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管理下的大學生就業風險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全面深化改革,高校畢業生逐步確立起了以市場資源配置為主的就業機制。社會轉型的沖擊、高校擴招等諸多因素,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就業風險也日益突出。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大學生就業風險探析,是將風險管理思維與當前就業風險管理工作相契合,對于增強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防范意識,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增強管理部門風險意識等各方面都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風險管理;就業風險;防范
前言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了“堅持就業優先發展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穩定并擴大就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合理控制就業風險,積極應對就業風險影響因素,已成為高校管理部門與高校畢業生必須面對和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引言
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方式,最早源于美國,比較常見的定義是: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風險加以處理,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管理行為。本文中的風險管理,可以理解為對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潛在安全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建立以就業風險識別、風險規避和應對處置的積極措施,以期能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學校個體就業管理行為;以風險管理為視角,深入分析當前高校畢業生所面臨就業風險問題及其特征,利用風險管理的思維,為高校畢業生規避就業風險提供借鑒參考,采取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時,將高校就業安全問題與風險管理相結合,有助于高校管理部門把握安全風險,強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穩定風險的認識,拓展相關實踐應用。
2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特征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具備客觀性、突發性等諸多特點,就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特征而言,它同樣具備風險的一般相關特征,了解其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進行識別評估。
2.1客觀性
風險是由客觀環境里的主客觀因素引起,它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而客觀存在,也就是說風險具有客觀性。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本身,不可避免地因為客觀環境變動而發生風險事故,認識和發現這些潛在風險,尋找其規律特征,有效應對就能降低和減少因客觀環境而帶來的就業風險。另一方面,不論從高校管理行為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行為來講,都有其復雜性和思想性,存在客觀的認知能力,這一切這也決定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2.2相關性
相關性是風險的一大特點,不論是就業風險的頻率,還是就業風險的損失等,都不能用某個固定的絕對值去進行衡量,究其原因我們可以認為是其具有相關性特征造成的。在實際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風險案例中,可以通過某些關聯或者表象去進行預判。同樣,客觀事物的某些關聯也是客觀存在的,就業風險也不例外。就業風險的產生有其原因,這些風險因素也相互關聯,由這些因素造成的風險事件導致的損失和后果之間也相互關聯,帶來一定的影響。
2.3潛在性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風險表現是不確定的,風險帶來的損失也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決定了風險具有潛在性。可以通過研究分清怎么減少不確定性對事物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降低就業風險事件的發生,究其本質,不確定就是潛在性的一種表現,充分重視影響就業安全風險的潛在因素,通過認真梳理,加強對潛在風險的預防和控制,降低或杜絕就業風險事故的發生。
3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識別
3.1新經濟背景影響就業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經濟規模、產業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諸如經濟新業態的不斷變化,網絡經濟、知識經濟、虛擬經濟的不斷涌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推進,貿易爭端等因素,往往出現一些就業結構滯后于產業結構,區域供求不平衡,人力資本質量偏低,甚至于人工智能對于人力資本的沖擊等一系列新經濟背景,都不可避免地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另一方面,我國歷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2010-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2018年首次突破800萬,202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較2019年同比增加4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及時分析研判新經濟背景對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準確判斷其就業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有助于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進一步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3.2權益因素類就業風險
權益因素類就業風險主要是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一類的風險因素。具體來看,導致權益因素類就業風險的因素有很多,諸如就業個體政策的把握、社會整體就業風險狀況等,這些不同程度上影響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環境及就業權益。這一類風險因素中,勞動合同風險尤為突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合同的主體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的訂立與變更,應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而高校畢業生往往缺乏必備的專業知識防范,對勞動合同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簽訂的勞動合同對自身權益維護不足,也給就業埋下了潛在的風險,一旦發生勞資糾紛,難以判斷和明確,導致自身權利遭受損失。
3.3期望與價值類就業風險
期望與價值類就業風險主要是指就業個體期望值與理性困境方面,主要體現在高校就業個體自身就業期望值過高,導致一定的就業效率損失。就業問題是關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從風險管理角度來說,就業是個體一種風險決策行為,基于風險決策,風險認識與風險傾向,直接決定了個體的職業選擇行為結果本身。具體來說,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是否合理恰當直接導致了畢業生個體就業的效率。而現實情況當中,往往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普遍較高,過多關注自身價值體系,職業決策不確定性和風險上升,這也就直接引發了一系列的就業“難”問題。
3.4市場微觀主體類就業風險
市場微觀主體類就業風險主要是指因微觀主體行為不當,造成的就業風險行為,涉及用人方、中介方等多個方面,這里主要指用人方及中介方。一方面,作為就業市場的主體用人方,在選拔、招聘畢業生過程中,實行性別、戶籍等方面的歧視性政策,提供虛假信息等。另一方面,市場微觀主體的中介方,出現諸如中介陷阱、培訓陷阱等,中介機構收取高額的中介費用、培訓費用,以“高薪就業”、“保證就業”為名義,騙取畢業生高額費用,這一類風險因素往往導致畢業生遭受嚴重的人身或經濟損失。
4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規避與防范
4.1樹立策略性的就業思維
根據“風險管理”的觀點,風險社會中的一般行為均是“風險行為”,高校畢業生自身應理性的認識就業時境、就業實力、就業關系,為了求得自身就業的目的,應使自身“風險行為”具有實際操作相應的策略性,也就是自身在就業風險把握的前提下,對就業時機、就業程序、就業目標等應具有更清晰的分析與認識,從而更加策略的積極就業。如根據自身就業實力,在擇業過程中轉變就業心態,調整就業預期,以達到應業目的。
4.2強化就業風險隱患排查
看似偶然發生的安全風險有其必然性導致。可以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必然性背后存在的潛在風險因素,予以排除,從而盡可能地去降低就業風險事件的發生。管理部門應樹立風險管理思維,以“塊”為主,條塊結合,進行排查,旨在排查中查找問題和隱患,又要針對易發、頻發因素重點進行,兼具可操作性,充分認識到就業風險排查的重要意義,做到科學防控。
4.3強化就業風險教育與培訓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風險承擔的主體,就業風險教育與培訓就是要提升就業個體風險承擔的能力。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提升畢業生就業維權意識和能力。開設諸如《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就業相關法律法規教育課程、講座,讓畢業生充分了解就業風險,掌握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風險社會的復雜性、多面性,增加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就業風險的鑒別與應對能力。
4.4加強就業信用體系建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樹立起信用管理的新思維,大力推進市場就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違信行為處罰力度。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和基礎,信用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有效的就業信用體系建設,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利于形成穩定的預期,信息公開的同時,維護就業市場的穩定與發展。同時,營造良好的就業信用體系與就業環境,對于克服市場主體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道德風險,降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風險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5結語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風險承擔的主體,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風險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從對高校就業安全風險分析研判入手,以風險管理為視角,結合當面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風險管理實際,明確當前高校就業風險防范相關內容,增強管理部門風險責任意識,可以為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一個較新的視角,同時也為高校畢業生規避就業風險提供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丘志君.在學生管理中引入風險管理的探索[J].高校講壇,2008(14).
[2]張博聞.基于認知體系下大學生風險管理的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2.
[3]李曉林,何文炯.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作者:廖程靜 單位:四川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