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下探究型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創設教學情景,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所謂教學情景,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某個知識而設置的一種教學氛圍。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這一環節中,重要的是教師如何設計問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由教師直接講授,這需要教師仔細斟酌。就計算機基礎課而言,操作技能類的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如Office2010辦公軟件的使用、Internet的概念及應用等,其中很多內容適合進行探究型教學。如在“WORD字處理軟件”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在簡單地講解WORD基本界面和文檔的基本操作后,就可對文檔的排版和圖形操作等內容,采用探究型教學模式。首先利用課件設計問題的情景,將幾幅設計完美的文檔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文檔的編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師通過對該文檔的介紹,引導學生明確其中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每人設計一份精美的賀卡或班級簡報等。
2、實施探究操作,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索。該環節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從多角度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互相討論、上機操作等方式掌握新知識,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這一過程學生可獨立完成,也可由分組完成。分組的益處在于通過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可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共同提高。在學生實施探究操作過程中,教師應給以相應的指導,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對學生的探究過程給以及時的評點,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層的思考,逐步完善探究活動。
3、重視交流、總結,做好評價探究結果工作。
交流、總結、評價探究結果是整個探究式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態度、知識點的掌握及探究成果等進行總結,對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給以講解。具體作法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講述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方法、創作手段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互相交流,教師在此基礎上對其成績給以肯定,對其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在教學中可以看出,成果展示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也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成果讓大家共享。在評價探究成果的環節中,應鼓勵學生多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允許互相爭論。教師作出否定評價時,應持慎重態度,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進行探究型教學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1、加強雙基教學,扎實探究基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中,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對探究式教學能否有效地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進行探究式教學之前,應對學生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識進行講解,使之具備相應的背景知識和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使之能夠利用計算機作為工具去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
2、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探究問題。
設置探究問題是探究型教學模式的核心,問題設置得合適與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使用探究型教學模式之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對可用探究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設置恰當的探究問題。在學生進行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調控,以減少學生操作的盲目性。
3、加強上機實踐環節,建立良好的探究環境。
計算機基礎課實踐性很強,相當多的知識都需要通過上機實踐來掌握。為此,必須重視上機實踐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探究環境。首先教師應針對每堂課的重點內容,給出具體的上機實踐題目,以減少學生上機操作的盲目性。其次,應盡量多安排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綜合性的題目,以提高上機實踐課的質量。第三,應加大上機實踐課的教學時數,做到精講多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四,應加強上機實踐課的測試和考核,在給出上機實踐課成績時,除了應檢查學生是否較好地完成了測試題目外,也應考慮到該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三、總結
總之,探究型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中的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其中還有許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大膽實踐,不斷探索,使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完善。
作者:盧明星 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