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技術發展的本質,是為民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處理服務。而隱私泄露等現象的產生,屬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中的負面問題。針對計算機隱私泄露這一問題,本文將以隱私保護為核心對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進行研究。文章共分為四個研究部分,第一部分敘述隱私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了計算機時代實現隱私保護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描述計算機應用范圍內隱私保護的難點。第四部分對基于隱私保護的計算機加密技術展開深入研究。望文中內容可為計算機隱私保護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些許參考資源。
關鍵詞:隱私保護;計算機;信息加密;加密技術
0引言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國家現代化發展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涉及到大量的數據信息。信息安全無法掌控,必然對計算機的應用效果造成影響。近幾十年間,以計算機為媒介的信息隱私失竊現象層出不窮。信息失竊已經對用戶體驗造成直接影響,應被及時優化和改良。計算機加密技術可將數據信息加密,也可在信息輸送過程中完成加密,全方位保護用戶隱私。因此,對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進行研究,能夠提升隱私保護工作的開展質量。
1隱私的概念闡述
1.1個人隱私
個人隱私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不需要、不愿意被他人知曉的秘密。隱私歸于個人所有,只要隱私內容與公共信息或公共隱私無關,隱私權便構成可個人支配的人格權利。在互聯網環境內,所有人們并未空開的資料,都屬于個人隱私。
1.2集體隱私
集體隱私是利益共同體所共有的信息。這類信息可能涉及到商業命脈、投標記錄、財務賬目等等。屬于多人知曉,且不需要、不愿意被他人知曉的秘密。集體隱私具有多人知曉特性,因此集體隱私的失竊風險較大,失竊后的損失也會關乎到多人利益。
2計算機時代實現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分析
2.1大數據技術的共享功能正增加隱私泄露概率
目前,大數據關鍵技術所具有的信息處理優勢,已經令其加入到各個傳統行業中,成為傳統行業的科技助力。大數據技術具有共享功能,即數據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戶采集、應用。但數據流入到共享范圍內,輸出方向將無法掌控。也有部分企業在獲取數據信息時,會獲取到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當企業可以在法律監控的狀態下挖掘和應用信息,則共享信息可發揮正面價值。當企業未能使用正確的信息應用方式,用戶個人隱私就具有泄露風險。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實況為,信息共享技術越發完善,但與之配套的隱私保護機制卻尚未成熟。從維護用戶權益的角度來看,實現隱私保護十分重要。
2.2隱私保護工作質量令民眾產生恐慌感
基于網絡調查信息可知,當前已經有部分網民意識到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這些網民在使用計算機時,會格外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而一旦計算機內的隱私保護工作不到位,就會令民眾認為自身人權受損,繼而對互聯網以及計算機失去信任,引起全民恐慌。民眾意見能夠影響產業發展穩定性,若因隱私保護工作質量不到位,導致民眾恐慌,那么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動蕩影響。因此盡快實現隱私保護,可穩定民眾心態,降低市場影響。
3計算機應用范圍內隱私保護的難點分析
3.1信息隱私保護的保護范圍較難界定
多數互聯網用戶并未清晰界定“隱私”范圍,他們會將一些想要保密的信息發送到公共空間內。而不同人對于隱私的看法存在差異,部分人會認為個人肖像屬于隱私,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屬于公開信息。計算機加密需要擁有明確指令方能執行,在指令與范圍不清晰狀態下,一般的信息媒介難以有效界定保護范圍。
3.2隱私侵犯行為的屬性難以界定
部分媒體獲取信息會通過后臺采集的形式,即將用戶輸入到數據庫內部的信息加以應用。企業會在應用前以用戶協議的方式通知用戶,因此監控效果較好,很少出現隱私侵犯現象。但互聯網支持匿名形式,部分匿名人員會使用非法手段,進入后臺獲取用戶隱私信息。匿名身份較難破解,法律也無法準確判斷侵權行為。互聯網數據更新速率較快,匿名者也可以通過拒不承認等手段,抵抗法律效力正常發揮。
3.3信息隱私的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掌握關鍵技術的人員數量也不斷增加。一般的數據庫很難監控所有的非法采集行為,且數據會在多個渠道中流通,全部監理難度較大,也需要輸出大量的資源成本。成本和加密技術都需要妥善計劃、完善執行,目前僅有少數媒介可做到完善管理。因此,管理難度不斷加大屬于信息隱私保護工作的開展難點。
4基于隱私保護的計算機加密技術
4.1以數據層為核心
(1)對稱加密算法。數據層隱私管理主要管理存儲功能,且在保護數據私密性、機密性的同時,也會對隱私數據的完整度和可用性加以維護。數據層主要的信息加密技術有兩種,本段將重點敘述對稱加密算法。該算法以秘鑰形式為主,用戶數量較多類別為AES算法。AES算法的前身為DES算法,在信息加密技術發展的進程內,DES算法不斷優化改良,已經進化為三重DES以及隨機DES等多種形式。2011年,相關技術研究院在其基礎上,正式進行系統性升級,并將最高加密標準命名為AES算法。AES對稱加密算法應用優勢較為突出,加密速度極快、計算成本較低為核心優勢。應用缺點為僅適用于海量數據,且當信息輸出者和獲取者使用相同秘鑰時,信息加密質量將下降。(2)非對稱加密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以獨立性為主要優勢,即解密與加密行為在不同的處理層中進行,不會形成對沖干擾。在計算機中輸入信息涉及到身份認證,而非對稱加密算法可將數字簽名、身份認證等信息分別運行,更加適應當前計算機技術的開放性特征。用戶人數較多的非對稱加密算法有RSA算法、ELGamal算法等。但非對稱加密算法的復雜性較高,缺點為加密數據的速度較慢。
4.2以應用層為核心
(1)P2P架構。應用層內除了包含用戶個人信息這類隱私外,也包含用戶的交流隱私。但這類隱私可以被網絡提供商使用,用戶會對提供商的使用方式存在疑惑。因此應用層內的計算機加密技術要更加全面。P2P架構為可解決隱私問題的重要技術,應用優勢為,可解決ONSs類問題,用戶可選擇信任主體,從根本上保護隱私。但應用劣勢為,需要用戶個人輸出一部分應用成本,購買云技術,且會隱藏一些實時信息,對用戶個人的使用體驗造成一定影響。(2)閾值限制。閾值限制也屬于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的一種,其優勢在于,可完善保護圖像類的隱私信息。對圖像信息進行隱私分辨的難度較大,圖像信息的敏感度很難掌握。但當計算機對頂點閾值進行設置后,任何超出自信度閾值的圖像信息都將被妥善保護。也有部分研究人員,重新對閾值限制進行了優化,即通過調整匿名化問題,減少大多數的刻意調整節點度行為。
5結語
綜上,文章以隱私保護為主題,對計算機信息加密技術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當前,計算機與互聯網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輔助工具。而人們也已經熟悉應用計算和互聯網開展工作,娛樂生活。因此,為中和使用需求和隱私保護需求,望文中內容能夠為各個技術人員,提供一些用戶隱私保護相關的技術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增鵬,鄒巖,張磊,etal.一種基于全同態加密的智能電網數據交換隱私保護方案[J].信息網絡安全,2016(03):1-7.
[2]薛燕,朱學芳.基于改進加密算法的云計算用戶隱私保護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09):145-149.
[3]張新文,李華康,楊一濤,etal.基于二維碼技術的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物流系統[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6,33(11):3455-3459
作者:張亞娟 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