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機電專業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化,高職學校的教育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峨姽る娮印氛n程作為機電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身心和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為綜合性素質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本文認真研究了傳統《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了《電工電子》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尋求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高職學校;《電工電子》課程;實踐教學
《電工電子》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專業知識多、理論性強,還對實操技能有著嚴苛的標準。雖然我國高職學校很早就已經開設《電工電子》課程,但依然存在著教師教學思想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實訓條件艱苦、設備落后,教育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常常會導致學生對電工電子知識學習不系統、不全面,無法滿足社會對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發展要求。
一、《電工電子》課程在機電一體化學科中的定位
《電工電子》是一門集電工、電子基礎知識和其他專業科學技術理論知識與實務于一身的學科,它除去在機械學科中設有之外,在電學、計算機技術、車輛修理等學科都有設置。在機電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中,《電工電子》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不僅要教授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有培養學生過硬的實操能力。《電工電子》課程在整個機電學科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正因如此,其在機電一體化學科中的位置也要不同于其余學科[1]。在機電一體化的整體教學目標中,《電工電子》課程力求讓學習者熟悉電學、計算機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點與專業技能,并了解電工、信息技術在各產業和企業運行中的應用情況和未來前景,從而可以利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處理現實生產的實際問題。例如,工程中的電子電路設計、設備電路維修、施工場地電路安全隱患排除等實操能力同時,也為其余專業課程的教學、生產實踐,以及職業上崗奠定了堅實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基礎。作為基礎學科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全面了解電工、電子線路的基本知識,了解電子設備、高新技術產品中各器件的材質和功能,具備正確操縱與使用常見電子設備、儀表的基本能力,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對電子設備的整體電路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僅可以完成對產品設備的電路安裝、調試、檢驗等工作,還能夠熟練地掌握銷售和維護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往往強調系統基礎理論課程,將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教學內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使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習者系統了解知識點和優化知識結構,并為將來開展實驗項目打下基礎,但根據職業院校本科生的實踐狀況我們會發現,此類課程具有較大的問題。第一,因為職業院校學員的基礎一般不好且獨立學習能力不強,所以很多學員對于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課程都會提不起興致,而自學該課程也會出現越來越困難的情況,常常會有學生因學不懂而放棄;第二,職業院校學員畢業后多數會被分派到工業生產一線,并非做研究、搞產品設計,只是操縱機械、管理產品和排除故障等一些實踐性強的崗位,學生常常會一種自己會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用處不大、應該掌握的技能又沒學會的感覺。
二、傳統《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理論實訓分離
過去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理論與實踐分離的模式,教學模式陳舊缺乏新意。一是學習者感覺理論知識抽象難懂,實際掌握的內容也相對枯燥,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這是極其不利于《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發展的;二是采用理論知識和實訓操作相互分離的教學模式,這是不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這樣的教學模式會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理論知識無法發揮對實踐操作的指導作用,從而降低教學質量,影響技能型人才的輸出。
(二)教學環境分離
過去的《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模式是把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分開進行的,不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分離的[2]。彼此之間的聯系不大,無法達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違反教學規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電工電子》課程的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其進行實際操作,《電工電子》課程的實際操作又可以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一旦把理論和實際徹底分離起來,就會導致教育過程的脫節,教育的內涵就不能統籌調度。
三、《電工電子》課程實踐性教學新模式探析
(一)根據教學計劃變化而改變教學模式
《電工電子》課程的教材方案是我們課程開展的依據,以此來實現課程教學的統一,而根據我們所制訂的對學員的統一教育方案,老師就會把他們所介紹到專業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并按照技能類型劃分出不同的課程[3]。另外,再根據課程中的知識點提煉出子課題,根據課程需要制定出來的教學計劃必須滿足《電工、電子操作課程技能實訓教學計劃》的相關要求,實訓計劃讓整個教學更加豐富,不再僅是理論知識的累積,而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實現了一體化教學。
(二)根據教材內容進行一體化教學
《電工與電子》課程有著統一的教材,整個教學的開展都圍繞著教材展開的,組織老師們認真地選擇相應的課程,開展一體化的課程嘗試。另外,還需要依照我們所制定的普通高等技術職業學校電工、電子技術類的相關教學規范,并遵照我們所要求的科學化、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原則。對不同實訓課程階段的實訓過程目的、實訓課程任務、實訓教學內容及實訓課程方式等特點加以選編,并能夠對獨立的課程教學進行有機地集成,從而編寫出有突出學科特點的教學課程,或其實訓課程中的教學指導書。
(三)構建“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
打造出“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這是未來高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需求。教師既能進行理論教學又可以帶領學生完成實訓操作,這是未來高職教師的職業走向。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獲得職業技能證書;學校應該要求教師真正地走入實訓基地和企業生產的車間,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早日讓自己成為“雙師型”教師。
(四)推進教室一體化提升教學條件
教學條件是推進教學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提升教學條件,可以為《電工電子》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順利開展提供物質基礎[4]。要想保證實訓教學質量,必須要有配套的教學設施,實訓設備,保證有足夠的實訓設備讓學生進行實際性的操作,從而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四、《電工電子》課程實踐教學新模式中需注意的問題分析
(一)要嚴格規范理論實訓教學管理的工作流程,切實提高各學科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教學基本質量
傳統的實訓流程教學的程序是非常嚴密的,要嚴格遵循入學引導、巡回輔導、結業引導等,教師要對整個實訓教學進行全程有效管理。在教育的基本流程中,老師還需要根據一些切實的實際情況,采用各種不同的授課方法,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給予重點關注集中展開講授,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個性化指導,實現課程講解、操作示范、實踐訓練一體化教學[5]。這樣的教學模式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作用。
(二)要持續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的能力以及教學水平的能力
對于實踐階段的指導教師來說,不僅要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操能力。在學生實踐指導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答自如,要及時給學生分享一些最前沿的技術和設備信息,擴充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對技術、設備、工藝要有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指導教師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工藝特點和技能要求,編寫教學課件。在實際操作工程項目的示范與實訓中,教師應緊密結合實踐,簡明扼要介紹有關基礎知識,拓寬學習者的知識能力。
(三)結合理論知識,重視實踐效果
職業教學的終極培養目標,也就是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實際能力——對處理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需要學習者通過掌握技巧去進行的一些工作活動[6]。實用性素質教育是學習者進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專業知識的主要手段,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不能缺的一環,因此做好實用性素質教育就是建立中職教育特點的關鍵措施。強調技術實踐、淡化理論知識,學習者不僅掌握了技術,也就根據實踐學會了知識。
(四)注重社會實踐,構筑產學一體化培養途徑
職業院校的學員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生產一線所需要的技術型人員,就不能成為“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而是應該進入企業,積極投入一線生產中,了解產品性能,在生產實踐中向一線工作者學習實踐經驗,從而認識社會,熟悉生產實踐。所以,學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給更多的學生聯系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提升自身理論素養的重要性。通過這樣以產促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扎根到生產實踐中,將課堂教學和實際生產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成為高職院校組成學員到企業一線實踐的根本宗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因設備落后而導致課題無法完成或實訓中設備、材料短缺等情況,所以我們只能通過不斷深入的增進學校和各個公司之間的聯系,才可以比較合理的建設起學校的社會實習基地[7]。此外,學員們在深入到企業生產一線的過程中,可以第一時間認識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還可以向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請教,以此積累實踐經驗。目前,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既符合企業發展社會需要,還可以讓學生從學校就開始擁有較強的實干能力,使其日后成長為企業的應用型人才。
(五)現代教學手段,及時引進
現代教學技術優點很多,特別是它的智能化和體驗感,成為現代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手段。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可以改變傳統的“師生”二元教學模式,讓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推動多元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適當增添短視頻、PPT等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教學情景、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真實?,F階段,將多媒體技術滲透到現代教學內容中,把電子教學、表演與實踐教育生動、直觀地融合在一起,給學習者實現邊聽、邊看、邊想、邊做的統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F在不少高校教室上均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平臺,老師進行多媒體教學已并非難事,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克服老師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問題[8]。用傳統方式授課時,因老師往往需要在黑板上作圖、推演公式方法。因此,費時較多,而老師通常反映在某門課學時緊張,為了趕課時限,老師只好簡化或舍棄許多對課堂效果有利的作圖。而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來輔佐教學活動,即可省去老師大量板書的時候,從而擴大了教學活動數據資料量,也有利于克服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問題。同時還有利于使較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直接化。但《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理論性較強、教學內容抽象,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往往只是在對理論知識上行闡述、演繹、檢驗和解釋,或通過一些公式方法來說明具體問題,因此很難給學習者較直觀的印象。此外,部分實踐也由于教學設備的局限無法進行。在多媒體技術教材中可穿插錄像、動畫片,把電路的實際工作情景展示給學習者,融視聽技能于一身,讓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直接、更容易了解與把握。
五、結語
《電工電子》課程是一門工科類的基礎性課程,是學生掌握《電工電子》課程技術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是整個教學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電工電子》課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科學技術的更新迭代,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要堅持“變”。因此,要求中高職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都需要適時改變,與時俱進,否則就會和時代脫節。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探索新思維,以便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于海濤 代艷 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