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南昌工學院作為全國高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該如何來開展,不僅是學校管理機構思考的問題,也是學校每位老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總結出少數民族學生的幾個突出特點,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教育管理
1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1學生到課率不高
在南昌工學院工作的這幾年里,我接觸過不少少數民族學生,尤其是在2012年時擔任了2012級兩個本科預科班的輔導員,班上所有學生都是少數民族學生。在一年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感覺這兩個班級的管理比起其他班級的管理,艱難了許多。其中問題之一是學生到課率較差,每次我都會親自到宿舍去叫學生起來上課,或者處分幾個學生等多種方法都嘗試過。目的是希望學生到課率能提高,可結果還是不理想,因為學生堅持不了幾天。這些問題可能其他老師也都會有同感。
1.2學習語言障礙較大
在這兩個本科預科班中,有幾個學生學習很認真,從來沒有曠過一節課。一個是柯爾克孜族學生,名叫努爾開力地.加尼巴依,一個是哈薩克族學生,名叫江俄麗,還有一個是藏族學生,名叫格桑平措。每次看到他們,不管是上課還是晚自習,都在很認真學習,可是每次考試的成績卻都不理想。我曾經找他們談過,他們都反映老師講的課都聽不懂、以前根本就沒有學過英語,可是到學校卻要學習英語。他們甚至有的連漢語都說不清楚,怎么接受漢語的教學,況且老師授課的進度還比較快。這或許都是造成少數民族學生厭學、逃課的原因之一吧。
1.3參加活動積極性不高
班上每次開展活動,都是漢族的學生積極主動性要高,而少數民族的學生卻很少參與進來,情況較好的他們僅僅只會做觀眾而已。這也是我在管理少數民族的學生時所遇到的問題,要想更好的管理好少數民族的學生,這個問題必須要想辦法解決。
2少數民族學生的兩個突出特點
2.1進取心強,但文化基礎較差
由于一些歷史、地理等客觀方面的原因,我校還有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入學前都是用維語或是柯語來接受教育的,入學后表現出維語或是柯語表達能力強,而漢語聽力、會話及寫作水平較低。雖然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很努力學習,但是因為入學后接受教育的語言和入學前不一樣,導致他們上課時很難聽懂,與漢族學生的成績總是有一定的差距。
2.2民族凝聚力強,需要理解和尊重
據我觀察了解,不同民族的學生基本上不會玩在一起,他們一般都是與本民族的學生在一起。尤其是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絕大多數新疆籍學生平常與自己本民族的學生都很團結,路上碰到了,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會主動去打招呼或是擁抱,表現得很團結、親密。而他們對其他民族的學生,甚至是對自己所在班級的老師從不會有這么熱情,路上碰到了能躲便躲或是裝著沒看見,很少主動去與老師或是其他民族同學打招呼,更別說主動與其老師或是其他民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我所帶的兩個預科班,一年來,有絕大多數學生都未與他們說過一句話,有時主動找他們談話,他們只會聽,卻都一言不發,根本沒法交流下去。我們只有分析和研究少數民族學生的共性和不同少數民族之間的差異,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3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建議
3.1提高師生民族理論與政策水平
學校針對少數民族的學生開設了《民族理論與政策》的課程,我認為漢族的學生也有必要開這門課,好好學習了解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等知識,并且對于管理者特別是輔導員老師來說,更有必要去學習、去了解。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識水平,學校可以給老師多組織一些關于少數民族理論與政策方面的培訓課或是講座,學習少數民族的一些簡單語言。老師只有了解這些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與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更多地去了解他們,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也會讓少數民族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
3.2重視輔導員的管理工作
在學校的教育管理體系中,輔導員充當著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輔導員選擇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特別是促進少數民族的行為管理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愛學生有兩個相互聯系的地方,尊重愛好與嚴格要求。師生之間情感上的融洽,相互尊重和信賴,也是改變學生消極態度所必需的。
3.3重視深化情感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90后的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離開父母來校求學,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個時候他們接觸較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自己的輔導員老師。學生們都很希望與老師們交知心朋友,希望老師們少一些威嚴,多一些親和力。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學生,總認為自己是少數民族的學生,怕會被歧視,心里總有一股自卑感,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們深化情感教育。
3.4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差,成績偏低,加之漢語水平低,直接影響學習。因此,必須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的培養方案。這樣既有助于少數民族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助于思想素質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來到學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如果提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怎么能夠做到讓他們好好學習,不逃課。學校可以針對學生入學前的教育模式為少數民族學生另外開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南昌工學院是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在管理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自然也會有與其他高校不一樣的地方。學校應盡全力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實現學習上的進步。對于數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必修課,學校單獨給他們設立民族班,這樣老師就會針對他們的實際水平設置教學大綱,更具針對性和實際效果。授課老師也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更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參考文獻:
[1]金馬鳴.淺談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J].才智,2012(05):257.
[2]許靜.關于內地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幾點思考[J].新西部,2010(02):60-62.
[3]艾比布拉.胡賈.少數民族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4]丁龍召.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謝淑娟 單位:南昌工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