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搞生態旅游必須加強經濟管理。經濟管理的失誤或缺位會直接導致對生態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生態旅游經濟管理就要通過人為因素使地區管理和環境承載力相協調,以轉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政府適當介入來協調各部門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
關鍵詞: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意義;措施
隨著人們旅游視野的不斷擴大,近幾年,對生態旅游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生態旅游已經普遍成為世界各地人士的旅行選擇,各國政府都越來越重視生態旅游,生態旅游能夠滿足人們返璞歸真的心理期待,在物質富足的階段,追求綠色生態環境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生態旅游改變了以往破壞生態圈的游樂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保護自然。通過生態旅游享受安靜自然的環境而產生精神愉悅,已經是人類的共識。然而,搞生態旅游必須加強經濟管理。經濟管理的失誤或缺位會直接導致對生態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生態資源的使用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壞了就很難恢復。在人的文明程度沒有達到普遍自覺保護自然環境的前提下,經濟管理成為了生態旅游的硬性要求。科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規劃能夠使自然資源停止進一步的惡化,這樣看來,對生態旅游經濟管理進行維護才是我國旅游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生態旅游的意義在于既能滿足現代人對自然原生態的向往,又能保護生態環境為后世留一片碧水藍天,在利用環境時確保環境不受破壞,維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一、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內涵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內涵首先是它的旅游價值,人們在大自然中欣賞美景,感受天然氧吧,探索自然的神奇,自然賦予人脫離城市的清新感,人與自然在和諧的氣氛中共融。人賦予自然以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性情得到陶冶,增進健康。其次,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注重生態價值。生態旅游與普通的旅游最大的不同就是可持續性,通過對生態的保護和觀賞來達到旅游目的,而不是通過開采、破壞等手段獲得愉悅。生態旅游能夠維護生態圈的自然運轉,生態旅游能夠增強人的環保意識,在對自然產生情愫之后,獲得審美愉悅。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第三個層面就是實現旅游的經濟價值。既然是開發性的旅游,就必然跟經濟聯系在一起,旅游區要增加經濟收入來更好的促進旅游管理。旅游經濟管理就是把旅游所得收入的相當一部分用于生態的維護,比如修復植被、修剪、灌溉等。
二、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措施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是生態管理、經濟管理和旅游管理相結合的產物,實際上是一門交叉學科。生態旅游經濟研究的是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因此,生態旅游經濟管理就要通過人為因素使地區管理和環境承載力相協調,以轉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政府適當介入來協調各部門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第一,地區管理要適應環境承載力。從哲學上講就是主觀能動性要符合客觀規律,任何生態環境都有一定的承載力,一旦超過了環境的承受限度,造成的破壞將無法挽回,即使獲得了短期的經濟利益,但損害了長遠利益,會造成資源耗竭和無法再生。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經營管理,這種管理要建立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來進行旅游空間的開發經營,經濟發展必須與環境相適應。實際上,生態旅游的開發會增大生態環境的客流量,增加環境壓力,或多或少的造成植被的破壞;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學的經濟管理滿足不同層次的旅游需求,保證旅游資源的經濟利用率。成功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是將生態環境容量與地區經濟效益完美契合,在環境的承載力下搞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第二,政府適當介入,因地制宜的開展經濟管理。政府介入地區旅游經濟管理能夠站在宏觀層面使旅游開發的利益多元,政府介入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使旅游資源產權和使用權界限更加明晰,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和消耗,通過制定旅游法規、規章保障因地制宜的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在經濟上支持生態旅游收入的增長。第三,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有助于傳播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人們在生態旅游的過程中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在精神享受中自覺的保護自然環境,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按照資源優先原則,在發展生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滿足人的消費需求。但更為科學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應該是能夠實現生態資源與游客旅游需求的動態平衡。在旅游區,有關部門更應該宣傳優秀的管理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助力。生態旅游管理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標準,這與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相一致。“可持續”并不意味著放棄經濟利益,而是用經濟收入來支撐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再利用優化的自然環境來拉動經濟效益。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現實意義在于為后世造福,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來實行旅游經濟管理,在當代人追求旅游利益的同時不會對未來社會造成環境危害,讓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子孫造福。
參考文獻:
[1]王少華.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河南省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與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
[2]馮國杰,嚴賢春,馮明義,李文路.嘉陵江流域四川段主要旅游景區生態位[J].生態學雜志.2013(09)
[3]許峰,秦曉楠,張明偉,漆睿,李靜.生態位理論視角下區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統構建研究——以山東省會都市圈為例[J].旅游學刊.2013(09)
[4]陳娟.生態位理論在區域旅游競合中的應用研究——以大理、麗江旅游區為例[J].林業經濟.2013(05)
[5]秦天天,齊偉,李云強,曲衍波.基于生態位的山地農村居民點適宜度評價[J].生態學報.2012(16)
作者:沙志云 單位:中共凌源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