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法與慕課教學融合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慕課課程的興起,推動了法學學科與慕課教學的融合。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本文以經濟法與慕課教學的融合為中心,通過分析經濟法慕課教學的必要性及優勢,同時總結出經濟法慕課存在課程質量、課程同質化、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經濟法;慕課課程;融合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經濟法理論及實踐的不斷完善,新的時代對于經濟法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推進教育的信息化進程。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慕課教學繁榮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法學教育與慕課教學的融合,各高校法學院不遺余力地對其進行了推廣。
一、慕課教學的含義
“慕課”,英文譯之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簡稱MOOC。是一種開放式的網絡課程。慕課作為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關注。慕課教學具有課程資源豐富、學習便利、碎片化學習等諸多優點,彌補了傳統法學教育的弊端。有學者甚至驚呼,慕課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將改革大學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圖。[1]近年來,愛課程、優課在線、智慧樹、好大學在線等全國性的知名MOOC平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等區域性MOOC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經濟法的慕課教學,是指關于經濟法的網絡在線開放課程。通過將經濟法的理論知識、案例分析、法條解讀、最新經濟法實務動態等經濟法學習資源置于網絡上,凡有興趣者皆可進行學習。
二、經濟法慕課教學的必要性和優勢
(一)經濟法慕課教學的必要性
經濟法并非單純的理論學科,經濟法是實踐的學科。經濟法慕課教學的必要性在于:1.慕課教學契合經濟法的學科特點。經濟法是經濟與法律結合的法學學科,包括了《產品質量法》《招標投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商業銀行法》《個人所得稅法》等眾多法律,皆以經濟活動為中心進行展開,因而經濟法的課程大多具有前沿性和時代性特點。經濟法不同于民法、刑法等傳統學科所建立起來的龐大的、較為穩定理論體系,經濟法是一個新興的法律部門。[2]經濟法旨在調劑社會經濟運行、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效率,是對經濟關系的“翻譯”。[3]經濟法的現代性使得經濟法與其他傳統的法律部門有著顯著的不同,[4]因而需要及時地更新經濟法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課程教學能夠做到快速響應。傳統的法學課堂教育,顯然與經濟法的學科特點不相匹配。課堂教學以教材為核心,教材的確定需要相當的時間,導致教材的內容無法與經濟法的現實發展相同步,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慕課教學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可以教授最新的理論及實務知識,更加契合經濟法的教學工作。2.經濟法學科實踐性的要求。在傳統的法學教育下,更多是在大學課堂對經濟法理論的教學,對于經濟法一般理論、法條規定進行簡單講解。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法學教師也大多以完成教學內容和任務為目的,而經濟法,其以調節市場經濟秩序、指導市場經濟行為為目標,以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作為立法追求[5],要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的發展階段,經濟法的市場調節、指導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這就要求對于經濟法的學習緊跟經濟發展時事,經濟法所培養的是復合型、應用型的法律技能,這就要求學生有實踐性思維。經濟法慕課課程便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性思維。
(二)經濟法慕課教學的優勢
較之于傳統的經濟法授課模式,經濟法慕課教學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實現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法學,是一門思辨的學科,傳統的法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與教師的互動,最終陷入教師不知道學生學了多少,學生考前背背應付了事的教學困境。而且,與法學學生互動的效果一直是教師們頭疼的問題。經濟法與慕課教學的融合,可以將經濟法的課程教學、課程測試、教師與學生交流等結合起來,通過在線測試,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水平,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效果,能夠進行及時糾正,根據在線測試結果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重點備課,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率。這種無須面對面溝通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不至于畏懼教師的權威而不敢提出疑惑,學生可以直接在網絡課程進行評論,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2.經濟法慕課課程的多元化、低成本化。傳統法學課程通常為每節課固定在45分鐘左右,而有研究表明,學生的聽課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間長度僅為15分鐘左右,超出這個時間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都有所減弱,這是法學課堂教學一直以來的弊端,這個弊端隨著慕課的興起逐步得到解決。法學慕課具有相當的靈活性,所以使得經濟法的慕課課程具有多元化的優勢,既可以是幽默詼諧的,也可以是嚴謹治學的。此外,一直以來大學教育所掌握的教育資源近乎壟斷,意欲享受教育資源須承擔高昂的成本,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根本上破除了這種壟斷局面,法學學習的成本不再那么高昂,法學慕課課程在成本方面極具優勢,無論是任何學歷水平,只要感興趣皆可通過慕課課程學習經濟法。可見,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這對于在職博士無疑十分具有吸引力。3.差異化的法學師資配備。經濟法與慕課的融合,意味著不同風格、不同水平的經濟法教師能夠提供不同層次的經濟法課程,根本性地改變了學生在師資力量選擇上的極端弱勢地位。學生不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學習水平等選擇教師聽課,對于具有自主學習積極性的同學還能夠提供豐富的經濟法課程資源,還可以實現與經濟法教師的互動,改變了傳統經濟法課堂同一門學科只能向一位教師學習的局面,從而相當程度地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提高了學習效率。在當前,“五院四系”、985高校等名校的經濟法師資力量較為雄厚,聚集了全國優質的經濟法師資資源,然而其他高校經濟法師資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通過慕課教學,學生們不再有地域限制、學校限制,可以聽頂級的經濟法教授的課程,并且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選擇最喜歡的老師,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師資的需求。
三、經濟法課程慕課的現實困境
(一)經濟法課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于經濟法的慕課課程制作技能及經驗不足,對于慕課這種新的教育方式特點認識不足,將慕課理解為傳統面授課程內容的簡單搬上線,仍然延續過去的教學方法,所制作的經濟法慕課課程質量存在諸多問題。如:1.對于經濟法的課程設計不合理,重點知識與課時的安排不匹配;2.課程視頻不精練,沒有采用視頻拍攝技巧和視頻剪輯技巧,制作出來的經濟法慕課課程質量不夠精品,無法吸引到學生;3.課程深度不夠,受限于慕課課程的時長,在較短的時間無法進行體系性、深入的授課,如對于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授課,大多是對于現有法條的解讀,缺乏對相關課題深入性的解讀,由此學生們只能學習碎片化的經濟法知識,如果需要深入理解,則需要數個甚至數十個課程,這對于自學能力較弱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都會大打折扣。
(二)經濟法慕課課程同質化現象嚴重
經濟法的理論并無民法、刑法理論體系那般龐大,這就使得經濟法的理論大廈并不夠堅固、龐大。所以經濟法的慕課課程無論是在課程體系,還是在核心內容及觀點邏輯方面,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大部分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可能存在大同小異的情況,比如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各大慕課平臺的課程內容基本差不多。此外,經濟法的慕課課程在互聯網的傳播作用下,進一步放大“名校效應”“民師效應”,從而使得相同的教學內容及同一觀點普遍盛行,從而使得經濟法課程本該有的多元化教學內容及多種教學思潮難以形成,本該有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無法形成。雖然有海量的慕課課程視頻,但是千篇一律,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三)經濟法慕課課程的教學缺乏監督管理
經濟法的線上課程日漸繁多,但是教師對于慕課課程這一新興事物重視度不夠,將慕課課程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割裂開來,將經濟法慕課課程當做一個不得不完成的教學任務,對于課程教學的監督和管理處于缺失狀態,慕課課程甚至形同虛設。首先,經濟法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由于法學教師課堂監督的缺位,導致在慕課課程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紀律及學習毅力較差,課程完成率及退學率較高,絕大部分的法學學生很難堅持學完一門經濟法慕課課程。其次,在課程學習中,對于課程中的錯誤點及瑕疵觀點,無法及時進行更新糾正,引發學生對于教學資源的信任危機,對教學管理的質疑等不利影響。最后,慕課課程缺乏面對面的溝通,導致師生互動質效不佳,慕課課程依靠學生的主動性,缺乏教師的當面指導,使得經濟法的學習深度和廣度不夠,教育產出率不高。
四、完善經濟法慕課課程的幾點建議
法學慕課課程模式還在發展過程中,并不成熟,因而對于經濟法與慕課課程的結合,也應不斷完善,發揮傳統法學課堂教育的優勢,同時將慕課課程的優點進行放大。本文提出了如下幾點完善建議:
(一)經濟法經典案例分析課程
與其他法律學科有一點不同之處,那就是經濟法的記憶性內容多,法理性的內容較少。光靠死記硬背不是最佳辦法,應通過案例的方式方才有助于理解和記憶。經濟法的教學必然離不開案例教學,尤其是優質的教學案例。案例分析本應是法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法學教學中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這一點在經濟法課程中也較為突出。一方面,經濟法經典案例分析相關課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經典案例分析課程通過對基本案情分析、案件的爭議焦點分析、案件的裁判結果分析等,在具體的慕課課程制作時,應組建經濟法案例教學團隊,甄選精品經濟法案例,各法學院校及專業應各自構建或共建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案例庫,從最高法公布的指導性案例、經典案例等中進行精選。
(二)提升經濟法慕課教學質量
本文認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為學生推薦經典法學教材之外,同時經濟法教學隊伍應不斷提高經濟法慕課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對于經濟法的教學隊伍,保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深入了解掌握經濟法慕課課程的制作模式,可以吸收各大律師、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法務工作人員等實務界人士制作反壟斷實務、反不正當競爭實務等相關經濟法課程,不斷豐富經濟法的慕課課程內容,給學生提供最前沿的經濟法理論和實務觀點。其次,要注重對課程質量的把關,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互動,在課前發布經濟法的學習任務,并在課程中明確課程學習的任務、目標,同時提示課程的學習難度、重難點并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在課后,對于學生的集中性的問題進行釋疑,或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最后建立健全經濟法慕課課程的考核機制,對于學習率、瀏覽量、學習完成率等進行綜合考核,排名末位的慕課課程進行淘汰處理。通過多措并舉,提高經濟法慕課課程的質量。
(三)推進經濟法慕課課程學分認證
對于法學學生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完成法學課程學習,取得學分。因而為實現經濟法與慕課課程的深入融合,提高法學教育質量質效,要積極地推進經濟法慕課課程的學分認證工作。例如上海交大進行了輔修學位的認證工作、北京大學也進行了法學重修學分的認證等,各個高校正在不斷推進該方法。顯然,推進經濟法慕課課程學分認證是一種趨勢。具體來說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國家層面應逐步建立健全法學慕課學分認證相關的配套教育制度,制定相關的教育政策。其二是各個法學院校及專業應制定細化的學分認定標準,并嚴格實施。其三是推進各高校之間對彼此經濟法慕課課程學分的相互認可,進一步提高經濟法慕課課程的適用范圍和社會接受度。
(四)推進經濟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傳統的法學教育方式正在悄然進行著深刻的變革,這對于經濟法的課程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上分析所述,雖然經濟法的慕課課程具有極大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要取二者之長,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開展經濟法的教學工作。在具體的工作方面:1.充分發揮慕課碎片化的課程特點,對經濟法知識進行碎片化模塊處理,提高學習效率;2.各高校應提供更多的資金投入、技術支持,推進經濟法教學與慕課教學的深入融合;3.加強與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提高技術水平,探索出能夠提升經濟法學習效率的慕課課程。五、結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法的重要性將得到進一步發揮。推進經濟法與慕課教學的融合,無疑是實現經濟法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應推進經濟法經典案例分析課程,提升經濟法慕課教學質量,推進經濟法慕課課程學分認證,推進經濟法課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鷙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2):116-121.
[2]程信和.硬法、軟法與經濟法[J].甘肅社會科學,2007(4):219-226.
[3]王全興,管斌.經濟法學研究框架初探[J].中國法學,2001(6):39-49.
[4]張守義.論經濟法的現代性[J].中國法學,2000(5):56-64.
[5]王保樹.論經濟法的法益目標[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5):61-66.
作者:黃周炳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