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受到學生的青睞。如何在網絡教育環境下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文章在對網絡教育的特點等進行分析闡述后,提出要結合學生特點與網絡形勢,不斷創新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并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新模式。
關鍵詞:網絡環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網絡教育概述
網絡教育是指在互聯網的載體下,通過網絡資源,實施教育的一種區別于傳統課堂教育的新教育模式。網絡教育是目前新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這表示我國的教育事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同時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學習空間,促進了教育事業的更進一步,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網絡教學的發展。目前網絡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一條新的學習道路,很多的商家也因此發現了商機,教育的軟件不斷增多,但是正因為如此這其中會出現一些渾水摸魚的軟件,打著教學的幌子其中卻沒有有用的教學信息,而那些好的學習軟件也因為這些雜亂的軟件變得不被信任。
二、網絡教育環境分析
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播打破了社會原有的結構,這就意味著重塑結構的開始,結構的重塑同時帶來很多權力、關系、鏈接和規則的深層次變化。固有的邊界被互聯網打破,民主思想對社會的影響很大,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升社會運行效率。也就是說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再依賴于口耳相傳,而是可以透過互聯網,甚至移動互聯網,讓終端的人產生需求,這些需求都會在互聯網社會得到滿足,學習者已經不是被教育者,而是能夠主動選擇接受教育的主動者,這種自主的有粘結度的學生群體,由喜好的不同,產生深入的影響,使得學生群體樂于接受。同時,互聯網在不斷的發展,所的信息由專業的人士提供,都是平等的個體,能夠將信息,又能接受信息,每個人既是施教的人又是受教的人,在虛擬的環境下,大家可以比較容易的隱藏身份,只有利用專業的工具才能有效的阻止這種隱匿。網絡教育環境魚龍混雜,網絡上各類付費教育軟件層出不窮,新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很多類型的教育APP,都需要教育者和學生好好甄別,避免不良軟件入侵,避免只重利益不重教育實效的網絡教育。網絡教育環境下信息的傳送不在受到印刷、運輸等客觀因素影響和限制,所有消息都是與事件同步進行的,依托網絡可以傳遞信息,擁有數字化的傳播方式。同樣交互性也是網絡環境的一個新的體現,信息的發送者和接受者可以直接地交流,相比于面對面信息的單向性,網絡信息的傳遞交互性比較好,屬于雙向互動的方式。同時將語境變得破碎和不完整化,海量的信息在網絡上堆積,使得信息傳播虛擬化。服務的個性化和閱讀群體的分享性,使得每個傳播者可以對信息進行自愿地表達和接受。
三、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構建
首先“互聯網+”就是一種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表現,將互聯網融入到學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去,這對傳統的心理教育是一件好事情。潤物細無聲,這種融合會革新和改變傳統的教育行業。同時,互聯網頁對創新產生了驅動作用,也就是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會產生創新和創造,結構化的動能將會充分地釋放。科技創新是現階段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將這種動力轉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為其提供源泉和能量。
1、運用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界思維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被傳統的方式所局限,很多時候在教育中阻礙了人的自由成長,也就是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思維比較固化和僵硬,馬克思以前也關注過現實世界的人們,也就是說,哲學應該是從地上產生,進而形成歷史,傳承下去,相似的論點就是先改變思維,接著到主客體之間地互動,從而完成這個教育體制的變革。目前跨界思維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強調的是知識的融會貫通,也就是說心理教育工作需要的就是將很多內容進行綜合提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互聯網的優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發揮最大的能力。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開展不一樣的工作,面對未知的挑戰,應對生活的難關,很多事情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創新性的解決問題,對以前的單項思維向多項思維發展,跨界就是將以前在某個領域解決不了的問題拿到下個領域去解決,這樣可能會出現平坦的道路。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首先要結合互聯網環境對思維方式進行革新,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鼓勵人們全面發展,將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的進行融合,讓學生掌握不同途徑認知得到的方式,同時在師生間的交流中找尋教育的最佳途徑,將學習的資源跨界交融,打破傳統的模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強調部門間的跨界組合,一些靜態和動態可以遙相呼應,教育主體之間可以跨界融合,利用構建的精神家園去融入更多的教育者力量,可以鼓勵受教育者排解心中的苦悶,意識到道德的力量和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多應用在線網絡課程、APP課程等。最后,就是講求精神文化的跨界融合,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可能會導致一些人的隱私權受到侵害的現象,這些問題的性質都比較嚴重,只是沒有手段去解決,實際上網絡也起到了一個提供沃土讓學生在真實的虛擬環境下學習如何應對道德問題的平臺。
2、把握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話語權的變更
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話語,就是靠著多形式和多模態的咨詢傳播而展開活動,也就是說話語權的獲得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在從事一定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受到現實情況的影響,還有一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話語權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需要意識到如何正確的把握話語權,讓話語權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教師應多使用給人帶來溫暖的關切詞匯,避免生硬批責語氣。網絡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不一樣的特征:開放性的思想境界、交互性的主體客體、多樣性形式內容、個性化的資訊服務。這里面就存在著掌握了話語權就能夠讓一些人的觀點得到堅持,而另一些人的觀點就會受到壓制,使得網絡時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這種尊重學生的話語權的同時,從控制式和勸導式轉向對話式,能夠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更好與學生進行溝通。教育從業者要想使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向現實回歸,就要從價值取向上下功夫和真抓實干,生活的語言需要貼近現實,學生的生長環境也應能順應時代步伐,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具有一定的過程,需要從業者主動的增強服務意識來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話語的感染力。建立全新的媒體監督體系和傳播平臺,增強話語的傳遞效率,鑄造好防火墻,阻礙不良的信息流入,加強對理論的教育工作。學生受網絡不良內容傳播影響,會有心理陰影,如暴力傾向等,在學業、生活、家庭、就業、情感等方方面面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此他們極易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可以在學校設立網絡心理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的微信平臺,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3、建立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享社區模式
教育共享社區是指對知識進行共享、生活進行共享、資源進行共享和過程進行共享的社區環境。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享社區從總體上可分為核心領導層、管理執行層和學習共同體三個層次。大力推進心理教育觀念的對接,達成心理教育意識的共識性,讓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行動力,可以采用虛擬社區與現實社區對接的方式,讓虛擬社區發揮效能,充分的利用互聯網這個手段,不斷的將教育目標加以整合,充分的利用技術優勢將聚合優質資源,加速共享資源集成化,構建新媒體多元化平臺,促成心理健康教育扁平化。最終優化組織結構,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健全層級責任制,完善各級的領導機制,認真履行職責,落實任務,對社區的運行形成預警模式,有一定的調控機制,將社區的內容加以保障,網絡技術和物資上也進行保障,營造良好的和理性科學的教育環境。
4、形成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合力
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載體合力的形成,是變化的,不同于恒久不變的情況,繼承前人留下來的好東西,同時開拓新的發展渠道,尤其是理論常識,另外要借助網絡媒體的手段進行新一輪的創新工作。要打造網絡和教學中心,鑒于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有新的終端來使得信息傳遞的效率更高,優化學習資源的內容,創立新的有特色的網站,延伸校園文化特色,打造師生之間信息傳遞的新途徑。這種通過多位一體的打造方式,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要點高效的傳播,通過對校園內網和校園網站子網的建設,開辟新的心理教育特色專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網絡輿論,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實時的通訊互聯,實行群體的交流管理,搭建起心理咨詢教育的平臺,這種一加一大于二的做法,充分的利用合力的作用,拓寬渠道,打造“微平臺”交互式的通過“微活動”來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提高實效性,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加深對自我的道德約束,在多樣化選擇的情況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學生時期是人一生的黃金期,這個時期如果樹立起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將會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有重要的影響。學生接觸的網絡環境太復雜,如果影響到心理健康,也不必恐慌,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與網絡形勢,對癥下藥,不斷創新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李剛英.新媒體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與影響[J].智庫時代,2018,(28).
[2]楊艷華.現代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02).
[3]賈洪亮.構建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河南科技,2015,(23).
作者:卞麗娜 張亮 單位:長春市第五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