10%。漢字輸入成績采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軟件測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輸入的文字為打字通過,獲總成績的10%。打字不通過,總成績不得評為優秀和良好。S:總成績;Scf:計算機基礎模塊成績;Ska:常用軟件模塊成績;SlO:網絡與安全模塊成績P:平時成績;D:漢字輸入成績。
3.3教學手段和方法
為保證理論與實際操作密切結合,本課程要求在多媒體教室或計算機機房上課。學生一人一臺電腦供上機操作實踐練習。采用中國鐵道出版社:天勤在線數字化教育平臺,地址:https://certprep.certiport.com/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在線練習。
4.建議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是一個課題,計算機類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融入以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全球標準認證為平臺,以職業需求為目標,完善課程體系改革。IC3國際認證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職業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相關專業課程結構的改革提供了思路,使之更加適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需求。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一個趨勢,建議如下:第一,課程結構將職業工作流程作為一個整體設計和單元模塊進行分析。第二,將IC3的課程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第三,全球標準測評平臺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需加強實踐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