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VR技術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vR技術已成為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要手段和技術支撐。目前,VR技術應用于思政課教學仍存在設備技術落后、內容資源不足、虛擬和現實脫節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持續發展。高校應轉變理念,構建體驗式、交互式教學新模式;加強VR教學資源建設,提升教育承載力;推動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教學質量,增強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VR技術;思政課;教學;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現實技術應運而生,其影響力已經擴展到教育領域,帶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當前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應與時俱進,不斷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合理引入VR技術,通過構建沉浸性、智能化、互動化教學平臺,有效彌補傳統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理論性強、體驗性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一、VR技術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創設體驗情境,促進知識建構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主要以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理論,而學生作為被動的接受者,缺乏主動的思考,這種脫離具體情境的空洞說教,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和反感,很難使思想政治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習效果欠佳。建構主義理論突破了傳統的教學邏輯,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引導者,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加工和意義建構。VR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生動的體驗情境,使學生的內生動力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效果大大提升。教師作為學習情境的設計者、情感體驗的共情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真正入腦、入心,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二)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主要突破口。當代大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對于數字網絡技術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通過VR技術構建一個虛擬現實世界,給使用者以聽覺、視覺、觸覺等全方位的刺激,有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夠虛實互動、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在角色代入中體驗、思考、選擇,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政治素質。
(三)拓展實踐平臺,保證教學長效性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保障和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必要環節,也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受到實踐場地、經費、師資不足等條件的限制,當前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仍局限于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組織志愿服務等傳統實踐形式,實踐教學的覆蓋面亟待擴大。通過VR技術構建虛擬現實情境,可以減少實踐教學所需的場地、設備經費和人力成本,有效解決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瓶頸問題,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注入活力。
二、VR技術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教學理念陳舊導致教學實效性低
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VR技術,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是一種挑戰。有的教師受傳統思維的影響,尚未樹立“虛擬現實技術+思政課教學”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指導作用、管理作用未能完全發揮,從教學策略到教學方法、從教學內容到考核評價,均不能適應虛擬實踐教學的要求,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導致VR技術在教學中難以發揮作用,削弱了虛擬現實教學資源的效能。
(二)設備、技術問題導致受眾接受性差
借助VR技術進行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虛擬現實設備的支持,而這些設備作為一種高科技的產品,從研發設計、投入使用到后期維護,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因此高校建設思政課虛擬體驗中心面臨著高額的經費支出,這也直接影響了很多高校運用VR技術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意愿和決心。同時,許多現有的虛擬現實設備還存在分辨率較低、視野較窄、活動自由度受限、使用中會引發眩暈感等技術缺陷,影響了體驗者的使用效果和接受度。
(三)內容資源不足導致教育承載力有限
除了硬件建設外,VR教學資源的內容設計是確保虛擬實踐教學取得成效的關鍵。但由于虛擬現實教學資源的開發門檻較高,目前技術開發與教學設計的結合還不到位,許多教學資源僅僅是將思政課教學素材簡單套用到虛擬情境中,這些VR教學資源的沉浸性、互動性不足,無法滿足思政課教與學的需求,導致教育承載力有限,難以達到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目的。
(四)虛實脫節導致教學可持續性受限
思政課虛擬現實教學模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它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但若缺乏規范的管理和引導,通過VR技術呈現的虛擬世界可能導致學生的過度依賴,甚至產生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厭倦心理,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如果虛擬實踐教學只是為了追求眼花繚亂的畫面感,忽略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價值追求,虛實脫節,反而會弄巧成拙,妨礙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影響虛擬實踐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三、VR技術助推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理念,構建體驗式、交互式教學模式
思政課作為一門意識形態較濃的學科,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價值需求,推動思政課教學模式從“單向線性灌輸”到“立體化交互式教學”的突破,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任務。VR技術的普及,為思政課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通過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切實推動情境化教學、探究式教學以及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VR技術能將抽象的思政理論轉換為可以親歷的情境,學生通過虛擬場景中的角色扮演,更容易認知、感悟和接受知識,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基于VR技術提供的資源和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幫助者、合作者,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在做中學,在交流、合作、分享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將VR技術嵌入思政課教學,不但給學生提供了多樣化選擇,而且幫助學生擺脫了空時的限制,結合個人需求自主地學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二)加強VR教學資源建設,提升教育承載力
借助VR技術構建融視覺、聽覺、觸覺等于一體的虛擬情境,真正讓思想政治內容“活起來”,不僅有效解決了思政課教學內容時間跨度大、枯燥無味的問題,增強了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承載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知識遷移和建構。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VR技術在思政課中的運用,依附的是課程所表達的思想政治理論,因此優質VR教學資源的建設非常關鍵,必須堅持兩大原則:第一,真實性原則。思政課虛擬仿真教學是利用VR技術的優勢來輔助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其內容設計要始終服從思政課教學安排,保證虛擬現實情境的真實性和嚴肅性。第二,主體性原則。VR教學資源的建設要結合學生的需要和成長規律,立足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內容的互動性設計,引導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及同學之間的合作中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三)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學實效性
利用VR技術進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打造全新的支持體驗式參與、啟發思考、多向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需求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是VR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和使用者,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和幫助者,也是學生知識建構的監督者,這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應促進思政課教師的學習、培訓和考核,不斷提升其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同時,要幫助思政課教師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學習并掌握更多的現代教育技術,從而高效運用新載體、新平臺,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要整合人力資源,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思政課教學之中,僅僅依靠思政課教師肯定是不科學的。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是關鍵性因素。高校可以吸收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培養既精通技術又熟悉思想政治理論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復合型人才,充實高校思政課教學隊伍[3];也可以吸納企業技術人員成為兼職教師,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參與思政課VR教學資源建設、教學方案擬定以及實際教學,從而形成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學人才隊伍,確保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將VR技術的優勢特點與思政課的學科屬性有機結合,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系統變革,切實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時代感和感染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對于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落實高校育人育才的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東姣,曹鎮璽,孫志偉.高校思政課學習空間拓展創新研究———基于虛擬現實技術[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0):27.
[2]黃欣榮,潘歐文.思政課VR實踐面臨的問題反思[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10):113.
[3]覃優軍,馬靜音.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22.
作者:季楓 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