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型酒店改造養老設施居室布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酒店建筑的空間形式與養老設施類似,因此,將閑置酒店建筑改造為養老設施成為人們的關注點之一。首先通過實際案例調查總結經濟型酒店建筑的空間類型與特征,根據養老設施相關標準中對老年人居室的要求,分析經濟型酒店現有條件下改造為養老設施老年人居室的重點。通過驗證及分析居室布置的關鍵數據,得出居室布置相關的最小空間與舒適空間尺度,并針對調研實例中的典型平面,提出改造方案。
關鍵詞: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經濟型酒店;養老設施;居室布局
引言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既有建筑的改造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設施缺乏,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逐漸凸顯。酒店建筑的空間形式與養老設施類似,因此,一些位置適宜的閑置或者低效利用的酒店可以進行功能置換,更新為養老服務設施。這已成為彌補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重要手段,是政策推動的更新重點。本文立足于區位適宜改造為養老設施的經濟型酒店,對其類型特點與改造的優劣勢進行分析,總結養老設施相關標準中對功能空間的特殊要求,通過總結實際項目的改造成果,為今后的酒店改造提供借鑒。
1經濟型酒店的空間特征
根據JGJ62—2014《旅館建筑設計規范》第4.1.1條規定,旅館建筑應包含客房部分、公共部分及輔助部分。經濟型酒店的服務模式多為“住宿+早餐”,由于房價低廉,建筑內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通過實例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經濟型酒店內未包含餐飲功能,建筑內只有客房及輔助用房。調研中唯一有餐飲功能的經濟型酒店相較調查實例中的其他酒店,用地面積與建筑規模較大,該酒店原為某單位招待所,后改為經濟型酒店對外營業。實例調研中的經濟型酒店以客房為主要經營項目,餐飲、會議等配套設施很少或沒有,旅館建筑所需要的餐飲、娛樂等公共部分由于其周邊配套設施完善而得到解決。
2養老服務設施的空間要求
我國現行國家標準以及一些地方標準,均對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進行了規定。2010年,民政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2015年,北京市地方標準DB11/1309—2015《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設計標準》;2016年,北京市民政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設施設計和服務標準(試行)》;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450—2018《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相關標準規定,養老服務設施中應包含生活用房、公共活動用房、醫療保健用房及服務用房。同時,標準中還對這些用房的設置作出部分規定(見表1)。
3經濟型酒店客房改造為老年人居室設計要點
經濟型酒店內部以客房為主要功能,老年人居室的布局影響了居室的品質及床位數量,同時也關系到其他功能用房的面積。根據實例調研,酒店客房開間多為3.3m、3.6m,因此,房間進深的不同對房間布置有很大影響。相關標準中對老年人居室布局中相鄰床位的長邊間距以及主要通道凈寬的2個關鍵數據作了規定,但數據并不精確,因此,對居室內相關尺寸精確化有助于得出最優布置方案。根據標準,通行寬度要求為1.05m,兩床長邊之間距離要求為0.8m。筆者對這2個數據進行驗證,得出其最小空間與舒適空間尺寸。實驗地點為中國院的適老建筑實驗室,通過實驗室內可移動墻板建立實驗空間,穿戴設備模擬老年人行為,分別對手杖、助行架及輪椅3種輔具測試床間90°轉向寬度及直線通行寬度的通行感受。通過對使用輔具時直線通行寬度的實驗,測試居室內主要通道尺寸;通過對90°轉向的實驗,測試老年人使用輔具轉向床間過道并上下床的行為空間尺寸。試驗尺寸依據標準要求的直行1.05m及90°轉向0.8m進行設置,評價標準為試驗中的通行感受,分為無法通行、基本通行、舒適3種。試驗可知,當使用手杖時,直行與90°轉向的最小空間尺寸為0.6m,但由于老年人行動不便,完成動作較為困難且具有一定危險;舒適空間尺寸為0.8m。使用助行架時,直行的最小空間尺寸為0.8m,舒適空間尺寸為0.9m;90°轉向的最小空間尺寸為0.8m,舒適空間尺寸為0.9m。而當使用輪椅時所需要的空間尺寸最大,直行的最小空間尺寸為0.9m,舒適空間尺寸為1.05m;90°轉向的最小空間尺寸為1.2m,舒適空間尺寸為1.4m,錯動次數與尺寸最小時相比有所減少。同時,結合實驗室曾經對于老年人使用輔具的空間試驗中得出的尺度,可以得到老年人使用不同輔具時對直行與回轉最小空間及舒適空間尺寸值(見表2)。通過試驗數據可以看出,對于床間距,現有標準提供的尺寸除輪椅外均可直行與轉向,故通行寬度設計重點為輪椅在居室內的活動尺寸。根據以往實驗室的試驗結論,輪椅可通過異形空間實現轉彎,寬度最窄部分為0.9m,所以,床間尺寸與主要通道寬度滿足輪椅的轉彎需求距離至少為0.9m。老年人居室中必備的設施元素包括門、床、床頭柜、桌椅、衣柜。JGJ450—2018《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中的5.7.3條規定,老年人使用的門寬不應小于0.8m,有條件時不宜小于0.9m,護理型床位居室的門寬不應小于1.1m;5.2.3條規定,單人間居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m2,雙人間居室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6m2。同時,根據上述對通行尺寸驗證的試驗結論,得出老年人雙人居室空間的最小空間布局(3.1m×6.1m)與舒適空間布局(3.30m×7.95m)(見圖1)、單人居室的最小空間布局(3.1m×4.2m)與舒適空間布局(3.30m×4.73m)(見圖2)。可以看出,單人間與雙人間只有單側布置家具時,面寬最小尺寸為3.1m,舒適尺寸為3.3m。實例調研中客房面寬為3.3m,滿足布置需求。實例中標準間客房進深為6.6m,滿足雙人居室平面布置最小尺寸為6.1m的要求,可以將該標準間改造為老年人雙人居室,但無法滿足舒適空間布局進深7.95m的要求(見圖3);實例中大床房進深為5.3m,無法滿足老年人雙人居室最小空間尺寸(6.2m)要求,但可以滿足單人居室舒適空間尺寸(4.73m)要求,因此可將大床房改造為舒適型的老年人單人居室(見圖4)。
4改造案例
以下結合實際案例更加具體地分析經濟型酒店在改造過程中對于老年人居室布局的解決方法。北京某養老設施由1家閑置經濟型酒店改建而成,建筑共有3層,設床位82張,建筑面積約3500m2。酒店改造時,通過設置中庭解決內部的采光問題。該養老服務設施內老年人居室有單人間和雙人間2種。雙人間居室將2張床位垂直布置,可以滿足居室內主要通道凈寬及兩床之間長邊間距要求,同時,這樣可以在保證老年人居室品質的前提下,布置更多的床位,服務更多老年人(見圖5)。
5結語
經濟型酒店改造為養老設施可彌補養老設施的不足,本文對改造中的2組關鍵尺寸進行試驗,得出老年人居室布置中的最小空間尺寸與舒適空間尺寸。以這2組尺寸為基礎,對調研實例中的典型客房平面進行改造,得出現有客房平面改造為老年人居室空間的最小空間布局與舒適空間布局。對關鍵數據的收集總結,可為今后的改造過程中如何布置更多的床位、服務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資料集》編委會.建筑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2]尚婷婷,王羽,余漾,等.老年人使用不同助行設備通行與轉向空間基礎實驗[J].住區,2018(3):90-95.
[3]王朝霞,王羽,王辛,等.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系列論證(二)———老年人居住空間中邊界條件對輪椅回轉的影響[J].住區,2015(1):152-155.
作者:吳玲 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