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芻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理論知識深澀難懂、實驗環節不易入手。本文從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不同方面進行了探討,借助超星平臺、虛擬仿真技術等進行了線上線下、理論與實踐、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探索。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超星平臺;虛擬仿真
1引言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作為計算機各專業的重要基礎必修課課,其理論性較強、知識面較廣、知識更新快,老師難講,學生難學。因此,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目前計算機網絡課程主要講述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其中實現通信原理的協議,理論性、抽象性都較強,加之一般課時設置不足,導致教師在教學內容取舍、理論實踐課時分配上頗費腦筋。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課程中需要及時融入新的內容,但一味地灌輸和填鴨,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最后變成“為了考試而學習”,效果適得其反。筆者從事計算機網絡一線教學工作多年,下面從教學模式、內容構建、實踐教學、評價考核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2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超星課程平臺是目前高校使用較多的一款移動學習平臺,由教師完成課程創建、資源發放、討論答疑、題庫建設等一系列課程建設內容,學生課前可以預習相關內容,課上教師還可以利用該軟件進行簽到、點名互動答題,布置課堂練習題、課后習題,系統有自動提醒和匯總的功能,可以隨時實時查看并統計學生的學習情況、班級整體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功能豐富且強大[2]。2.1課前準備。教師在平臺創建好課程,邀請所授課班級的學生加入,并將學生進行分組。課程平臺提供了豐富的模塊,前期工作的重點主要是課程模塊的建設,包括章節安排、PPT講義、資料和作業以及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其中章節安排包括授課視頻的錄制,這部分工作量最大,也最重要,學生提前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平臺可以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資料相當于跟課程相關的經過整理的知識庫,供學生自主學習時查閱。2.2課中指導。平臺提供簽到、投屏、提問和搶答等多種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以多樣化手段實現對課堂的教學管理。比如互聯網網絡方案設計大作業,學生小組必須定期往平臺上提交階段性成果,從需求描述到具體設計與實現的每個環節,教師在平臺上與學生及時互動給出批閱意見,當發現學生有共性的問題時,教師通過投屏該組學生的解決方案,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再通過提問和搶答及時給予指導和警示,這種教學手段豐富、便利且快捷,是傳統的教學所不能及的。
3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實踐教學
網絡實踐教學是對理論知識的重要補充,一直以來,搭建和維護實驗室的成本都非常高。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搭建實驗環境已成為便利、經濟的趨勢。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思科或華為的模擬仿真軟件,學生利用這些工具能夠快捷便利地去建立網絡拓撲、設計和配置網絡模擬環境,排除網絡故障。并可提供數據包在網絡中行進的動畫處理過程,觀察網絡實時運行情況[1]。凡事有利就有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發現,由于是虛擬仿真搭建實驗環境,造成有些學生不勞而獲,直接去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文件。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求不同學生配置特定的實驗參數,從而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即確保每個同學所做的實驗和預先發放的實驗指導手冊不相同,每個同學之間也各不相同。測評結果表明,如果學生按照一份給定的一步一步的實驗指導手冊去做,完成實驗的成功率會非常高,但是這其中隱藏著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同學是“依樣畫葫蘆”,他們其實并沒有透徹理解實驗背后的原理,所以當他們某一步驟配置出錯時就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按步驟調試。以靜態路由配置實驗為例,我們只給定學生參考拓撲結構的大致框架圖,并要求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學號給定若干個不同網絡的IP地址分配方案。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基于下文所述的任務驅動原則構建實驗內容,考查學生關于IP地址分配的知識點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學生不能抄襲,他必須真正弄懂并掌握實驗目的和原理才能完成實驗,因為這時候照搬實驗指導上的命令是肯定行不通的。此時的測評結果表明,這時候學生如果再遇到一些配置出錯信息,反而能夠“瞻前顧后”地通讀實驗指導手冊,跟同組的同學討論,或者查閱相關資料自行排錯,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被大大激發和增強。從表面上看,這樣的要求的確是增加了學生完成本實驗的難度,也增加了完成實驗的課時數,但是效果非常好,教師的評分依據也真實可信。模擬仿真教學軟件還可以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很多學生就是在這些實踐環節,激發了對網絡技術、網絡安全的興趣,結合未來的職業規劃,進一步進行高層次高技能的學習和考證。
4基于任務驅動教學內容構建
課程實驗內容的構建使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指將傳統的純粹按照教學進度開展的實驗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及若干相關知識點,以有效完成任務為考核目的的實驗教學方法,其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貫穿大量相關知識點,以教師為引導,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比如最簡單的使用交換機組建局域網,學生完成這樣一個實驗任務,需要在虛擬仿真工具里構建拓撲結構,熟悉設備的連接、雙絞線特性,理解交換機的端口,會配置IP地址,進一步地,發送測試包給目的主機,觀察交換機是如何轉發數據幀,整個過程慢鏡頭播放,具體形象,之前課堂上所學習到的交換機“自學習算法”構建轉發表的理論知識點在此真實重現,會大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并提高學習興趣。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理論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具體問題情境相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和創造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5基于過程化的考核評價機制
作為對以上教學改革的有力支撐,計算機網絡課程的考核評價機制也不能再是以往一張考卷的單一評價體系,考核方式應更注重學生的過程化學習,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平時成績又由課堂考勤、課堂表現、階段性作業、實驗實踐等多部分構成。如前所述,超星課程平臺已經完整地記錄了學生課前預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的打分,考勤簽到、提問與回答,課程設計大作業的階段性成果和參與度。根據教師預先設定的權重,平臺會自動為每個學生進行自動評分,計算出每個學生在各環節分值的分布情況、小組及班級的得分詳情,極大地簡化了教師的平時成績過程化考核管理的工作量。平臺還支持在線題庫建設,自動出卷和部分題型的自動閱卷功能。雖然前期的平臺課程建設工作量不小,但是隨著每學期資料、題庫和知識庫的不斷積累和豐富,會越來越便利。
6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上教學手段目前已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中得到分階段的綜合運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都得到了明顯提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許小東,等.構建虛實結合的計算機網絡類實驗平臺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6).
[2]趙春風.計算機網絡技術混合式實驗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9(10).
作者:王穎穎 周志釗 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