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生態工程中生態效益經濟計量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計量(林業生態工程生態效益)是指把林業生態工程所產生的所有有益效能實現貨幣計量。森林生態系統中林業生態工程是一項主要構成部分,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顯著的特點,如明確經營目標等。因此,對生態效能(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經濟計量,是對生態效能(森林生態系統)經濟計量的基礎,能夠提高生態效能(森林生態系統)經濟計量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對于林業生態工程來說,經濟計量生態效益能夠促使自身更好的循環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生態效益;經濟計量;經濟特性
林業生態工程在如今大環境下(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不管是規模還是數量都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林業生態工程的生態效益,同時提高生態效益是林業工程發展的基礎。為了促使社會經濟穩定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對森林經濟體系加強建設、對林業生態工程重點發展是重要措施。林業生態工程具有明確的目標,對其經濟計量,能夠提高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對其生態效能進行科學的經濟計量,能夠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能夠促使社會經濟更好地、可持續性地發展。另外,生態效益科學的經濟計量能夠合理建設和科學發展林業生態工程,能夠推動我國林業經濟全面發展。
1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的經濟特性
自然環境中必不可少的是森林資源,森林資源也是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對于自然環境來說能夠調節和調整氣候和環境、能夠維護生物多樣性。另外,森林資源的使用價值較多,具有較大的綜合效能。建設林業生態工程的基礎就是森林工程的綜合效能,作用是調節自然環境。生態效能(林業生態工程)是通過經濟效益充分體現出來的。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具有以下經濟特性。
1.1林業生態工程的一項
主要產品是生態效益建設和經營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目標是把生態效益提供給社會和環境。也就是說林業生態工程提供給社會的主要產品是生態效益,這種產品和商品林提供的林產品完全不同,該產品不僅是無形的、看不見的,還是不能直接量化的。因此,對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經濟計量時,不能單純使用計量一般產品經濟效益的常規方法。
1.2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的一個顯著特性是外部經濟性
林業生態工程合理的建設,能夠提高相關部門的經濟效益,這些經濟效益具有無償性,如能夠提高防護區內或下游區域農業產量,能夠提高周圍區域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能夠提高工業部門(航運、水電、水產業等)的整體經濟效益,同時在各方面具有巨大的外部經濟性如保持水土、空氣凈化、公害消除等方面,這些外部經濟性并不是來自市場機制,而是來自自然外溢。
1.3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是一個公共品
林業生態工程為社會和消費者提供生態效益根本不需要市場機制的參與,不會因為一部分消費者的使用而降低其他群體使用生態效益的效果。另外,不能拒絕一部分人消費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作為一種產品,不需要通過市場交換就能進行消費,不需消費者付出任何代價。因此,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沒有具體的標價,市場上也很難真正承認其價值。
2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的經濟計量方法
2.1經濟計量森林涵養水源效益的方法
首先,界定森林涵養水源效益,主要包括對地表水量有效增加效益、水質改善效益、徑流調節效益3個方面。其次,確定經濟計量森林涵養水源效益的參數。地表水量有效增加效益需要參考水庫工程蓄水成本,這是因為森林涵養水源的本質就是蓄水,因此參數是水庫蓄積1噸水的成本。水質改善效益的參數是凈化工業廢水成本,這是因為工業廢水凈化的目的是改善水質,和森林改善水質效果相似。徑流調節效益的參數是供用水價格。
2.2經濟計量水土保持效益的方法
首先,界定水土保持效益,主要包括降低損失土地資源帶來的效益(固土)、減少滯留和淤積泥沙帶來的效益、提高土壤肥力帶來的效益3個方面。計算減少廢棄土地帶來的經濟價值:可以計算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有林業生產、農業生產、牧業生產等多種存在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機會成本為林業生產機會成本。森林減少廢棄土壤的前提條件是森林所占土地不會由于徹底退化被放棄。年固土經濟價值=年固土面積×單位面積林業純收益。減少滯留和淤積泥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滯留泥沙的地方主要是洼地、山前、庫壩河入口、溝口、坡腳等處。因此,計算森林減少滯留泥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可以根據清除泥沙滯留費用。結合農田基本建設工作定額(農業部門頒布),農村一個勞動力每天平均可以挖26立方米的土方。結合基本資料,把各工程區使用勞動力的經濟價值計算出來。清除一個立方米滯留泥沙(林業生態工程區)成本的計算需要根據農村每個勞動力每天清除滯留泥沙的平均工作定額和每個農村勞動力每天創造的平均經濟價值。然后根據公式:減少泥沙滯留帶來的經濟效益=清除一個單位泥沙成本×減少滯留泥沙量。森林減少淤積泥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泥沙主要在湖泊、河道、水庫等地方淤積,降低了地表有效蓄積水的總量,可以通過水庫蓄積成本計算出損失價值。計算減少淤積泥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需要根據土壤容重比和建設水庫成本。計算公式:減少淤積泥沙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土壤容重比×庫容成本×年減少淤積泥沙量。森林提高土壤肥力帶來的經濟效益:土壤受到侵蝕大量流失氮磷鉀和有機質,從而導致使用化肥數量增加。因此,提高土壤肥力帶來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化肥價格計算出來。計算公式為:提高土壤肥力帶來的經濟效益=年減少肥料損失量×適用化肥價格×價格指數。
2.3經濟計量吸收二氧化碳效益的方法
經濟轉換參數: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經濟效益可以通過人工吸收等量二氧化碳成本計算,該方法具有成本高的缺點;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經濟效益可以通過造林成本計算,這是因為植樹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經濟效益可以通過變化的碳稅標準計算。對化石燃料(征收碳稅)轉化成無碳燃料(無碳稅)的成本進行測量和計算,把這個數額定為稅金。計量吸收二氧化碳經濟價值:第一種,確定人工吸收二氧化碳成本,然后結合綜合物價調整系統(林業生態工程區),計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價格,在乘以森林固碳物理量就能計算出吸收二氧化碳的經濟價值。第二種,通過造林成本計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經濟價值,格局造林成本和調整后的綜合物價指數,計算出生產木材成本,然后得出森林吸收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第一種計算方法成本較高,結果比實際計量值高;第二種計算方法沒有充分的依據計算造林成本。
2.4經濟計量小氣候改善效益方法
林業生態工程對小氣候改善效益的經濟計量,需要對有林帶和無林帶農牧業產量便后進行觀測。農業增產效益計算公式:V=M×K1×S×K2÷K3,其中V(小氣候改善效益)、K1(林網面積與防護農田面積之比)、S(防護區域內農田單位面積純收益)、K2(小氣候改善效益系數)、K3(物價上漲指數)。
3小結
對于社會發展來說,建設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重大的、深遠的現實意義,對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的經濟性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是推動林業發展的關鍵,同時能夠提高利用森林資源生態效益的效果。對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科學的經濟計量,能夠為建設林業生態工程提供理論基礎,能夠促使林業生態工程科學的發展,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我國林業經濟整體發展。
作者:趙應紅 單位:甘肅省迭部縣生態建設管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