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民族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的需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的需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族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的需求

摘要:本文通過對湖北省中南民族大學新進青年教師教學培訓需求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民族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特殊性,以教師個體需求為出發點,從提高其民族理論知識和文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改進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的對策,以期為高校特別是民族院校的培訓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民族院校;青年教師;培訓需求;對策

青年教師的教學及專業發展是高等教育長期發展、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的關鍵。近幾年來,特別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發并提出“以中青年教師為重點,建設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1]后,對高校教師的培訓與專業發展的探討持續升溫。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建立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長效機制”[2],關鍵從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入手,加強民族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可見,要提高我國民族院校教師隊伍里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培訓在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及青年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上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院校培訓管理部門要結合青年教師的個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達到培訓效果,來促進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發展。

一、調查背景及過程

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選取湖北省中南民族大學2015-2016年新進青年教師為對象,抽取了其中60名對其參加教學培訓和培訓的需求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最后將得到的數據與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個體需求,分析教學培訓的現狀和不足,以求提出相關對策,完善民族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培訓工作。

二、調査對象的職業特征

(1)學歷情況。被調査教師的最后學歷1.67%為本科,18.33%為碩士研究生,而博士生比例很高,占80%。因此,青年教師提升學歷的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小。(2)職稱分布。調査對象中,助教占16.7%,講師占83.3%,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沒有。可見,青年教師的職稱以講師居多,晉升空間大。(3)學緣結構。70%教師的最后學歷在本省高校獲得,學術上“近親繁殖”的情況比較嚴重。因此,大多青年教師需要“走出去”,到省外甚至國外進行學習交流。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培訓需求上,教師們著重于培訓內容、形式、渠道及組織管理幾大方面。其中,對培訓內容的重視度占了整個培訓需求的56%;其次是形式要求,占21%;培訓渠道和組織管理的偏好與建議,分別占12%和11%。說明在教學培訓工作中,內容是重中之重,但當前培訓內容無法滿足大多教師的個體需求,與實際需要有較大差距;形式也成了影響教師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分析如下:(1)培訓內容需求:接受訪談的大多數教師反映目前的培訓內容過多集中在教育學等理論知識上。數據顯示,教師在內容上希望集中在實踐性、教學技能、備課和教學模式等方面。93%的青年教師期盼能增加實踐性培訓:想得到相關教學技能如課程引入、提高學生積極性等問題幫助的教師占67%;26%的老師希望得到一些新型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慕課及課程教學改革等培訓;此外還有17%左右的青年教師在備課方式上存在困難;而僅有3位老師提出可進行民族理論及文化知識的普及,方便老師與少數民族學生課上互動。以上可看出:目前培訓內容單一、離實,重理論輕實踐,偏重于理論知識的普及,忽視了青年教師在課程安排、教育技術學等實踐上的個人訴求;同時,青年教師對教學對象———少數民族學生的多元化背景以及民族教育和文化相關知識的重視意識也很薄弱,有待提高。(2)培訓形式需求:多數教師期望能基于具體問題來開展培訓,約占被調查者的34%,建議根據共有的問題進行專項、專題培訓;30%的教師希望能組建跨學科及興趣小組;27%的教師建議采取分學科、分學院的形式來培訓,因為文理科有別,教學側重點不同;學院間少數民族學生的組成比例也不一,比如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少數民族學生眾多,青年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有更多的民族知識儲備。當前培訓方式單一、枯燥,現有的培訓模式中,面授的使用頻率最高,基本沿襲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填鴨式灌輸,一講到底,缺乏吸引力。從教學角度而言,不同學科對教師應具備的教學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從學術研究角度而言,學科的性質及發展狀況不同,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不盡相同,教師的培訓需求也就不同[3],搞培訓一刀切,忽視教師能力水平與性格習慣的差異,個體能動性受到了限制,挫傷其積極性。并且,學院的學生民族成分構成比重不同,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不盡相同,側重點也就不同。根據學科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來因材施教,才能更有針對性。(3)培訓渠道偏好:有16.7%的教師想參加網絡培訓,愿學校提供一些優質的網上課程可供學習;15%的教師想走進學校一線課堂去現場觀摩;約13.3%的希望學校搭建常態化的咨詢平臺,以便平時咨詢教學問題;6.7%的教師建議建立教學名師信息的獲取渠道,多請國內外教學名師,尤其是民族院校的著名學者來進行講座或專題培訓。以往的教師培訓來源渠道單一,基本由教育主管機關或學校統一安排活動,在指定的時間、地點、整齊劃一地進行培訓,且培訓者多來源于本校,此形式經濟、節省資源。但存在理念或相關教學方法的滯后與閉塞問題,有理論落后于最新教學實踐之嫌。完善來源渠道或者“走出去”,才能與時俱進,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創新。(4)組織與管理建議:35%的教師希望減少培訓的次數及時長。有老師反映對理論性培訓的長時間講解容易使其疲倦,效率低下;次數的過多外加分散,有時會占用教師的教學科研甚至是休息時間,因此8.33%的青年教師建議可固定培訓頻次;還有6.67%的教師希望在培訓前分發講義,提前了解內容,達到培訓效果。當前管理部門缺乏系統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培訓規劃,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也成為阻礙教師完整參加培訓的因素之一。多數老師反映肩負教學與科研雙重壓力,時間緊張,所以老師們傾向于目前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單純的分散培訓不受歡迎。此外,青年教師也主張培訓時管理部門加大考勤力度,嚴格管理。

四、提升對策

(一)基于實際需求,增加民族理論和文化知識,提高針對性

可降低“放之四海皆行之有效”的具有規律性的教育教學理論性知識培訓比例;“實踐性學識(practicalwisdom)是教師專業屬性的基礎”[4],應將實踐性方法納入培訓設計內容里,增加切合青年教師實際需求的項目,以教師在實踐中能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技能為出發點,而不是“紙上談兵”。文化與教育背景下,要達到各民族文化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校園和諧文化氛圍,就要注重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知識的積累。民族院校青年教師中絕大部分非少數民族出身,也非民族院校畢業生,缺乏民族教育理論和文化相關知識。因此,民族院校的教師要搞好教書育人工作,還要加強其民族理論與文化等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以及尊重與接納態度,以便教學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情感上獲得認同感,提高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豐富培訓方式,明確相關側重點,增強實效性

曾有人這樣描述我國的教師培訓:“用枯燥無味的講課來告訴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避免枯燥無味的講課”[5]。此描述一針見血,指出了現存的古板、單一的培訓方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真實的問題源于實際教學,應一改“一講到底”的講座模式,“以人為本”、以教師為導向,充分利用工作坊和圓桌形式,創建輕松、和諧的培訓環境與情境,開展集體討論、教學展示與觀摩、實地考察和現場試講法等方式,調動教師的能動性和主動性,以在現實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嘗試與創新。另外,可將理工科和文科分開,有側重點地進行小組研討;對學生民族成分多的院系任課青年教師,可額外增加民族教育理論、民族風俗特色等方面的溝通座談及PPT與視頻演示,使其在授課時,更好地與民族相關知識相結合,提高課堂活躍度與參與度。

(三)拓寬來源渠道,建立網絡與平臺,資源豐富化

我國高校的教師培訓工作包括“國培計劃”、省、市縣級以及校級培訓,各層級培訓的渠道和資源相對單一。高校管理部門應借鑒美國和加拿大鼓勵教師走出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開放性培訓渠道,不斷地開發多元化的培訓模式。首先,構建開放型的教師培訓網絡,鼓勵教師“走出去”,走進名師的一線課堂,參與區域高校特別是民族院校間的互訪活動,增進學術交流,也可了解不同的民族特色與校園文化;其次,搭建遠程培訓平臺,采用現代遠程教學培訓、微格培訓等方便、直觀的現代化技術手段,打破時間、地點限制。提供教師BBS討論區,更好地促進少數與非少數民族老師間的及時交流和了解;開展省際、區域院校間的“名師行”活動,積極推進高校以及民族院校間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或將名師和專家的優質課、專題講座制成光盤、教學視頻等,上傳到建立的民族院校教師教學網絡平臺,實現精品課程的開放、共享。

(四)做好培訓規劃,完善組織與管理,質量優質化

高校管理部門在進行教學培訓前,應制定一套有階段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的完整培訓方案,而不是零散、無組織的蜻蜓點水式。首先,培訓目標的確立是教師培訓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立足于學校的實際發展目標,并將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與教師的可持續專業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明確培訓的長期及近期目標,著力探索適合全體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提高針對性及前瞻性。其次,培訓前通過問卷與訪談,多方了解教師的切實需要,按需培訓;合理統籌安排培訓時間、地點及頻率,解決“工學”矛盾;可適當將參加培訓和專業發展活動的時間計入工作量,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提高青年教師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最后,加強培訓的考核管理,建立教師與培訓負責部門的長期互動機制。民族院校相關負責部門要參照教師訴求,制定嚴格的考核和評價制度,保證質量。研究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分階段、遞進式地開展培訓。建立教師與培訓中心的長期互動機制,培訓前發講義、培訓后收集意見與心得,并后續跟蹤,定期舉行教學咨詢活動,一方面使青年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科研或職業發展中有問題時可及時與培訓中心溝通、求助,或者重新參加培訓;另一方面也促使青年教師樹立終生學習意識,促進其自我評價、長期發展。民族院校青年教師面對的教學群體特殊,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相對更多,因此,結合教師的個體需求和院校特殊性來開展培訓,才能改善效果,滿足青年教師自身成長的需要,促進民族院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民族院校的民族團結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EB/OL]2015-08-17.

[3]陳久青,高桂林.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55-58.

[4]康翠萍.一種分析范式: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余雙雙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 欧美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99色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区一二 | 欧美一级日本一级韩国一级 | 99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miya |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 欧美成人性生活视频 | 国内自拍网红在线综合 | 韩国主播19福利视频在线 |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 一级一级 a爱片免费视频 |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 | 久久精视频 | 狠狠色狠狠色狠狠五月ady |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 a级毛片毛片免费很很综合 a级毛片免费 | 自拍成人| 久久久免费 | 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福利视频 |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999精品| 67194欧美成l人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女厕偷窥系列在线视频 | 免费成人一级片 |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操12p| 日韩 综合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韩国主播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 | 直接看的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