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計量經濟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
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因為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內容設計和輔助教學手段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具體設計思路,以期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認識。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設計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段
作為經濟學實證經驗分析的一門重要方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于一身的應用性理論方法,計量經濟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設定的依據,更需要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計和檢驗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對于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為了方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方法應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學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1-2]。雖然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有所幫助,但這兩種教學手段還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方法的應用。因為要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悉軟件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內容。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關于經濟活動的觀察(行為分析)→關于經濟理論的抽象(理論假說)→建立總體回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3]。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什么樣的選題適合做實證分析、變量如何選取、數據的可獲得性怎么樣、該如何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實證結果跟預想結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下怎么辦、如何從實證分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規范的實證分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對于實證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單純依靠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并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為此,李子奈(2010)主張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應該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要在教學階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段[4]。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因為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已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掌握了文獻搜索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要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數據資料也可獨立進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專門通過課程論文指導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為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段,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既培養了學生撰寫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能力,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掌握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雖然從教師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網絡抄襲嚴重。使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據庫和網絡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絡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數據庫中下載資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干脆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部分論文雖然不是通過網絡抄襲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學也會引用相同的選題,在研究內容、分析思路、軟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論文并沒有實質性差異,這是抄襲的另一種形式。如果學生的課程論文是通過抄襲而非自己的動手實踐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模式就失去了意義,非但沒有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反而造就了惡劣的研究習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要適當的設計,以避免教學形式和目的相背離現象的發生。
摘要: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宏觀經濟學研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宏觀經濟學是否應該“數學化”一直以來在學界沒有一致看法。宏觀經濟學是關于“人的行為”的學問,是社會科學的分支,岡此,宏觀經濟學不應該被完全的數學化,數學只是宏觀經濟學研究借用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回顧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發展歷程,分析經濟學者關于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爭論,對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探究如何正確看待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學未來發展提供可選方向。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數學化;均衡分析;動態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和表現
數學化是對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總體上的認知,數學被引入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雖然有著漫長的歷史,但隨著時代和發展階段的不同,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大有不同。現在的宏觀經濟學數學化主要表現在研究過程已經沒有使用純語言的表達和分析,往往都是借助復雜的數學語言和模型進行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
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把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標志,30年代的經濟危機又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現實要求,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學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計量學和數學在微觀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模型建立以及運用宏觀經濟模型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宏觀經濟學數學化趨勢最根本的起因主要是其研究問題的依據和分析工具。它依托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出發,通過行為人的各種行為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達到某種均衡狀態,進而探究均衡狀態下的最優化,而數學剛好為其提供了研究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工具。數學模型又為解釋這些經濟現象和理論提供了平臺,例如供給———需求曲線模型被廣泛應用到市場優化配置和政府干預市場的政策制定中。除此之外,邊際分析理論、計量理論等數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化是宏觀經濟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也是宏觀經濟理論迅速發展的動力之一。
(二)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