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教學項目驅動式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一些較為抽象的計算機網絡知識以及傳統的純理論教學,在計算機網絡中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們主要運用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式,使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旨在為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一些有效的幫助。
網絡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而言,作為當前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它在教學中占據重要的作用。在通常的教學計劃中,關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普遍安排在第二學期,并且選用《計算機網絡》教材,它的知識結構較為合理,但有著一定的深度和難度。因此,這些較為抽象的內容對于剛剛接觸專業課程的應用型本科學生來講,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較為吃力,并且相關的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著在教學中不單單需要講解基礎的概念以及原理,也應當注重網絡的基本使用以及實驗等等內容。
一、項目驅動式教學
在當前諸多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單一,老師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這樣純理論的教學讓學生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從而使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積極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使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就需要在教學中使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對于項目驅動式教學而言,它主要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它的特點在于能夠較好地將整個學習過程拆分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者時間,從而最大限度地設計出對應的項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計算機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對于OSI參考模型以及網絡協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它是整個教學內容中的學習重點。因此,我們主要簡單地以OSI參考模型以及相關網絡協議為例,進行分析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引入相關的教學內容,探析項目驅動式教學它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優點。
二、OSI參考模型教學方式設計
1.OSI參考模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當前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中,對于OSI參考模型內容多被安排在整個課程的前期,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于OSI參考模型的學習,從而能夠深刻地了解網絡的體系以及結構。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要是簡單地對OSI參考模型進行講解,講解OSI大致分為幾層或者每一層的功能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使學生構建起對于OSI模型的整體認知,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會導致學生對這一些內容感到十分枯燥并且乏味,更有甚者會出現厭學的情緒發生。2.使用QQ通信軟件進行講解OSI參考模型為了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難題,以QQ聊天軟件的通信過程自拍為項目任務,通過對于QQ通信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講解,使學生能夠對其有著大體的認知。當用戶A主機上的QQ編寫好文字之后,點擊發送按鈕傳送給用戶B。那么在這個時候,用戶B便可以在自己的主機上看到用戶A發來的文字。這種情況,對于用戶A以及用戶B而言,他們只是簡單地接收到了雙方發送的信息,但是對于文字如何從主機A傳送到主機B的,雙方用戶都不太了解,這便是OSI當中的應用層表達。當用戶A在編寫好文字之后,想要發送給用戶B,其編寫的文字在通過通信編譯之后,傳送到用戶B的主機上,并且將其轉換成文字呈現在用戶B面前。這一個過程主要是QQ這一款通信軟件對編寫的文字進行編碼以及解碼等操作,通俗的說,便是軟件對于文字數據進行了加工,這代表著OSI中表達層的功能。主機A把一些轉換好的編碼通過QQ軟件使其發送到本機網卡中,接著,由主機B通過QQ軟件對網卡上的數據進行讀取,那么在這一個過程中,便需要兩端的控制程度能夠較好的接觸以及找尋。這便是OSI中的會話層功能。當用戶A以及用戶B兩者在進行對話之后,兩端的主機可能會運作多個應用程序。在主機中如何進行區別用戶A以及用戶B呢?那么就需要用戶A在發送信息的時候,對數據進行標注。實際的說,便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通過端口號的方式進行區分主機不同的網絡服務。在這個過程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保障其數據能夠從遠端傳輸到數據段,它代表著OSI中的傳輸層。當數據在從主機A傳送到網絡之后,我們需要進行考慮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如果進行輸送的數據比較大,那么我們首先就應當將數據劃分為諸多的小數據。第二,如何在諸多的網絡線路中找尋出最合適的一條路徑。這代表著OSI網絡層的功能。當網絡中的路徑確定之后,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確定同一網絡中每一段鏈路之間的連接以及傳輸問題,并且在網絡傳輸的過程中如何通過網絡設備的硬件進行找尋。這是OSI中的數據鏈路層功能。當QQ發送的數據信息進入到網絡之后,需要使其能夠按照相關的標準轉化成電信號等方式進行尋址,這是OSI中物理層的功能。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將OSI通過QQ通信過程的簡單描述,學生便可以較好地理解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時候是如何進行層次操作的,另外也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每一層之間的功能以及作用,從而對OSI參考模型進行細致的劃分。
三、TCP協議教學方式設計探析
1.網絡協議教學中分析在當前的計算機網絡教學過程中,關于網絡協議的教學貫穿著整個教學的內容,不管是從網絡的體系結構還是數據傳輸等等,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聯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其網絡協議的概括十分抽象并且復雜,那么就需要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記憶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講解協議的概念以及組成等等內容,從而讓學生改變原本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讓他們能夠真正地理解協議的作用,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靈活地進行學習,增強課堂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2.使用Wireshark分析TCP協議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網絡協議的興趣以及積極性,是當前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有效地應用Wireshark軟件進行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種教學主要是通過Wireshark軟件進行捕獲數據包為項目任務,通過對于數據包的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數據包的組成以及使用協議,進而體會協議在網絡中的實際使用。在當前我們主要是捕獲并且分析TCP協議在講授網絡協議的步驟。老師在課堂上需要對于TCP協議的首部固定部分各字段以及TCP連接構建等相關過程對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學生能夠對TCP首部格式以及組成有大概的了解。老師可以在課堂中使用Wireshark軟件操作如何進行抓包,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了解抓包的過程以及操作。老師需要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接著當Wireshark軟件在抓獲到相關數據包的時候,便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數據包如何進行抓獲。在Wireshark完成捕獲數據的操作中,這一款軟件它便會在自身的顯示框中顯示TCP數據連接等等相關參數,這樣在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款軟件的應用以及操作過程。通過對于Wireshark軟件實施捕獲的數據包進行分析的過程,能夠使得學生直觀地了解TCP協議中的連接過程,從而讓學生掌握協議在網絡實際傳輸過程中的使用,進而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使其能夠在最大的限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習的效果。
四、結束語
總體來說,當前我們可以在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積極使用項目式教學,并且結合一些較為熟悉的網絡應用項目進行講解較為復雜的網絡知識,它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進行學習,從而在課堂上把教學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不單單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也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容。
參考文獻:
[1]孫璐榮,王家寧,姜楠楠.面向“新工科”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
[2]葛金芳,徐濤,溫家根,金涌,呂雄文,陳飛虎,李俊.科研項目驅動式教學在提升藥學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
[3]郭少丹.基于項目驅動的混合式教學在高職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以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網絡廣告設計》課程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4]王雅君,李勇,程金石,時君麗,金海華,樊雙蛟,王德權.基于項目驅動的數據庫一體化課程多層遞進式教學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
[5]賈凱威,徐維隆,吳津津,黃粵.構建主義與SOLO評價視角下的計量經濟學項目驅動式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
[6]王淑娟.項目驅動式教學在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4
作者:馬翔 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