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探討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內涵,分析我國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有的特質,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大學教學能力是影響大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關鍵,在制約中國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諸多因素中,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因素。當前我國研究型大學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在日益嚴重的科研成果傾向主導下,我國研究型大學如何保持和提高教學品質,推動大學教學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就顯得十分重要。
1研究型大學教學能力的界定
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能力即教師既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又要推動自身專業發展的能力,它是有意識地對教學形成影響的多種作用力的綜合運用,從本質上來看是指教師課堂教學與學術研究的綜合能力的體現,反映了教師在教學中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師在科研活動中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于顯性能力和隱性能力二維結構。其中,顯性能力主要通過課堂組織、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學術研究能力等方面來體現;隱性能力主要通過學術研究的藝術、責任心、教學藝術、師德、教學思想、教學反思等來反映。從研究型大學教師的工作環境及內容來看,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較強,知識儲備相對豐富。所以,研究型大學教學能力的內涵要比普通大學更加豐富,同時具有更廣泛的外延。教師既要做到普通大學所共有的職業道德要求,同時還需要具備普通大學教師所不具備的特性。可以說研究型大學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占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研究型大學應在其多種功能中表現出自身特有的特殊性,充分展現出其作為知識共同體的效能,通過對學生進行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進行科學研究,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以便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同時,研究型大學的教學工作應該是充滿學術性問題的活動,教學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
2當前我國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青年教師對大學教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重視不夠。研究型大學的青年教師大多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但對如何過“教學關”沒有太大的緊迫感和壓力,同時對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困惑。二是教育教學理念較為落后。21世紀知識的傳播速度在逐漸加快,但是我國研究型高校中依然有很多的青年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過于照本宣科,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具體的課堂內容進行創新,而學生也只是單純地在聽教師的講授,并沒有在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三是并未根據新時期教學要求對教師教學能力及個人素質的提升進行系統性的培訓。目前我國研究型高校基本上只是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培訓,而很少對已經具備了一定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再培訓,以使他們了解與接收更多的新知識、新理念。而且目前的崗前培訓制度并不完善,教師崗前培訓時間短、形式簡單,更多地是進行教學經驗的傳授,而忽視了對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四是不完善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具體表現在研究型高校教師考核依然是重視科研高于教學,這樣就會逐漸使教師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青年教師只關心自己的科研成果,而忽視了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進,忽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此外,目前研究型高校還依然采取通過教師工作量來對其教學成果進行量化評價的方式,這并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教師實際的教學能力及教學效果,嚴重影響了教師對教學各環節的改進。
3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應有的特質
一是教師本身的學識基礎與素養。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的知識儲備要十分豐富,不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等,還要掌握一些與自身教學相關的交叉學科知識,全方面豐富自身知識體系。二是教師科研內容在教學中的開發與拓展。教師若只能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術知識,而不能正確引導學生也站在學術前沿,就不能真正達到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要求。三是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教學的反思與研究。教師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導者,與教學實踐緊密相關。教師只有在不斷進行學術自醒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將平時所積累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思想進行整合與優化,從而形成能夠實現師生協同發展的研究理論,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四是教師知曉課堂組織與監控。教師應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具體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聯系學生實際,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展開教學,既要讓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對整個過程做好監督、檢查與評價,保障課堂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五是教師應有比較好的教學表達與交往。教師實施適合教學內容和環境的互動,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來實現彼此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六是教師具有角色情感與傾向。教師對個人角色應具備充分的職業認同感,真切了解自己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對待教學工作能夠盡職盡責,對待學生能夠言傳身教,從認知、教學技能及教學態度等多方面提升教學能力。七是教師需要有學術魅力與品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優秀人格魅力,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久而久之形成學生對教師的尊敬與愛戴,并成為學生模仿的目標。
4提升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思考
一是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與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改進與完善等都有著密切關系,但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只有實現人才培養理念的根本轉變,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能力的提升。二是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在大學教學中,教師的科研任務與教學工作同時開展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與支持的,也就是說研究型大學教師應該以研究和探索的態度來完成教學工作,一方面提升教學實踐的科學含量,另一方面也通過教學實踐來促進科研任務的完成,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對學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提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三是建立和健全相關教學管理制度。當前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健全傾斜教學和鼓勵教師潛心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這種規章制度的重要特點就是在教師履職考核、評獎評優、津貼分配、職稱晉升和干部選拔任用等方面向教學傾斜,更加注重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效果,增大教學業績在教師評價體系中的權重,讓教學優秀和科研突出的教師得到同樣的東西,獲得同樣的發展,并最終在校園里真正形成鼓勵教學、宣傳教學、崇尚教學和潛心教學的環境與氛圍。四是積極開展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與指導。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的職業要求是能夠在知識寬度與廣度上逐步拓展,并通過自身素質與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來影響學生研究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培訓、進修的機會,為其科研與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創造條件。這種保障機制主要包括政策、制度、組織機構和經費等方面。
參考文獻
[1]段利華,褚遠輝.當前影響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0).
[2]朱新武.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6).
[3]許邁進,章瑚瑋.研究型大學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學能力?[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
作者:胡小娟 單位: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