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ESP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計算機網絡平臺上esp教學的優勢
(一)網絡教學有利于ESP教學基本原則的實現
根據國內外的教學實踐,ESP教學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需求分析原則、真實性原則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需求分析是指了解語言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要求,并根據輕重緩急程度來安排學習需求的過程。個人需求在ESP學習過程中主要體現學習者為對該課程的期望、學習目的、課程安排和可能的教學方式等的需求。“真實性原則”是ESP教學設計的靈魂,這一原則主要是指教學材料的真實性以及學習任務的真實性。“以學生為中心”是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中心也不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網絡教學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而且學生還可以相對靈活地選擇學習時間。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意義的“因材施教”。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環境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更容易根據自身學習目的、學習時間,結合課程安排等因素滿足自身學習需求,從而實現個性化學習。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既可以選擇集體教學,也可以選擇和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個性化培養。
網絡環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容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中心,他們的學習需求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滿足,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進一步了解學生需求,完善教學。由于英語是目前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在互聯網環境中,相關專業的英語資料非常豐富。而學生們學習ESP這門課程的目的之一也主要是為了用英語作為媒介,了解專業相關信息,進行相關專業交流。從網絡中直接獲得的這些英語資料就是真實的專業英文信息。直接從這些信息中學習相關專業英語不僅更有針對性,更容易接觸到最新專業英語詞匯,還更容易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ESP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盡快適應今后工作需要。所以教師還可以引導和指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真實的專業交流,讓學生體驗真實交流過程,在此交流過程中學習。比如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學生就可以與外商用英語進行真實的E-mail交流。在真實的交流中學習E-mail的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
(二)網絡環境有助于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演練
ESP課程既不是一門單純的語言課,也不是一門單純的專業課,而是把英語語言和各專業學科相結合的課程,是滲透大量專業知識的英語教學形式。ESP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能夠掌握專業方向聽、說、讀、寫、譯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聽說教學一直是ESP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很多高校的ESP課程由專業教師承擔,幾乎沒有對學生進行專業的聽、說訓練。而即使ESP課程有英語教師承擔,由于課時緊張,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專業英語聽、說技能訓練的機會也非常有限。而在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相關專業交流時,聽、說技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網絡環境下,ESP的聽、說訓練就變得容易實現。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適合的聽、說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和時間安排自行選擇訓練內容和訓練時間。
不僅如此,網絡中有很多網站都提供適合學生聽力和口語練習的交互式訓練網絡資源。內容教學法在ESP的閱讀教學中比較常用。內容教學法屬于體驗交際教學法的一種,在這種教學法中,語言的學習寓于內容的學習中,使學生最終能夠掌握語言和內容。內容教學法必須以內容為出發點,而不是單純的語言;內容教學法要求選擇原版原味的閱讀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語言特點,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既可以提高語言能力,又能提高語用能力(即交際能力)。這與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這個ESP教學目標相吻合。網絡平臺中的寫、譯教學主要是通過E-mail這個媒介進行的。教師可以介紹一些能夠方便學生找到國外筆友的網站,讓他們通過E-mail與真正的外國人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與相關專業國際公司有交流的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創造真正的專業寫作和翻譯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任務中提高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E-mail給學生修改寫作作品和翻譯作業。
二、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的ESP教學設計原則
(一)教學內容分層次,實現因材施教
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教師很難準確把握學習者的學習水平,為了實現因材施教,可以把教學內容分成不同層次,讓學習者根據自身英語學習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進行學習。對于英語水平相對較低,選擇較低層次的學生需要通過較低水平學習后再繼續更高層次學習。這樣有助于適應學生對彈性學習的需求,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同時這樣的教學內容既不會讓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望而生畏,又能夠讓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起點,從而有效提高網絡學習效率。
(二)教學課件應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的ESP教學應是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為輔助手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能夠實現相互切磋、交流和合作。而為傳統課程設計的課件往往需要教師課上進行相關細致講解,學生才能理解掌握。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ESP教學課件沒有了老師的講解,所以在課件設計過程中ESP教師要考慮進去這個因素,設計出易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教學課件。
(三)課后任務應有助于提高實踐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ESP教學與就業緊密相連,所以ESP教學不僅僅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ESP課后任務的設計就需要既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又能夠激發學生對ESP學習的熱情,同時又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比如商務英語中可設計如下課后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談判雙方,根據課件中給出的談判內容和原則進行談判,并把談判過程錄制成視頻,上傳于網絡。其他學習者可以互相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讓同學們對上傳的視頻以及視頻中談判人員的表現進行打分,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四)學習效果的檢驗應有助于督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自身情況
在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學生到底選擇什么層次的學習內容,到底能不能有足夠的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監督和檢驗機制。而且作為教師也需要了解到底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如何,專業技能提高的如何,這些都直接涉及到是否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在網絡教學中設計相應的學習效果檢驗環節,以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
三、結語
當今,網絡已經發達到信息大爆炸的程度。而網絡中的各種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同時很多學生在利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面對網絡中各種娛樂的誘惑,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恰當使用網絡,尤其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教學的ESP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而教師必須首先提升自己,緊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時了解網上最新動態,熟悉相關的搜索引擎和網址。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熟悉外語教學理論,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組織、實施網絡輔助下的教學,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實現教書育人。
作者:張超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