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信息的快速發展使眾多教育之士看到了教育信息化這一必然趨勢。同時,計算機網絡教學也被逐漸提上日程,就筆者所在學校也早早加入了網絡教學的大軍里。我校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平臺的就有“365大學”,還有陸續執行的O2O(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本文就我校“365大學”自主學習模式和O2O的教學改革談談筆者對網絡教學的看法及反思。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自主學習;網絡教學
我國教育部在2000年下發了《關于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決定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時間,使全國90%左右的獨立建制的中小學能夠上網,讓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教育資源,目的是提高中小學的教育質量,實現資源共享。2015年,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更加促進了“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不難看出,互聯網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對人才的需求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具有發散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的人才,必須具有敏銳的信息捕獲及處理能力,不再是傳統的只會記憶與背誦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敢于創新的人才。
一、筆者所在學校網絡教學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貴州工商職業學院,提供給學生學習的平臺“365大學”會在每個學期開設2至3門教學課外的課程,讓學生們在課余的時間里自學并完成課程內容的考核,學生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學院的教師也可以在此平臺進行學習。除此之外,學院嘗試著進行O2O的教學模式。O2O教學模式即學院聘請國內知名的教師,集體備課,真實還原課堂,提前錄制教學視頻,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在課堂中進行播放,結合線下教師的引導進行知識擴展學習,完成教學的模式,此模式也稱之為名師大講堂。目前,我校名師大講堂教學模式開設的課程主要集中于基礎類課程,現已開始的課程有《應用文寫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OFFICE辦公軟件》和《職業素養1》等課程。
二、網絡教學的優勢及不足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也不另外,一場教育信息化的變革正悄悄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具有高效、快捷、方便傳播的特點,我校“名師大講堂”的產生正是適應了時代的需求,借助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條件、學生可以學習到全國最一流的精品課程,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優點:1.網絡教學資源共享,互聯網提倡的是人人共享資源,人人可用資源,因此,網絡上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學者可用利用網上豐富多樣的資源,在教師的引導下,可輕松地在知識海洋中暢游,獲取適合自己的信息資源。自由的網絡環境中,對學習者個性化的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都非常有益。2.教學模式的先進性,在傳統教學中是教師教,學生被動的學,而網絡教學中學生是主動的學,教師僅引導。在網絡教學中,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或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地學習,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朋友式互助的,教師主要是組織、調控,并以作業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問題反饋給教師,也促進教師在網絡教學中不斷地學習。3.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化,學生個性的差異,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教學目標多樣性就決定了教學內容必須豐富多樣化。在傳統的課堂上難以實現因材施教,而網絡教學沒有地域的限制,各家高校都制作各有特色的網絡課程,學生通過比較借鑒,選擇那些課程結構嚴謹、感興趣的內容、喜歡的授課方式的課程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及效率。不足:1.網絡教學硬件設備投入不足,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其明顯的優勢,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環境建設要求比較低,而網絡教學則需要投入較高的教學設備,筆者所在學校的網絡教學采用的是直播和點播的形式,直播課堂多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需要優質的視聽設備,特別是《Office辦公軟件》的教學,更需要大量的機房,通暢的網絡等。教學硬件設備跟不上,學生的學習體驗就不理想,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師的熱情都會大打則扣,學生會產生抵觸、厭學的情形,而教師也會對網絡教學的推廣產生抵觸的心理,為了減少麻煩,寧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2.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控力不強,網絡教學中學生需要按自身的學習方式、學習進度、學習途徑來選擇課程學習。但在當前信息成倍發展的環境中,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自控力及學習的主動性都會受到影響。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暢游時,不時會有跑偏的情形,會被充滿誘惑的網絡吸引而忘記自己的目的。特別對于對教師主導性要求較高,學習依賴性較大的學習者來說,他們就不太適合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三、網絡教學模式的反思
對于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現在最時髦的話就是網絡教學。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強大更加推進了教育的信息化。網絡教學的發展將逐漸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縮短區域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及教學水平之間的差異,以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網絡教學的快速發展,也激勵著我們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快速轉變。互聯網時代,人們很容易通過網絡獲得信息和知識,學生可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比教師更多、更廣泛、更精確的知識。教師不再是傳授知識的唯一者,而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引路人”。在信息時代里,計算機網絡使課堂全球化,學科領域間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教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須在這個信息知識更新速度成倍加快的時代,不斷更新和改善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努力成為一名積極的終身學習者,并以身作則來影響學生。教師不僅僅需要關注所研究學科方面的知識,還要注意擴展其他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動態。結語:通過對網絡教學的了解,我們知道網絡教學的發展對教育的沖擊巨大,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是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網絡信息時代,知識多,更新快,學習者必須“有選擇地且不斷地學習”。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互聯網服務逐漸完善的時代,是一個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必須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朱海靜.O2O教學模式設計與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4(9)
[2]郭文瑞.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及若干問題的探討[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
作者:劉德雙 單位:貴州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