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紡織文化在家具設計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室內居住環境設計與建造過程中,家具作為優化室內空間的必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增添室內空間功能性有重要應用意義,還可對室內整體環境的營造起美化作用,以利于創造能同時滿足當代民眾生活與精神需求的居住環境。而紡織物作為家具設計與制作的基礎材料之一,可借助其獨特、鮮明的表現形式,從造型、色彩、質地及圖案等方面,將室內居住軟環境建設得更加溫馨、舒適,從而讓居住者身心在良好家居環境中得到放松與調節,盡情感受生活之美。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居住環境所使用家具要求越來越高,家具市場需求急速上升,家具設計生產行業發展日漸繁榮。不斷變化的家具市場需求有效促進家具設計的創新改革,順應時展特征設計符合新社會需求的家具,保證家具設計發展可持續性。此外,從紡織業發展起源來看,我國紡織生產一開始就產生特有文化屬性,且在時代不斷變遷中被人們應用于更加廣泛的行業領域范圍,對加快社會文明發展進程有極大推進作用,所以,深入研究紡織文化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具有極強科研性與實踐性,深遠影響著紡織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現代化家具設計體系的建設、發展。如何更好地掌握家具設計基本理念與發展近況,應用紡織元素更好地滲入家具設計的有效途徑,如《家具材料標準解讀與選編:紡織卷》所說,提升對家具用紡織標準有較系統的認識。因此,探究如何促進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的融合發展時,人們須對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有充分且全面的認識,以便為未來的研究道路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一、紡織文化
中國紡織文化自紡織技術產生以來,就在悠久歷史中得到不斷累積與發展,并且在紡織物持續傳播下,更是形成一整套文化體系,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遠在戰國時期,中國紡織業開始產生,并逐漸在人們生活起居中形成一定地位,成為提高生活品質、加強社會文明發展的多元因素之一;直至漢唐時期,紡織品在群眾生活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多,中國紡織生產行業由此全面進入繁榮發展時期,從絲綢之路上所發現并大量出土的紡織實物,如漢代彩娟、湖綠色四經絞橫羅、菱格幾何紋錦殘片、毛紗、漆紗及絲帶等,更是證明紡織業在漢唐時期的極盛發展——不僅紡織面料材質多樣,紡織物品紋樣也十分豐富;后來的宋、元、明、清朝則是基于漢唐紡織業發展,全方位對紡織領域進行深層次研究與探索,為促進紡織業多元發展累積不少可用理論與實踐性經驗。伴隨人類社會文明產生與發展而形成的各種紡織品,并不是屬性簡單的一件產品,而是能同時滿足大眾物質與精神需求的消費品,既充分展現紡織的不同文化特性,也可在無形中體現人們文化追求,折射出紡織文化發展的時代意義與未來趨勢。對此,人們深究紡織文化發展簡史時,可分別從紡織工藝和紡織元素變化過程入手:一方面,以紡織工藝演變歷史為切入點,可知曉中國紡織工藝在殷商時期就有所發展,辮子股繡與織花工藝在制造紡織物中起到工藝支撐作用;西漢以后,當時社會所發明提花機更是標志紡織、繡制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不僅帶領民眾制造出薄如蟬翼的羅紗,還能生產構圖豐富多樣的錦緞,讓中國被賦予“東方絲國”之盛譽,從而深刻影響世界文明體系的發展;到晉唐時期,操作簡單,但紋式花樣較為復雜的緯錦織機,體現了紡織工藝已進入圖案換色、花紋設計更加細膩的技術革新階段。另一方面,中國紡織圖案元素應用也從最初簡單花紋與虛化的飛禽走獸,過渡到唐朝的實化花鳥植物;宋朝則是在唐朝已有元素應用理論基礎上,將寫生花鳥紋樣作為新紡織圖案設計主題,形成風格雅靜的織錦;而元朝又在宋朝織物原有因素上增加了“加金藝術”的表現形式,織金錦由此誕生;最后,到了清朝,我國紡織設計與元素應用重點已完全偏向寫生,中國紡織圖案發展自此走上多元化設計道路。
二、家具設計
家具設計主要是利用各種圖形、建設模型及文字說明等形式,表述家具造型設計、尺寸大小、功能配置、色彩搭配及結構布局等內容,讓生產企業能根據詳細設計方案制作出相符實物,與紡織文化基礎理念有相似之處,因此,紡織文化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有跡可循。家具設計既涉及藝術行業,又在應用學科占據一席之地,總體覆蓋面較廣,可側面說明家具設計與其他行業、元素有極高可融性和適配度。近年來,隨著紡織物在大眾生活中的運用頻率愈發頻繁,人們開始就紡織文化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深究,意在借助紡織文化特征與優勢助力推動相關領域的現代化發展,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的融合應用便是該社會背景下的思想產物。對此,若要將紡織文化貫徹落實于家具設計中,設計者應提前明確我國家具設計發展現狀,為促進紡織文化有機滲入家具設計做足準備工作。客觀視閾下,我國家具設計雖在現代社會建設進程不斷加快情境下得到更加優質且有效的發展,但從家具設計長遠性來看,家具設計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多種問題,不僅影響家具設計領域創新改革進度,還對紡織文化融入家具設計產生一定阻礙因素,以至于紡織文化對促進家具設計發展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首先,創新性有待提高,易引起消費者抵觸心理。全球化經濟發展下,中國社會生產、工作體系雖與國際成功接軌,各種先進技術與成功經驗的引入利于提高社會發展水平,但在家具設計方面來說,我國設計行業卻幾乎是仿照歐美國家設計體系,沒有自主獨立的創新設計理念,與中國社會發展特征存在出入,以致于不受市場歡迎,更甚者會引起消費者抵觸心理。其次,未全面掌握消費者需求,設計適應性較低。開展具體設計工作前,并未認真聽取廣大消費者消費需求,設計人員基本是根據其主觀意識與理念實行相關家具設計,這種情況下所設計出來的產品不但無法滿足當代消費者消費需求,還容易使家具設計系統深陷被動發展的不良狀態,從而不利于家具設計的現代化建設。最后,設計欠缺獨特色彩,最終成品辨識度較差。因我國家具設計水平有限,設計者也未完全意識到獨創性的重要,所以從設計理念與設計風格來看,當下家具市場所展示設計成品均是大同小異,毫無鮮明特色可言,更別說具備強烈辨識度,家具設計社會關注度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低。
三、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的融合應用
新時代來臨之際,伴隨各種織物在家居環境中的廣泛應用,紡織文化滲入式應用也成為家具設計主流趨勢,并對提升家具設計水平有重要輔助意義。一方面,紡織文化的貫徹落實可有效增加家具文化內涵。具體實踐設計過程中,各種帶有特殊文化含義的紡織圖案和織物的應用,既可提高家具美觀性,也可增加家具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降低家具設計仿照度,利于人們設計個性鮮明的家具。因我國紡織文化具有濃厚民族色彩,對阻擋外來文化入侵有較強抵抗力,所以紡織文化應用有助于打破傳統家具設計仿照模式限制,進而幫助人們設計風格鮮明的家具。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的融合應用是新時展下的必然產物,人們應注重兩者協同發展。對此,人們可參考下述策略促進紡織文化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第一,確立家具設計目標,充分展現紡織文化具體表現形式與圖案樣式。紡織文化與家具設計的融合運用要求設計者具有明確目標,以便為接下來的設計指明正確方向。所以,設計人員應在充分了解當今家具設計行業主流方向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與家具定制人群要求制定相應設計目標和方案,并在溝通、交流過程中,將紡織文化元素具體表現形式與未來所采用紡織圖案等內容,展示于消費者眼前,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第二,全方位提煉紡織文化中的優秀紡織技藝,將其運用于家具設計。紡織文化體系中的傳統紡織工藝,凝聚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但具有悠久發展歷史,技藝流程完整、可行性強,還承載了鮮明民族特色,對加強家具民族色彩、文化內涵,彰顯紡織文化魅力有重要作用。由此,設計者應根據家具設計工作需求,全面探尋紡織文化中的對應紡織技藝,并將其合理運用于家具設計,以此增加家具文化氛圍和設計感,設計兼具民族特色與現代藝術魅力的家具;第三,參考紡織文化中的設計、生產理念,促進設計者設計思維的創新。中國紡織文化體系中,蘊含大量可借鑒性強、適配度高的紡織設計、生產理念,不但對人們優化紡織業生產結構有深刻影響,還可為設計人員帶來全新設計靈感。因此,人們可通過學習紡織文化中的設計、生產理念拓寬思想范圍,以激發自身創新思維,打破原有設計思維局限,設計更多創新型家具,使家具設計工作得以繼續。社會飛速發展下,大眾生活質量與水平的大幅提升,使社會對家具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具有一般使用功能的家具已不能滿足當代消費者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人們須順應時勢,推動家具設計的優化創新發展。而織物向來都是家具設計所必需元素,對提升家具設計整體水平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因此,人們促進現代家具設計創新改革時,可將紡織文化有機滲入其中,以達到繼承、發揚紡織文化目標的同時,確保家具設計能在社會不斷演變中得以持續發展。
作者:王昭 單位:三亞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