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及市場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在環境保護的大要求下,新能源汽車逐漸興起,因為其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以清潔能源作為動力,所以對環境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同時正因如此,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壯大。面對市場的需求,新能源汽車面臨著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的重要挑戰,必須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拓展水平,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基于此,文章闡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之間的正反向驅動效果,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激發市場培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市場培育
1背景
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在市場競爭中還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實現技術上的創新與培育市場極為重要。而在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認識技術創新對其核心競爭力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市場培育的重要性,真正挖掘出市場的潛在需要,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順利。
2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之間的正反向驅動效果
技術上的創新能夠將消費者潛在需求向現實需求轉化,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即人們在享受現狀的同時還會衍生出新的需求,這就給技術創新帶來了新的動力。目前,環保、安全、穩定是人類的需求,風電、太陽能、生物能的利用已經成為主要發展趨勢,這種來自消費者終端市場的需求成為促進產業創新的全新力量。
2.1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需要國家的政策的宏觀政策予以扶持,以便為其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因此,國家層面可以通過購置稅減免、稅收補貼、充電樁的布局、限行優惠等多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措施,進一步激發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熱情,擴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能夠激發場上的技術創新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在城市出租行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方式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范圍,或者是在城市貨運汽車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等,不僅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還能夠推動節能降耗工作的進行。除此以外,針對稅收政策可以通過特殊加計扣除稅收,便于進一步減免新能源汽車的納稅總額,從財政政策來看,這也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財政補貼政策。
2.2構建技術同盟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廣發展是當前汽車產業的一大變革,新能源技術則是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要激發市場培育,就需要重視起技術這一核心科技。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已經通過構建產學研機制將工廠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組織機構進行融合,以便集思廣益,并利用科研小組的組建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能力,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的現在,各企業更需要注重技術同盟的構建,即新能源汽車企業與各個新能源開發企業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在協議的引導下,各企業不僅可以就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達成共識,還能夠聯合突破新能源汽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逐漸加強,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必須走向國際舞臺,這也國內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面臨激烈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國內各企業必須緊跟時展潮流,聯合國內外先進新能源汽車企業,進一步加快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發工作。
2.3以財政稅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財政稅收政策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未來發展與正常汽車的競爭發展水平。基于此,各地方政府部門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比如可以審批一筆專項的新能源汽車扶持資金,以幫助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還可以創建完善科學的電池回收機制和充放電場所,確保投放到市場當中的新能源汽車發揮出相應的工作價值,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保障電池組得到科學的回收處理。除此以外,各政府部門還需要根據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天然氣動力汽車、氫燃料動力汽車等類型制定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并合理減免購置稅、車船稅等,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發展活力。
3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是無數科研人員不斷努力的結果,在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理念的不斷倡導下,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是當前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各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宏觀支持,針對其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積極采取措施,通過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領域、構建技術同盟以及制定科學的稅收政策來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軻.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分析與研究[J].時代汽車,2018(10):78-79.
[2]桑楊,張健明,毛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培育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9):94-97+102.
[3]姜江,韓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J].改革,2011(7):57-63.
作者:梁溫娟 單位:德州科技職業學院青島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