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婚俗文化下的植物專類園景觀設計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婚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流傳至今。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是植物景觀營造和婚俗文化表達的有效載體。本文基于中西方婚俗理念,闡述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研究現狀。以無錫尚田為例,分析其建設背景與場地景觀現狀。最后,以景觀設計角度,總結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景觀營造策略,以期為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無錫尚田;景觀設計
婚俗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婚姻禮儀與習俗共同形成的文化沉淀。近年來,隨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婚俗觀念也開始轉變,新一代適婚人群,在婚禮儀式的選擇上有的延續傳統中式婚禮,也有的偏愛浪漫西式婚禮。隨之,婚慶活動的場所也發生了轉變,由室內祠堂轉向戶外園區,尤其風景優美的草坪婚禮深受年輕人喜愛,為滿足現代人舉行戶外婚慶活動的需求,實現中西方婚俗文化的有效融合,適宜的婚俗文化園林場地建設隨之興起。
一、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研究現狀
我國以婚俗文化為依托的園林,主要以主題公園形式存在。對于婚慶主題公園的建設策略與景觀營造,很多學者做出了相關理論研究。而以植物專類園形式存在的婚俗文化園,卻鮮有對其景觀營造理論的研究,只是涉及相關案例的介紹。通過對我國現存的婚慶主題公園的研究發現,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婚慶園態勢良好,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婚慶園因具有優美景觀和浪漫色彩,得到了眾多青年消費者的青睞。但在設計規劃與婚俗文化傳達上,存在改進空間:其一,過于西式,缺乏不同婚禮風格的分區;其二,主題公園主要通過構筑物或景觀小品來制造氛圍,較少運用植物文化和植物配置。
二、尚田總體分析
1.概況
尚田位于無錫洛社鎮內,屬無錫市西北近郊,北靠城際高鐵、滬寧高速,交通條件極為優越,也是無錫市生態建設的重點場所。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位于尚田規劃地的核心區域,由玫瑰園、香草園、盆景園和花菖蒲園4個專類園構成,總占地面積約33.3hm2。主題方面,各園選取有愛情花語的植物作為原型,利用植物文化,營造婚慶氛圍。關于婚俗活動,各園功能明確,利用草坪婚禮、庭院婚禮、濕地婚禮等形式,將觀景、婚禮儀式、攝影、旅游等主要功能進行縱向組合。
2.景觀現狀
尚田依托其原有的自然基礎,在綠地、水系、濕地等空間中運用景觀營造手法,形成不同形態的四大功能板塊。四大板塊,代表不同類型的植物專類園,體現不同風格的婚俗文化,承辦不同形式的婚慶活動。其中,盆景園為中式庭院,黑瓦白墻,古色古香,以榆、雀梅、松、柏、竹等樹樁作為造景素材;香草園與玫瑰園吸取西式園林的造景手法,利用不同體型、顏色的專類植物布置花鏡,配以婚禮儀式的景觀構筑物,滿足場地需求;而花菖蒲園為濕地景觀,其選材、造型趨向于貼近自然,增加親切感。各個園區通過白塘慢行系統進行貫穿,可達性高。同時,以功能更新、植物營造為主要手段,構建出了多個主題景觀節點。
三、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景觀設計策略
1.最小干預,合理布局
在園區的總體規劃中,要了解其原本的景觀框架,合理地利用自然基礎,包括地形、植物、水等,盡量保留景觀的原始性、地域性和自然性。尚田在總體規劃上,最小干預基地原有的地形與水體,進行布局設計。如尚田玫瑰園適度利用地形高低變化的改造,將原有的地形地貌融于地形景觀之中,同時合理布置功能區域,也起到引導觀光的作用。而花菖蒲園依據原有天然水系的分布,歸整成自然式的園圃,在景觀營造時因地種植沼生、濕生、水生作物。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中,人們要進行婚慶活動,因此園區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平地滿足婚禮舉辦。為滿足攝影需求,應構建出多樣的景觀空間,以供取景。在路線設計中,園區的園路系統要明確主次、方向,使游人在移步間欣賞到主要園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2.植物營造,凸顯特色
植物,是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重要素材,它在園區中起到主導作用,其寓意、形態、色彩及營造方式,都要符合園區的氛圍。自古以來,人們對植物文化寄托了多種情感,在選擇專類園植物時,可選擇具有鮮明特點或是愛情寓意的植物,如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合歡寓意婚姻美滿,蓮花寓意夫妻恩愛等。植物的樹形、葉形多樣,心形葉的形態與愛情正好契合,備受設計者喜愛,可選擇的植物如:三色菫(Violatricolor)、酢漿草(Oxaliscorniculata)、球根秋海棠(Begoniatuberhybrida)等。植物的色彩給人直觀的感受,婚俗文化往往以純潔的白色、與熱情的紅色為主色調,暖色系的植物花卉更能制造婚慶氛圍,如尚田的玫瑰園,紅色玫瑰花開時期,可形成熱鬧非凡的喜慶場面。特色主題的凸顯,少不了植物景觀的相輔相成,在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中,植物的配置營造尤為重要,它能起到渲染和烘托作用。尚田遵循植物生態學原理,以主要植物進行大面積種植,形成花境、花叢等,成為園區中穩定的勢頭群落;配以形態、色彩相符的喬木、花卉等,豐富縱向景觀效果;同時,融入鄉土樹種,降低建設與維護成本。
3.園林小品,呼應主題
園林小品作為輔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在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中,常見的景觀小品有:建筑物、橋、花拱門、雕塑、可移動式花架等。園林小品首先要滿足游客的使用功能,遵循“以人為本”原則,注重實用功能。另一方面,景觀小品也是園區中局部主題景觀,應選擇與主題相符的構筑物,方能產生感染力,如尚田玫瑰園的紅線橋、歐式涼亭等,其自身也有愛情的寓意;通常將攀援類植物與構筑物進行組合造型,如尚田香草園將葉子花攀爬在廊架上,形成花拱門,與婚俗主題相契合。園林小品的選擇不但要契合主題,也要融入鄉土文化,且以經濟實用為基礎,就地取材,如尚田盆景園利用當地的廢舊樹樁,作為盆栽容器或幾架,作出古樸的景觀效果,保留當地鄉土廢棄植物的同時,也減輕了業主的負擔。講究地域文化與經濟效益相結合,也是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在綜合與局部設計上的重要考慮方向。
4.深度體驗,產業升級
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是依托現有自然資源,使園林走向服務業與旅游業的產物。植物本身就具有多重價值,如香草植物,其氣味有提神之效,可用來制作香薰;其葉片經過加工可作為西點、花茶的原材料。為展示植物本身的多重價值,增設了相應的工作坊,讓游客參觀或體驗植物產品的制作流程,同時建設配套設施與服務,增加經濟收益。尚田對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土地利用,實現了最大價值,如香草園與玫瑰園在提供婚禮與攝影的基礎上,有引進相關餐飲企業;盆景園文創基地,是提供游客盆景制作的作坊,還可舉辦相關展覽活動;花菖蒲園引種鄉土作物,不僅融入地域文化,也可為鄉土作物的售賣起到宣傳作用。打造不同主題的園區使之成為點,通過慢行系統的貫穿,使其連接出了一條生態化愛情旅游路線,再輻射到民宿、酒店、加工企業等形成面,從點到面促進園區的消費升級,也有利于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的建設,是將婚俗理念、愛情旅游、園林文化進行跨界融合,從而實現婚慶產業與園林產業的雙贏。尚田在婚俗文化植物專類園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樣面臨著許多挑戰,如綠色生態理念建設、傳統婚俗元素提煉、新人心理特征融入等。具體的景觀營造要綜合考慮植物、構筑物在色彩、質感、尺度等方面的把控,以地域性特點和現代婚俗文化為準繩,結合巧妙的營造技巧,才能夠建造出更多的具有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項目。
參考文獻:
[1]劉紅艷.傳統婚俗文化在現代婚慶用品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美與時代,2011(6):124-126.
[2]周丹,李廣武,曹玉峰,李雪.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中婚慶園的總體規劃[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4,32(6):122-123.
[3]王文姬.無錫市植物專類園建設[J].中國園林,2008,24(12):39-44.
[4]谷康,李淑娟.蘇南地區觀光農業園景觀規劃探析——以無錫觀光農業園為例[J].規劃師,2012,28(1):45-50.
[5]湯玨,包志毅.植物專類園的類別和應用[J].風景園林,2005(1):61-64
作者:丁璐 朱蓉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