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GDP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五千多美元的人均GDP對于我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可是我們橫向來比的話,比如同美國的48147美元和日本的45774美元來比,很明顯,我們的經濟水平還很低,這從根本上限制了居民消費的增長。
2007年以來,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元一直采取的是貶值的政策。而美元又是世界主要的儲備貨幣之一,所以,美元的貶值推動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我國也難以避免其消極影響。更何況,國際大宗商品主要是以美元計價,這就使得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國內市場上很多產品的價格也被推高。物價的上漲,人們的購買力就會降低,自然也就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影響居民消費增長的因素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面對這些不同的因素,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認清了影響居民消費增長的因素后,下面就針對這些因素分析增加居民消費的措施。
1.根本途徑是大力發展生產,增加社會財富。一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二要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三要依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四要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要增加當前可支配收入,就需要國家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并鼓勵勞動者多種形式的就業;二要提高未來收入預期,就需要國家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并重點建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讓老百姓愿花錢,敢花錢。三要調節收入差距,實現收入分配公平,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3.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綜合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市場進行調節和控制。其中,國家最常用的是經濟手段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政策,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利率、信貸等影響社會總需求,間接調節物價。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和國內投資下降的大背景下,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是消費。正如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擴大國內市場規模。陳德銘同志在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國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依舊很大,2012年度的數據當中消費增長為11.6%,較去年同期增長0.3%,前三個季度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55%,超過了一半。這在一定意義上證明了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擴大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這一構想是非常正確的。(本文作者:趙景輝 單位:雄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