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健康教育中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觀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目的:探究帕金森患者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后取得的臨床成效。方法方法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帕金森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人。對照組護理方法為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進行護理。針對生活質量狀況,對兩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結果: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得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結論結論:帕金森患者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后取得的臨床成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應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知信行健康教育;帕金森;生活質量;臨床效果
帕金森病是臨床常見的老年精神系統性疾病,病變多發生于紋狀體及黑質部位【1】,臨床主要癥狀為:肌強直、運動量的減輕及震顫等【2】。該病若治療不及時,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加強對患者的有效治療和護理尤為重要。本文為探究帕金森患者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后取得的臨床成效,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帕金森患者8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請看以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癡呆患者80例,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人,其中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8人和12人,年齡在45-75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5±2.1)歲;對照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16人、14人,年齡在40-80歲范圍內,平均年齡(60±2.5)歲。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臨床診斷標準
1.2.1納入標準
(1)兩組患者均符合WHO規定的有關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3】;(2)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肌強直、震顫、運動減少及姿勢異常等;(3)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2排除標準
(1)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者;(3)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4)接受過其他形式的健康訓練者。
1.3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基礎護理,主要包括: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健康宣教、遵醫囑進行基本治療、飲食和生活護理等,在上述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對觀察組實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3.1家庭隨訪
對患者實施家庭隨訪,隨訪時間一共為5個月。一般按照先快后慢的節律進行,開始1個月,隨訪時間為每周1次;第二個月時,每2周1次;在第3-5個月時,每月1次。隨訪前,首先進行電話提醒,并選擇合適的隨訪時間,一般避開吃飯、休息的時間,同時提前告知患者隨訪的內容。
1.3.2隨訪內容
1.3.2.1知(1)關于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包括:致病因素、癥狀、注意事項等;(2)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用藥,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進行服藥,用藥時注意藥物的濃度、劑量、用法和時間,并告知患者服藥后出現何種不適癥狀為正常情況,消除患者緊張情緒;(3)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病情監測,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同時囑患者遠離各種危險因素;(4)依據患者病情狀況,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飲食和生活結構,并囑患者家屬進行嚴格監督,督促患者積極有效完成各項計劃內容。1.3.2.2信(1)護士可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方法,使其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2)關于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可以對患者進行相應講解,讓患者做到心中有數,使其認識到良好的功能鍛煉和護理干預,能夠促進疾病的恢復,使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3)善于傾聽,并對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給予解答,讓患者足夠信任自己,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1.3.2.3行(1)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先被動后主動,循序漸進。進行被動運動時,首先囑患者肌肉放松,在此基礎上,實施關節活動鍛煉,且要遵循從小關節到大關節,從近端到遠端的原則;(2)若患者病情較輕,可適當進行打太極、散步等主動的肢體功能鍛煉;(3)若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情況比較嚴重,囑患者家屬適當按摩患肢,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環,按摩時注意切勿過度用力。當患者出現震顫情況時,協助其抓住椅臂進行控制;(4)囑患者家屬在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切勿過度拖、拽。使患者保持正確姿勢,避免出現畸形。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X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sx±)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結果
生活質量方面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得分都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3討論目前對帕金森病致病因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環境中的危險因素、自由基損傷和氧化磷酸化缺失、遺傳因素等有關【4】,患者一旦發病,將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有效管理。知信行理論是一種行為改變理論,其目標為通過理論對患者的行為進行改變。基礎是知,動力是信,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在護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加強知信行的應用,能夠促進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帕金森作為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通過知信行理論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機體功能改變,提高生活質量【5】。本文通過探究帕金森患者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后取得的臨床成效,研究數據顯示,在生活質量方面,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環境因素方面得分分別為(86.1±10.2)分、(80.1±9.2)分、(87.3±9.7)分、(88.5±11.3)分,對照組分別為(63.2±9.7)分、(52.3±12.6)分、(52.3±12.6)分、(73.5±11.4)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帕金森患者運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后可以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應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翟丹丹,王尹蓉.Orem自理護理模式對帕金森患者的Barthel指數、滿意度及健康教育達標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2):47-49.
[2]管細紅,李博.懷舊療法對帕金森患者配偶生命質量及幸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815-818.
[3]盧穎,劉湞,林方升等.健康教育對帕金森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6,6(15):330.
[4]趙艷霞,康杰.帕金森病人抑郁焦慮相關危險因素調查及心理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2):324-325.
[5]王培芝,代桂寧,楊潔等.品管圈活動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9):3690-3692.
作者:胡靜 冀蓁 董超 商丹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