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學修辭學研究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濟學修辭學作為經濟學方法論,其形成發展受到修辭學與后現代主義雙重影響,并逐漸形成了經濟學修辭學的文學特質、勸說特征、隱喻修辭三大基本特征,這三大基本特征是其區別于其他經濟學方法論的本質特征。同時,經濟學修辭學有效提升了經濟學的解釋性,重構了經濟學認知模式,使經濟學表達流暢自然,因此,分析與研究經濟學修辭學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質;勸說;隱喻
一、經濟學修辭學沿革
眾所周知,經濟學本身是一個學科大類,經濟學修辭學作為方法論是經濟學研究的范疇,若將其簡單拆分為經濟學和修辭學,修辭學卻屬于文學范疇,于是經濟學修辭學融合了經濟學和文學兩個學科的性質便一目了然。因此,研究經濟學修辭學必須從修辭學開始。同時,從方法論角度來講,經濟學修辭學涵蓋于后現代主義方法論,是后現代主義方法論的發展,與后現代主義存在必然聯系,因此需要展開對后現代主義研究,以便于更好理清經濟學修辭學發展來龍去脈。
(一)修辭學對經濟學修辭學影響
修辭學形成發展源遠流長,中國先秦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莊子多用寓言、故事表達方式以達到說教目的。但修辭學最早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體系則形成于西方,最早提出修辭學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認為修辭學“在某一特定場合下尋求一切可利用的勸說手段的功能”[1]81,好文章需要包含人格訴求、理性訴求、情感訴求三個基本要素,這時修辭學更大程度上是修辭術,一門說話、表達藝術。經過柏拉圖、赫斯拉、奧古斯丁逐步緩慢發展,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修辭學發展重獲新生,并分化成為辭格和說服技巧,同時豐富了知識和語言表達技巧之間聯系。作為18世紀經濟學界代表人物的亞當•斯密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修辭學,他在《道德情操論》《國富論》等著作中運用修辭學全面反映了修辭觀。亞當•斯密道德哲學思想、經濟學思想通過修辭學更加清晰地反映表達出來,為后人全面理解把握其思想做了充分鋪墊,同時修辭學與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等逐漸建立起密切聯系。從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修辭學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其范圍、作用、功效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陳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凡》中認為,“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修辭是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理查斯對修辭學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修辭學應該是對誤解及其糾正的研究;二是修辭學應該是對詞語的作用方式進行的持之以恒的、系統的、詳細的研究[2]。提到修辭學,伯克被認為是代表性人物,他將傳統意義上修辭學定義范圍大大擴展,認為修辭的目的不只是說服別人,更多的是把孤立隔絕的個體連接起來以此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理解。尼科爾斯更是認為修辭學是關于用言語形式表達判斷和選擇、知識與感情等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認知學等學科興起更是為修辭學發展提供了新理論、新動力、新營養元素。修辭學不僅是跨學科研究成果的產物,打破了各個學科相對獨立狀態,還為促進跨學科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催化劑。由此可以看出,修辭學對科學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修辭學使得科學哲學更加具有邏輯性、表達更加形象生動,更容易受眾理解與溝通。修辭學的發展為科學哲學的修辭學的轉向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修辭學轉向的推動中產生了后現代科學實在論;對具體領域里的經濟學方法研究有了促進,為經濟學修辭學的產生開啟了大門[3]。修辭學為經濟修辭學產生提供了基礎,經濟學修辭將修辭學所具有修辭、說服等方法加以吸收借鑒,促進了經濟學修辭學發展。
(二)后現代主義對經濟學修辭學影響
20世紀7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出現了以“滯漲”為主要特征的嚴重的經濟危機,傳統主流經濟學束手無策,引起大眾對傳統經濟學方法論的強烈質疑,對傳統經濟學方法論討論也更加激烈。此前,科學哲學在經濟學方法論中處于核心地位,科學哲學探討的一般意義上科學方法論,而經濟學方法論作為探究具體科學方法論,它們之間存在著普遍性與具體性、一般性與特殊性關系,隨著現實問題日益突出,以波普爾、庫恩等為代表的主流科學哲學家在經濟領域話語權受到嚴重沖擊并日漸式微。后現代主義在此背景下興起了,它強烈反對傳統經濟學方法論所采用的實證主義、操作主義等手段,認為傳統經濟學方法論通過建立模型、進行數理分析都是為了達到研究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但是現實情況證明了傳統經濟學方法論的無效性。后現代主義借助來自實用主義哲學、修辭學和文學批評的證據論證,不存在絕對確定的知識,不存在知識的可靠“基礎”,也不存在通向知識的特殊通道,因而以有特許權的知識來源觀念為基礎、力圖確立探究經濟行為之規則的傳統經濟學方法論是不可能的[4]。后現代主義對傳統經濟學方法論的批判,對當代經濟學方法論的發展以及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后現代主義已經成為科學哲學方法論的重要一支。后現代主義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哲學思想,是對結構主義的整體性、中心性、同一性的解構和批判,具有鮮明反傳統色彩,主張多元性、差異性,反對理性、主流、單一思維方式,提倡相對主義、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反對本質主義、基礎主義等,它所關注的無序性、矛盾性、對抗性、不確定性。總之,后現代主義正在顛覆真理客觀性判斷和知識存在意義,后現代主義作為反對“科學主義”的一種理性運動,批判了現代主義將科學作為一個享有特權的理由形式或真理媒介的觀念,挑戰了所有相互對立的理論、范式和學派都共同遵循的某種元科學綱領,重新構置了科學知識與社會之間的關聯[5],是對現代主義的強有力反思、質疑和批判。后現代主義敢于懷疑、敢于否定的態度和思潮不但影響著思想、哲學、藝術等多種學科,而且發展成為科學哲學一種方法論。同時,后現代主義對經濟學領域也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更是直接導致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修辭學的誕生。經濟學修辭學吸收借鑒了后現代主義“破”重要特征,反對操作主義、行為主義、實證主義,反對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反對教條主義、權威主義、理性主義,更加突出其文學特質、說服特征和隱喻修辭特征,使得經濟學方法論更多豐富,更加多元化。
二、經濟學修辭學特點
傳統經濟學方法論強調描述經濟行為、經濟現象時應該使用自然語言,經濟理論不僅要包括事實還要包括邏輯,特別是現代主義為了達到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大量采用操作主義、實證主義、行為主義等“科學”方法論,并且通過數學模型、數理分析、公理假設運用,導致了經濟學研究數學化、數字化,結果使得經濟學失去了文學特質,阻礙了經濟學發展,使經濟學失去了靈活性、文學性、實用性,某種程度導致經濟學脫離公眾。20世紀80年代,以麥克洛斯基為代表經濟學家開創了經濟學修辭學發展全新階段,她認為經濟學發展不僅僅需要事實和邏輯、數理分析、模型構建這些傳統經濟學方法論工具,而且還需要在經濟語篇分析中采用修辭學手段、工具、方法。此后,經濟學修辭學研究形成了多視角、多維度方法,經濟學修辭學理論不斷豐富發展。雖然經濟學修辭學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對它至今還未有一個統一定義,該理論代表人物麥克洛斯基認為,經濟學家在經濟語篇中,慣用具有“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學術經濟語言,在經濟論證中強調實證主義、操作主義、行為主義、統計推斷等現代主義方法,認為只有它們才具有科學性,從而忽略了經濟語言所具有的實用性、靈活性和客觀性,使經濟學中的理論和模型艱澀難懂,難以被大眾理解[6]。因此,經濟學修辭學本身是一種方法論,經濟學家利用修辭手法將其經濟思想、經濟理論說服受眾,達到其接受經濟思想目的。通過對經濟學修辭學解釋分析,不難發現其具備文學特質、說服特征、隱喻修辭特征。
(一)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質
經濟學自從從其他學科中分化出來,獨立成一門獨立學科以來,其科學特質從未消失,另一方面修辭學發展賦予了經濟學更多文學特質,文學特質不但沒有削弱經濟學科學特質,反而促進了經濟學受眾群體的擴大,研究范圍的擴大,促進了經濟學的發展。傳統經濟學研究分析更側重于科學特質,科學特質的體現通常是通過數學模型的構建、公式公理的運用、經濟學物理化等數理化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傳統意義上科學的經濟學研究方法將經濟現象、經濟行為的結果呈現出靜態化、抽象化、干癟化,某種程度上更加專業化,不利于經濟學普及發展壯大。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使得經濟學賦予更多文學特質,這種特質使得經濟學呈現出從抽象到具體、從普遍性到特殊性、從共性到個性的跨越,經濟學的經濟語篇既包含傳統意義上科學范疇公式公理、數學表達式推論,又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文學特質語言將其表示出來,使經濟學呈現出畫面感、動態感,躍然紙上。正如經濟學中通常提到的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天花板價格一樣,通過數學推導方式推導出所要定價的最高價格,用這種帶有文學特質經濟學語言表達不但簡潔明了而且讓人印象深刻。麥克洛斯基在其《經濟學的修辭學》中說,經濟學家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經濟學既是科學又是文學。同時麥克洛斯基認為,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充斥著大量經濟學修辭學手法運用,因此,對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征進行系統梳理研究是必要的,甚至更有必要對經濟學修辭學作出明確解釋。在經濟學理論推理分析中,基本上都有限定條件“一般”“基本”等限定詞。限定詞語的使用,一方面說明了論述表達嚴謹性,另一方面將兩種未經論證的標準作對比,而最終是否接受的選擇權掌握在受眾手中。經濟學修辭學的出現為經濟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多方法和工具,而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征為經濟語篇研究賦予更多色彩,猶如經濟學家在研究“需求曲線”時,通過供給和需求之間大量復雜運算關系,最終會得到價格和數量關系的無數個獨立的點,如果用自然語言表達出來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在此基礎上少許加工把這些獨立點連接起來,經濟學家稱為需求曲線,其濃厚的文學特質生動形象地表達了經濟學上供給方和需求方圍繞著價格進行博弈的路徑及其趨勢。
(二)經濟學修辭學勸說特征
通過研究經濟學修辭學發現,其很大程度上是經濟學家如何巧妙利用經濟“話語權”說服受眾接受某種經濟學說,達到某經濟目的或政治目的。因此,經濟學修辭學勸說特征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其也是經濟學修辭學主要目的。要達到比較理想勸說效果就必須充分運用勸說手段和調動勸說各方參與性。勸說手段使用目的是使勸說更加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在調動勸說各方積極性方面,要打破傳統意義上說教式勸說方式,使被勸說者潛移默化主動思考接受經濟主張或者經濟表達。首先,勸說手段運用多樣化、形象化。勸說只是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所要達到目的,也是衡量經濟學修辭學經濟語篇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表達經濟思想、經濟理念時更大程度綜合運用比喻、類比、反諷、打比方等修辭方法,在勸說過程中注意思維連續性、連貫性。按照分析思路達到所要的表達目的和效果,勸說效果達成也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使受眾接受經濟主張;二是使受眾相信經濟思想。在勸說過程中使受眾接受或者相信的經濟主張是否正確顯得不是太重要,更重要的是使受眾相信或者接受。正如阿蘭•格勒斯對自然科學修辭的看法一樣:我們身處的學術氛圍,雖然到處充斥著夸克和引力透鏡,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勸說機制,這樣的學術氛圍是自然修辭學得以重生的自然環境[7]。其次,充分勸說調動參與者積極性。明確勸說參與者是必須的,通常情況下勸說參與者一共有四要素:勸說者、受眾、勸說目的、論據論證。勸說者目的是使受眾相信其主張或者理論是可信的或者可接受的,具體在上文已經論述過了,當然使受眾接受或者相信其主張或者理論的原因很多,手段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受眾在參與勸說過程中,主要是辨別勸說者的論述是否具有邏輯性,是否具有事實依據和基礎,是否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是否在理解范圍內。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就可以選擇接受或者相信勸說者主張或者理論。勸說目的主要指的是勸說者終極任務,要達到目標就是主張被接受或者被相信,因此雙方的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論證論據在勸說過程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論據按照不同的屬性可以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不管運用何種論據形式,最重要的是保證論據可靠性和真實性。
(三)經濟學修辭學隱喻修辭特征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講,隱喻是指從一個概念域向另一個概念域的結構映射,通過建立兩者之間聯系和互動關系,已達到對目標對象的理解和掌握,其中用來說明的域被稱為始發域,被說明域稱為目標域。域隱喻修辭是經濟學修辭學核心元素。某種程度上講,經濟學中的數學理據、數據統計以及經濟學建模都是隱喻,直線、曲線、點乃至表格皆為經濟變量的隱喻表述,經濟語篇具有強烈的隱喻性。隱喻貫穿于整個經濟語篇當中,將常見已知簡單事物解釋陌生未知復雜的事物往往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而隱喻本身就成為表達溝通橋梁和紐帶。隱喻按照始發域與目標域之間關系,大概可以細分為三種關系。首先,非經濟現象來說明經濟現象,明確直觀表達出非經濟現象與經濟現象直接關系,通常表達式是A像B,這種情況被稱為明喻。明喻更多引入除經濟學現象之外的常見現象以說明經濟事件或者經濟現象?!罢承浴笔且环N物理學現象,事物一種宏觀屬性,用于經濟學當中比較貼切反映了工資價格不容易變動基本特性?!疤旎ò濉笔欠课萁ㄖ蓓敵S媒ㄖ牧?,生活當中抬頭就能看得見,經濟學術語中天花板一般說明最高價格。通過受眾熟悉的非經濟現象解釋經濟現象,比較容易使受眾產生思想上共鳴。其次,經濟現象或者事件內部的類比,即是隱喻,通常的表示方法為A是B,這種修辭方式一般情況下比較隱蔽,也是經濟學領域當中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類比。這類經濟語篇中的隱喻修辭,很好的幫助理論經濟學家在推演論證的過程中,能夠采用簡潔的經濟隱喻詞匯代替冗長復雜的概念解釋,來完成經濟理論的抽象表述,使得其理論更好的被理解和接受。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形成在經濟語境下交流溝通,人們思維將極大拓展,經濟學家創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從而交流會更加順暢。最后,數字或者符號對于經濟現象的類比,這種數字或者符號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數學表達方式,用一個數字、一個點或是一條線來描述經濟現象的符號或數字隱喻,把現實中的經濟活動模擬在了經濟語篇中的模型里,在一定的經濟變量、經濟系數、經濟假說的經濟條件約束內,用高度概括的符號或數字隱喻比擬了經濟世界的運轉[3]。
三、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影響
經濟學修辭學作為后現代主義方法論研究動因就在于解決“經濟學家曲高和寡、商人被誤導、百姓遭愚弄”的問題,它的產生是后現代主義對經濟學影響融合的體現,同時強化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非常廣闊的研究前景。
(一)經濟學修辭學有效提升了經濟學的解釋性
經濟學修辭學作為一種經濟學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是使經濟語篇通俗易懂,被更廣大受眾所接受。因此,經濟語篇本身的通讀性、解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經濟著作或者理論如果想被接受,首先也是最重要前提條件就是受眾理解,經濟學修辭學使經濟學研究成果通俗化,去掉了專業性外殼,使抽象枯燥經濟學理論變得更加形象生動,經濟學呈現出一定的文學性,這正是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質充分體現和印證,這種特質增強了經濟語篇解釋能力,經濟文本煥發出充滿文學色彩魅力,增強了受眾對于經濟學的認可。同時,經濟工作者在經濟理論研究、構建過程當中,將經濟學修辭學文學特質與現代主義方法論充分融合,從經濟理論的背景介紹、前提條件、模型選擇、論證論據和理論預期目標的達成等各方的推理演繹過程全方位運用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進而使經濟理論研究結果呈現出濃濃文學特質,使廣大受眾對經濟學研究抱有更深的認知。某種程度上講,這就是經濟學修辭學對于經濟學獨特闡釋作用,為論證經濟理論的有效性做了語言文字體系方面的支撐。經濟學修辭學通過在經濟語篇中對自然語言修辭潤色,賦予其文學屬性,進而達到對經濟現象的經濟學解釋,這種解釋最終會以理論、專著等形式表達出來,通常情況下是由圖表、文字、數字構成。從最終研究成果來看,經濟學修辭學的著力點在邏揖推理、數理分析、實驗操作,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現代主義方法論對于經濟語篇起著解釋文本、解釋模型、解釋理論詮釋作用,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經濟學修辭學對于經濟語篇解釋發揮著舉足重要作用。經濟學研究需要不同方法論,不同方法論可能對于經濟學研究目的達成起著不同作用,經濟學修辭學興起也就是三四十年時間,但是它卻從另外一個視角重新認識、思考經濟學,以更加人文角度看待經濟學發展,使經濟學更具有可解釋性、可闡釋性。在經濟研究工作中,充分運用邏輯分析、抽象思維、模型構建,同時更加注重經濟語篇自然語言語義、語形、語用和語境的考量,架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借鑒橋梁,為進行分析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經濟學修辭學重構經濟學認知模式
傳統經濟學更多情況下是經濟工作者與受眾單相互動,經濟工作者研究成果以文本文字形式表現出來,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干癟文字,交流通常受限于經濟工作者內部,阻礙了經濟學發展進步。經濟學修辭學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窘境,尤其是經濟學修辭學勸說特質充分運用,不但增加了經濟學被公眾認為度,而且因為雙向互動交流溝通,經濟學當中艱澀表達形式有機會被及時修正,這種反饋機制對于受眾和經濟工作者對經濟學重新認識與建構有著重要作用。在上文中詳細解釋了勸說這一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重要特質的目的就是使經濟學理論或主張被公眾接受或者相信。在傳統經濟學中,經濟學更多是通過數學推理得到目標結果,但因為是嚴格縝密推理則對經濟現象描述、經濟模型構建、要素完備性、假設條件都提出了非常嚴苛的要求,而事實情況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到的目標結果,雖然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物力,但是結果卻與實際相差很大,將經濟工作者帶入研究結果無法與經濟現象符合的尷尬境地。經濟學修辭學在發揮勸說特質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論據論證的合理性、可信性,這樣才能更容易被廣大受眾接受。通過苛刻條件得到理想條件下的結果,只是對經濟模型、實驗操作、數字統計等預測推理、描述,因此需要對其嚴格界定范圍進行松綁,已在更大程度上與事實相符,使其具有真正經濟學意義,更貼近符合現實生活中對經濟現象分析、描述或者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預測。當然,對界定范圍的松綁,必須遵守學術研究規范,自覺去除非理性、任意性修正,要達到對相關假設微調,使誤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進而形成可操作性、普遍適用性經濟學研究成果。經濟工作者通過不斷調整經濟語篇中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的過程,也是經濟語篇創作過程中不斷運用修辭學手段,是受眾和勸說者互相了解、互相溝通的過程,更是參與雙方對經濟學不斷認識的過程。因此,經濟學修辭學這一方法論能夠更為客觀的、全面的、公正的去看待經濟理論的構建,重新創建經濟學領域的認知模式,最終影響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進程與發展方向。
(三)經濟學修辭學使經濟學表達流暢自然
經濟學的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大大超出了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的運用。在經濟學理論、學說構建工程中,將現代主義方法論通過非現代主義方法論表現出來,能在很大程度上將客觀實在、邏輯驗證、數理分析等方法就得出經濟結論在經濟語篇中以更加自然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經濟語篇創作過程中,經濟工作者常常會運用受眾看得見、摸得著或者比較熟悉事物、理論解釋要說明經濟現象、經濟理論,這種表達方式既不會讓受眾感覺很突兀,又不會影響表達效果,反而是通過自然表達方式使受眾自然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學普及,打破了專業性壁壘,激發了對經濟活動的參與性。經濟學修辭學方法論隱喻修辭方法的使用,通過明喻、暗喻或者類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或以常見非經濟現象隱喻經濟理論、經濟現象,或用不同學科理論隱喻經濟理論抑或數字、符號表達經濟現象,隱喻就仿佛是一種無形的手把許多內在關聯的概念聯系起來,在主體性與客觀性之間選擇性地完成了對有用概念的相似性聯結,從而創造性地演繹出經濟學理論中所需要的隱喻構建,用最自然的方式表達出預設的經濟論斷,將經濟理論可視化、生活化,用貼切方式使經濟學理論自然表達并為受眾接受是經濟學修辭學對經濟學發展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AIistotle.Rhetoric[M].trans.byW.RhysRoberts.NewYork:RandomHouse,Inc.,1954.
[2]鄧志勇.西方“新修辭學”及其主要特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1).
[3]溫嬋.經濟學修辭學的理論特征分析[D].太源:山西大學,2014.
[4]楊玉成.后現代主義和經濟學方法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8).
[5]郭貴春.后現代主義與科學實在論[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6(1).
[6]朱立華.經濟修辭學研究概述[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9(5).
[7]梁靜,龐奔奔.從當代修辭學角度看經濟話語的修辭本質[J].百色學院學報,2012(1).
作者:朱鳳林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