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院校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的簡稱。其肩負著我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重任。從現階段來看,具有實踐性質的職業技術人才是我國所緊缺的。當前,科學技術飛速進步,人才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士所必然具備的職業素養之一。計算機基礎教學作為高校職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是高職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實用技術的基礎性課程。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門還為此設立了“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等級考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考察也常以計算機等級作為衡量指標一。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
2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和問題所在
2.1《計算機基礎》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的課程,主要是重點強調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兩個方面著手,是建立在一定狹隘的教育觀念上面的,對專業的關聯度和傾向性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沒有考慮周全。這就造成專業實際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出處。另外,不少高職院校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壓縮課時甚至于加以舍棄的現象比較嚴重,對《計算機基礎》的教育功能認識還不到位,高職院校教育塑造職業人才的傾向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走向極端,導致其學到的內容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而且職業化的傾向過于嚴重。
2.2高職院校學生前期基礎分析
高職院校的進入門檻比較低,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成績都不是十分理想,高職學生在進入高職校園對其新生事物還很新奇的同時,又要接觸曾經了解過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往往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甚至一部分學生不能明確找到《計算機基礎》與其他專業課程的聯系,覺得可學可不學,重視的程度明顯存在偏差,雖然授課教師一再強調計算機基礎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但在實際的講授過程中對實際的應用案例涉及的內容和范圍都是相對較少的,這就間接的使得學生的意識較為淡漠。
2.3教材選取存在一定的問題
大多數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脫節,課程設置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教材內容多,要求的教學任務量大,教材滿意度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無法系統掌握這些內容的學習,因此,適當對教學內容加以取舍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另外一方面,在經濟管理方面的應用內容涉及較少,偏重計算機網絡學習,教材理論性過強,這也就增大了授課教師的工作難度,這不利于《計算機基礎》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的銜接。
2.4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效果很難達到理想的境界,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多學時少,不能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再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單純的信息發出者,以講授為主,授課內容對實踐、應用方面談之甚少,師生除了單純的講授幾乎沒有其他的交集,這種接受是被動的,學生僅僅充當了一個知識接受者缺乏一定的互動性和交流性,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新時期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完善性分析
3.1改善教材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心是在保證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的基礎上,優化計算機基礎教材的整體結構,不斷的進行教材建設的改革,把計算機知識與解決經濟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學以致用”的理念落到實處,尤其是一些來自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不斷的使得學生的應用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按“輔助專業”的思想,在輔助教材中應選用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計算機基礎》教材,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2教學方式有待一定的革新
在教學任務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邊學邊練,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應采用教與學圍繞一個目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這樣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認知的過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不斷的創新意識。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都能使學生體驗到任務完成后的成就感,這標志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3實施分層、差異化教學
所謂分層教學具體地說,就是在在新生入學時統一組織面試、口試、筆試、機試等方式,摸清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的掌握程度,實行不同步的教學進度,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以完成差異化的教學任務,進而在教學內容上也應有所側重將學生分成“基礎班”和“提高班”來分別有針對性的對這兩個班種進行教學。所謂“基礎班”就是從最基礎的知識入手,逐漸的、側層遞進的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而“提高班”則是在有一定基礎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和培訓,使其對計算機的掌握更為熟練,總的來講,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班級,其講授的目的都是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知識為前提的,使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快速提升,為學生的成長進步打下良好基礎。
3.4注重過程性評價,改革考核方法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為目標,課程考核目的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驗,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種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個性化評價的綜合學習評價,同時還是對不同能力和特長的學生給予自由創作的空間提供一定的幫助,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不斷的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是整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我國現代化有用人才的重任。所以,我們在高職院校開展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實踐性第一的基本原則。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然開展了一段歷史時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和不足之處。未來,如何進一步完善這些問題所在是今后我們所要面對的一大重要課題。
作者:張永良 單位: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