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活動,在這一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師生關系的建立、學生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活動的開展、課堂教學心理氛圍的營造、教師對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處理、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評價方式等,都將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利用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人物、事物等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識,學會自我控制,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教師在新課開始時精心設計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一格的導語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二、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是學生展現自我、發揮才干的舞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常常會有許多接觸,也難免會有磨擦、隔膜,由此產生誤會也就不足為奇了。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外活動內容的豐富性與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如收集名人名言、演講、辯論賽等。在“名人名言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收集,而且讓他們講述它的含義與喜愛的理由,還要求學生背誦其中的一部分,學生在品味、誦讀的過程中自然會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再如,三分鐘自我介紹,在學生演講后,學生分組剖析討論,就可讓學生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對自己的個性做出客觀理性的評判,培養自我調節的能力,以完善自己的性格。又如,開展辯論賽,它對語言的準確性、推理性、邏輯性要求更高,這不僅可以收到演講的效果,更能考驗、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比如現在的學生多半比較早熟,異性之間的交往是一個較敏感的問題。針對學生之間的早戀現象,我們可以舉行以“青蘋果該不該摘”為主題的辯論賽,在肯定高尚健康的愛情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這個時候應該把精力放到學習上,而不應該過早涉足愛情;針對部分學生不思進取,不愿努力,對什么事情都抱著僥幸心理的情況,我們可以舉辦“運氣和努力,哪個更重要”的辯論賽,教育學生要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去譜寫生命的新樂章。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完全可以使一些細微的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消失在萌芽時期。學生的一大特點是喜歡娛樂,因而在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課堂氛圍中,他們的興趣越大,積極性也越高,當然教學效果會更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三、總結
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德育教育的目標,引導和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和人生追求,是現代教育的發展和育人方向。從學科教學著手,把學科教學和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有機地結合起來,符合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努力方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本職工作和學科教學特點,大膽地嘗試和積極地創新,一定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做出更大的努力和付出。
作者:張曉娟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