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教材革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孫秀娟 鄧蘊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密切結合的綜合性學科,也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依據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組織要注重社會需求與教學的關系,體現高職特色。如何使教學達到應有的目的,如何在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體現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是教學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教學內容的改革最終必須要體現在:以社會需求為指導確定教學內容;注重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強調能力培養;注重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因此,探索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改革之路就顯得十分必要。
1我院“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歷史、現狀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02年設置“計算機網絡”專業,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圍繞計算機網絡技術開設了計算機網絡課程。計算機網絡不僅是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之一,而且是電子和通信等相關專業的學科基礎課。但多年來,該課程一直延續著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網絡的工作原理為綱、以OSI/RM為主線進行理論教學。教學內容理論多實踐少,知識點相對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幾乎不涉及工程和應用技術,適應面窄,很難跟上專業課教學的發展,達不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更不符合高職高專以應用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的模式。因此該課程必須以實用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最要突出其實用性、寬廣性。通過幾年實踐,發現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足。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踐性強,為加強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上機實踐環節,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專業實驗室,經過多年的不斷建設,網絡實踐環境得到改善,有效地保證了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的開設,使學生計算機網絡的實踐能力明顯增強。
2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構想與嘗試
根據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這些學生的理工科知識基礎不是很好,有些學生在中學的時候就有畏懼理工科課程的心理,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利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實際的生活、學習上的問題,而對理論知識的要求卻不是太看重。所以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切合這些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些高職學生本身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改革,對有些理論性較強的部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刪減,對于有些實際應用的部分可以適當的進行增加。對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應該進行保留,從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出發,為日后的其他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2.1理論教學
計算機網絡課程基本概念多,內容枯燥,專業術語比較抽象,學生難懂、難學,由于網絡專業的學生往往在一入學就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加上他們缺乏對工程實際的感性認識,若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不得當,很容易導致學生覺得這門課入門難,甚至會出現因畏懼而干脆棄學的心理。因此對教師來說需要認真研究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在理論上,大多學生認為計算機網絡不過是些概念、理論性的知識,但一接觸實際,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動手能力又差。而教師要在有限時間把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原理講清楚,還要結合實際,殊非易事。那么,如何將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使其形成整體清晰的表象呢?由于課時少,內容多,計算機網絡課程講解要層次分明,突出重點講解,對于基本概念,特別是網絡協議要講解清楚,課后留有相關的思考題,而對于非重點則不必多講,以免使學生感到該課程內容龐雜,不好掌握。在講解時應有意識地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將抽象概念現實化,形象生動地講清楚重要的基本概念,通過和電話網的類比來講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協議的三要素“語法、語義、時序”時,可以通過兩個人打電話為例來說明協議的概念。在通話過程中,打電話雙方都遵守了打電話的協議。其中,電話號碼是“語法”的一個例子,一般電話由5~8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如果是長途要加拔區號,國際長途要有國家代碼等等;一方拔通另一方的電話后,另一方的電話會振鈴,振鈴是一個信號,表示有電話打進,該方選擇接電話,這一系列的動作包括了控制信號、響應動作等,這就是“語義”的例子;而一方拔了電話,另一方的電話才會響,然后會考慮要不要接,這一系列事件的因果關系十分明確,不可能沒有人拔電話電話就會響,也不可能在電話鈴沒響的情況下,一方拿起電話卻從話筒里傳出另一方的聲音,這就是“時序”的概念。通過這樣的舉例,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應經常使用歸納、小結。這樣做有利于溫故而知新、理出頭緒。在歸納的時候,可以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比如:其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主要解決什么問題、優點和缺點、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也可以鼓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深入總結,加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適時的小結與歸納,不但能對基礎知識加以鞏固,還有助于提高記憶效率。
2.2教學內容規劃
(1)在內容設置上,淘汰傳統教學中的陳舊內容,以TCP/IP體系為重點,兼顧理論和工程技術,有選擇地加入華為、思科等知名網絡廠商的最新培訓內容和行業前沿技術。教學內容應適當介紹新的技術發展,以開闊學生的眼界。(2)對教材進行多次合理更換、選用,根據網絡發展選用教材,更新教學內容,力求反映計算機網絡發展的最新情況。2006年我們經過調查實踐,選用華為3Com網絡學院教材(1,2學期),秉承華為3Com的“專業務實、學以致用”的理念,對網絡專業、電子信息專業開展網絡技術培訓學習,通過一、二學期的學習,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網絡技術,而且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技術進行設計和構建中小企業網絡,具備HCNE的備考能力。(3)加強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先后多次調整“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參照華為3Com網絡教材,從最基本的制作線纜到網絡業務應用都精心設計了相關實驗。課程經過精心設計,使學生不僅能進行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配置,還可以全面的理解網絡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與應用。學生可以在較短的學時內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便于知識的連貫和理解,可以很快進入到更高一級課程的學習當中。
2.3實踐教學
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崗位能力的培養目標,側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突出實用部分。根據制定的實驗實訓大綱,注意培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操作中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學生今后獨立組建計算機網絡打下良好基礎。(1)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合二為一,穿插進行。比如在讓學生認識網線的時候,教學生如何自己制作水晶頭;在學習郵局協議(POP)和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時,可讓學生在WindowsXP環境下,使用MicrosoftOutlook配置POP3與SMTP服務器;在講DNS時,可讓學生在Windows環境中部署DNS服務。通過實驗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又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加深對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的原理、理論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2)在實驗環節上,采取一些強化和激勵措施,爭取做到人人動手,人人過關。對于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任務,在實驗前,要求學生提交已明確的實驗目的、實驗任務、設計或確定實驗方法、分析或預測可能的困難,為目標的預習提供報告。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摒棄了手把手式的教學方式,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點,指導學生通過參閱實驗指導書、技術文檔、相互探討完成所規定的實驗任務,有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課后,除了常規的實驗報告外,要求學生撰寫以實驗心得、經驗總結為主要內容的實驗報告。對于個別實驗任務,有意識地模擬實際網絡工作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在教學實踐理念中,并不把它降低到單純華為、思科等網絡產品的介紹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應用培訓課程。雖然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但要掌握好“度”,不能把教學內容變成網絡產品的說明書。重點關注在實際中經常用到的知識,例如,局域網的沖突域概念,在網絡建設中十分重要,應該重點討論;又例如,路由選擇在Internet的建設中也很重要,要把概念講清楚。至于具體的網絡產品性能、實驗、操作、配置等應用細節則應由與本課程配套的實驗課程去解決。
2.4教學方法改革
(1)在理論教學中,拓展了課堂形式,將實驗室、校園網作為傳統課堂的延伸,在課堂教學之外,增加了實物教學和現場教學形式。例如,在講解局域網組網的內容時,我們不僅將學生帶到實驗室中,向學生展示不同的網絡組網設備實物,還組織學生去校園網現場進行參觀,結合實際網絡進行有關的教學活動,這種形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2)在教學資源上,充分調動各種教學資源。自行開發了優秀課件,通過多媒體強大的圖片、FLASH動畫,將豐富的教學資源以生動、具體、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現和對比。例如在進行講解TCP/IP協議的三次握手原理時,給同學們進行動畫演示,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復雜的過程簡單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2006年,計算機網絡課程被評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在校園網上提供各種教學資源,不僅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材與教案下載,而且還增加了網上討論與答疑、網上考試等,同時爭取內容時時更新,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的選擇。(3)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組織學生參觀,義務幫助寬帶有線接入,給予學生一定的職業嘗試,嘗試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做到理論知識與網絡技術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身臨其境,提升就業竟爭力,激發網絡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生對課堂所學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一畢業就能迅速適應崗位的需要。
2.5考核評定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本課程一般都采用期末閉卷理論化筆試,總評成績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這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不認真做實驗,期末死記硬背搞突擊。針對以上缺點,我們采取了靈活的考評手段:平時上課考勤,占總成績10%,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到位聽課;課后作業練習等都登記評分,老師根據作業完成情況給成績,成績按10%記入總評成績;對于實習實訓,嚴格對學生進行考核,實驗成績按25%計入總評成績;期末考試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閉卷考試或一頁紙考試,按45%計入總評成績。實踐表明,以上制度促進了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實踐環節的主動性。
3結束語
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方案的有效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研究成果在教學中的應用實施,效果顯著。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高職高專教育體系改革的深入,還要繼續努力,促使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