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探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2教學內容缺乏專業特色,針對性不強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化,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調特色,而我們的高職計算機網絡教育所學的知識過多,范圍太廣,沒有針對性培養,造成學員就業針對性差,適應能力降低,無法從事專業水平較高的任務。并且計算機行業是個高速發展的行業,而我們的高職計算機教育不注重開發,課程一成不變,閉門造車。所以,我們畢業生感覺好多所學內容與實際存在差距,不能勝任專業技術的工作。
1.3教學方法與途徑單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與學校所施行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途徑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縱觀世界上較為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無不在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上進行了較大的創新性改革。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模式的獨特性,照搬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還不足以解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困境。無法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出現重復教學狀況,教學成果不明顯,教學效率較低等一系列“水土不服”現象層出不窮。我國高職教育的教學途徑過于單一,嚴重偏向于理論教學,社會企業實踐機會太少,學生無法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學知識的應用方向,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嚴重影響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阻礙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譬如OSI七層模型部分的教學,這一塊理論內容較為枯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這樣的困惑:七層模型用來干什么?它在整個計算機網絡中處于何種地位?之所以學生會產生這種困惑,主要是因為該部分內容很難以通過理論講清楚,學生也難以通過理論知識來形象的構建出來。理論與實踐的不一致使得學生無法對理論知識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學與用難以聯系起來,很容易出現學完了不知道用在哪。
2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貼近社會與企業的需求
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在慢慢推進。但就目前而言,該專業教學改革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對學科的分工要求越來越細,當今計算機網絡專業的教學目標顯得過于籠統,專業的定位不明確,教學目標太模糊。所以我們首當其沖的要解決教學目標和定位問題,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要貼緊社會與企業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
2.2教學內容以能力為主導、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
根據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的發展缺乏特色,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能力高低,和就業的崗位對人才知識的需求來整合我們的高職教育,把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并且教學應著重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這樣學生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這樣的學生就業才有競爭力并且就業后在工作中也能夠有更大的發展。
2.3教學方法以行動為導向,加強實際工作能力培養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潛力,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積極創新探索是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的高職教育老師應該盡可能去改變以前被動的教育方法,去迎合這種新的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并且,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的是高素質生產一線專業人才,是一種面對企業的定向教育。所培養的學生能否適用于企業的需要是判斷高職教育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必須貼近企業,讓教學與生產緊密聯系起來。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前進方向。
2.4實行網絡式教學
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制度中一直以來都延續使用的,它比較重視課堂的講授過程,需要學生對大量的理論知識進行記憶,從而忽略了專業性教學的實際應用教學目的。近些年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很多先進的教育教學工具媒介開始出現在高校的教育教學環節中。Internet可以說是《計算機網絡》最好的教學模型,以網教網能夠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網絡上的新技術一時間很難以在教材上出現,畢竟教材的改版還是無法與技術的推進速度相匹配,這些新技術教師就可以通過Internet及時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此外,Internet海量的數據庫能夠給學習者提供充分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興趣。但對于《計算機網絡》教學,Internet只是輔助性工具,教師可以用Internet作為模型,向學生教授計算機網絡中的多種應用。譬如郵件的發送與接受過程、網頁的HTTP設置、IP電話的使用等等。
2.5加強學校網絡實驗室的建設,給學生提供優越的實驗環境
眾所周知《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實驗室是關鍵,是課程教學質量的保證。雖然當前很多職業院校難以拿出資金來完善實驗室配置,但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更好的就業,學校在資金投入上一定要有側重點,根據學校課程教學的需要來相應的完善實驗室配套設施,優先升級實驗室硬件。
作者:李冬根 單位:撫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