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時代下中國美術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美術教育是以藝術為媒介,使受教育者成為具有藝術審美感受力和審美創造力的育人科學。21世紀,我國正處于發展轉型期,美術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引進信息技術文化,達到技術與情感的平衡。
關鍵詞:美術教育多媒體信息技術信息時代創新
一、新時代背景下的美術教育
1.美術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當前,我國學校的美術教育中主要運用的信息教學模式是計算機美術教育模式,主要使用可以存儲、傳遞教學信息的多種教學機器。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導入PPT課件時運用的投影儀、幻燈機、電視機等硬件設備。
2.數字媒體的功能
數字媒體能為學生直觀呈現美術作品的造型過程與相關的繪畫步驟、方法,能夠將美術教學內容情境化,促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此外,數字媒體可以長期存儲大量的教學資料,便于檢索使用,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條件,使他們能根據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進行學習。
3.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意義
首先,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美術課堂能夠呈現給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感性美術材料。有時,教師單憑文字描述美術作品略顯蒼白、不夠直觀,PPT展示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作品的視覺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掌握、消化所學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與傳統教學媒體相比,教師使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美術教學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這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信息量,教授學生更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學生在接觸更多的新媒體軟件,如抖音、微博等社交信息軟件后,其視野更加廣闊,接受力進一步提升。有時,一些共同話題可能就會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利用多媒體教學,發掘多媒體的藝術魅力,這是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重要意義。
二、在美術教育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當前,新媒體技術在多數中小學美術課堂上已被普遍應用。美術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具有鑒賞性這一特點,使其對多媒體技術有更廣泛的使用需求。多媒體課件和虛擬網絡承載著越來越多的教學內容,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多媒體技術在讓美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課件使用的盲目性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起到的是輔助作用。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多媒體,導致其在授課時較為機械、呆板。同時,如果教師的思維過于集中于課件,那么其就難以及時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也難以及時關注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變化。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采用“片段式”課件教學,以PPT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輔助,將更多的時間用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在授課時應恰當地使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分清主次關系,不應盲目使用多媒體,導致其與教學脫軌,而應合理選擇美術教學課件,根據學生的個性,調整課件內容,從而使多媒體美術教學課堂煥發光彩。
2.信息的龐雜性
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往往容易被復雜的圖片和文字所吸引,難以辨別教學重點。由于多媒體屏幕的限制,教師往往難以控制授課的節奏。過快的授課節奏會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掌握知識點。因此,在美術課前的教學準備環節,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本節課的側重點,充分把握課件信息量,避免信息過于龐雜而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
3.影響師生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快教學進度。如果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授課,過分注重教學內容演示,往往容易影響師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技術的便捷性,應將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控制課堂氛圍。
三、信息時代下美術教育的常態模式
1.鑒賞得德,“藝”心堅定
在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選取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評述,或者帶領學生去自然中尋找靈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思維、情感,激發他們對于美術作品的積極情緒。這能夠幫助學生為接下來的創作活動做充分準備。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使學生耳目一新,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時制宜,根據學生的個性,積極開發、設計教學課程,選擇藝術欣賞內容,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不斷優化學生的創新心理,為其藝術創造打下良好的基礎。美術教育在給學生帶來審美愉悅和美學享受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得到熏陶,不斷影響其人格發展,有利于學生形成優秀的品質。在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通過語言講述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欣賞課本作品之后,對于作品、畫家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對于國內外知名畫家的生平事跡、創作思想等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外,部分學校安排了學生去美術館參觀學習,讓學生直接接觸美術作品,使其有更深的感觸。
2.實踐啟智,“藝”思不茍
想象力是深化知識內涵的重要條件,只有實踐才能讓想象力變成藝術創造而不是空想。因此,教師要把具體的審美活動落實到美術教育中,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創作充滿莊重感,讓學生沉浸在藝術創作中,通過創作的作品反映真實的想法。讓學生享受美術創作的快樂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作品創作中學會熱愛,會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美術教師在此時需要積極鼓勵、支持學生,給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賦予他們創作的勇氣。同時,美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相關鑒賞活動,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興趣。在此過程中,美術教師需要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感受藝術的魅力。此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能夠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推陳出新,展現各自的審美情趣。教師引導學生多學善思,積極動手創作,并鍛煉他們的意志力,是美育實施的目的之一。
3.創新優能,“藝”路卓越
生活是美術創作的源泉,因此,教師應把美術教育延伸至家庭和社會生活。美術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學生不斷優化自身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視覺審美與藝術情操。在信息時代,美術教育常態化模式的構建是學校幫助學生幸福成長的“靈丹妙藥”。教師對于現代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其優化課堂管理,提高教學效率,調動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新時代美術課堂的“新”以及美術學習的“優”,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全面發展,滿足社會的要求,這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應用,會為美術課堂注入充滿時代特色的生氣。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致力于解放學生天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
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美術課堂上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為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課堂提供了大量的名家作品欣賞、大師視頻精解、文獻資料的快速閱覽等教學資源,這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積極的一面。在美術教育中,教師應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以人為本,時刻從學生心理、思維模式、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教學活動。不脫離學生的美術教學工作,才能真正達到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始終牢記使用信息技術是輔助學生快速理解、消化知識的工具。
參考文獻:
[1]田甜.現代教學媒體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學生視角.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陳兆玲.多媒體輔助高中數學教學的利弊分析.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席衛權.國內普通中學藝術設計教育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4]李永真,王永霞,李娜.淺談多媒體技術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科技信息,2010(25).
[5]唐貴亮.試說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藝術性.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24).
[6]沈勁,葉聲翠.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探析.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4).
作者:于曉蝶 單位: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