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路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既要注重理論教學,又要注重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提升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論應用能力以及崗位適應能力。與傳統學科相比,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培養目標更注重與社會實際的結合,現代學徒制能夠有效滿足專業的發展目標,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本文結合學徒制研究現狀,探析專業教學問題,提出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策略。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
在新時代背景下,現代學徒制可以有效推進企業、產業與職業教育的進程,實現產業與專業需求對接、職業標準與課程內容對接、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對接、職業證書與畢業證書對接。從教學層面來講,現代學徒制是根據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現狀所提出的,是新時代我國高校快速發展的關鍵一步。
一、學徒制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我國針對現代學徒制的研究已有顯著的進展,但在學徒制的實施路徑上,存在不同的觀點。高秀婉(2012)指出構建中國特色的學徒制體系,需要將相應的勞動制度與教育制度相融合,并在社會、學校、企業及政府四個平臺的合作與支持下進行構建。也就是說現代學徒制應突破高校與企業的行政范疇,將人才培養體系所涉及范疇拓展到社會與政府部門,以此構建出符合現代學徒制發展的外部環境。郭全州(2014)則根據新時代下高校教育發展現狀以及教學目標,提出構建新型的現代學徒制體系,即將企業、行業、學校與政府融為一體,使政府與行業參與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建學習載體,改革管理模式與教學組織,構建教學團隊,建立基于文化價值的教學評價機制。陳慶武(2015)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以政府為主的管理機制,通過產教結合的方式,實現對專業學生的教育目標。
(二)國外研究現狀現代學徒制作為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夠通過校企合作、制度改革以及社會實踐的形式,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雖然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各國的運用情況不同,然而卻被諸多國家視作推進國家發展戰略落實的有效方略。英國學徒制主要通過設計培訓計劃,探究學徒制的使用情況,采用合理的手段構建出符合專業特點的學徒制機制,因此英國學徒制的基本特征是動態性、變化性,是可調節的人才培養機制;美國學徒制則主要以“崗位交互”的形式展開,根據不同學科及崗位的特征,制定雙向評價體系,即專業教師通過學生的工作狀況,對其理論應用情況進行考核,企業則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可以說西方學徒制體系更加靈活、更人性化,能夠從學生的認知心理、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以及當前高校的教學需求出發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方向、方法、內容進行調整,以此解決現代學徒制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國高校在采用現代學徒制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時,可借鑒西方相關理論與研究,以此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徒制培養體系。
二、我國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問題
我國酒店管理專業是面向酒店管理方向開設的學科,是結合我國社會發展需求、學生就業需求形成的應用型學科。傳統教學體系中,高校在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教學模式、組織管理、教學目標以及人才培養體系中,缺乏對社會經濟的探索意識,難以從社會發展特征、時展規律的角度調整并完善現有的專業教學體系,造成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無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提供助力。
(一)課程設置不符合崗位需求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基本上是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整合,難以有效擺脫應試教育及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高校教師通常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將理論知識作為專業教學的主體,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過程,簡而言之,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有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的傾向。由于部分專業教師缺乏崗位實踐經驗,無法通過合理的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崗位知識、崗位技能以及崗位要求的了解,進而致使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無法滿足酒店管理崗位的人才發展需求。在教學評價的層面上,酒店管理專業通常將相關理論作為考核重點,而涉及酒店管理基礎的案例分析、管理方法以管理策略則難以得到重視,因此部分學生為在專業考核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將精力集中到對相關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可以說專業教學與崗位需求相脫離的問題,主要源于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知識型”人才的培養,必將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的不足。
(二)缺乏長遠的人才培養機制高校酒店管理專業要加強教學與社會的銜接質量,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體系,應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組織開展更加有效、豐富的技能訓練與知識傳授機制。然而,我國部分酒店在校企合作中通常采用形式簡單的培養模式,即通過短期培訓,將從學校招收的學生直接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因此高校學生在崗位實訓過程中,缺乏與高校教師交流理論知識的機會,無法對崗位實訓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進而失去校企合作的教育功能。此外,高校教師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由于身份的限制,難以對學生的實踐內容及實訓崗位進行安排,致使教師無法從服務教學、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構建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與企業的教學理念存在相互對立的情況,常常出現實踐經驗與專業理論相沖突的問題。因而學生在具體的崗位實踐時,極易對高校現有的理論體系產生質疑,無法發揮高校專業教學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三)高校與企業的文化兼容問題現階段酒店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中缺乏與酒店企業的文化共融與對接,造成校園文化缺少教學特色與職業氣息。通常來講,高校學生在實踐關系、人際關系、價值理念等層面的認知與企業文化有著顯著的差異性。而高校缺少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與對接,難以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致使大學生形成行為差異與心理差異,進而造成排異反應。換言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心理感受的重視,無法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進而在校企合作中,忽視學生的思維特征與心理差異,難以發揮校企合作真正的效用。從酒店管理的角度來講,酒店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沒有建立相應的“過渡機制”,即學生從校園過渡到企業的制度與體系,通常以現有的企業文化、規章制度以及工作氛圍,要求學生進行相應的工作,迫使學生改變原有的價值觀體系,以此適應酒店現有的文化氛圍,因而導致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限制。陳元宿(2009)指出,要想學生真正投入到工作崗位中,發揮校企合作真正的教育效用,需要企業與高校提前為學生適應企業文化環境做好準備。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生才能有效地從事崗位工作,著力探索專業理論與社會實踐的內在聯系,進而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三、酒店管理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策略
(一)制定法律法規制度為增強酒店與高校的校企合作質量,需要建立并完善有助于推動校企合作的法規政策,制定相應的制度舉措,管理、規范、支持酒店的參與。在政策的制定過程中,要明確實施細節,確定酒店與高校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義務與權利,獎罰分明,保障相關政策的充分落實。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明確校企合作中的現代學徒制內涵,制定相應的輔助措施,促使在管理與運營層面處于領先地位的酒店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其次,對酒店與高校的文化環境進行規定。針對學生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嚴重的社會適應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結合教學與管理實際,對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方式進行規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整個學習生涯,在保障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礎上滲透企業文化、社會價值體系以及酒店文化內容,使學生在參與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提前接觸酒店特有的文化氛圍,進而為后續的實踐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建立三段式培養體系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應結合現代酒店的特點,構建“酒店認知+專業學習”、“技能實訓+技能學習”、“綜合實習+職業養成”的三段式培養體系。在三段式培養體系中,高校要將學生第一學期與第二學期所學習的專業課程作為校企合作的基礎,根據現代酒店的人才培養需求、企業戰略需求以及崗位技能需求重新規劃并編制教學內容,使其真正滿足酒店的發展實際,提升高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銜接程度。而在第三學期與第四學期,高校要結合酒店管理學科的技能課程,安排學生到酒店進行實訓,將酒店作為高校教學的第二課堂,使酒店經理成為高校學生的技能講師,促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崗位上運用課堂所學到的技能。而在第五學期,高校學生可在學校完成相應的項目學習目標,以此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而第六學期,高校應引導學生根據崗位實訓經歷,撰寫相關的學術論文,使其深化對酒店管理的理解,進而考察學生對專業理論的應用能力。最后,在頂崗實訓階段,酒店負責人應根據高校的教學目標以及人才培養現狀,制定相應的培養機制,使學生在學徒制的影響下,更好地了解企業,認識企業,并將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酒店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滿足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
(三)構建有效的導師制度針對酒店職工流動性大的問題,高校可通過構建“3到1”的導師制度,確保現代學徒制的穩定性。首先構建學徒制研究小組,積極探究酒店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路徑,探析校企合作模式下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路徑;其次,構建“校外+校內”的企業導師制度。即由在校學生、往屆畢業生、企業師傅“結成對子”,不定期地安排師傅進入學校開展相應的技能指導活動。結合高校現有的實訓體系,酒店通過相應的激勵制度,選拔符合高校教學需求的員工,建立人才培養隊伍,并根據酒店管理專業的具體實訓要求,委派相應的任務。另外,高校還應通過講師評定的方式,提高企業師傅的積極性,使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最后,制定學校導師滲透制度,即根據酒店實訓情況,制定分組教學模式,即企業師傅負責技能培訓,導師負責理論解答與生活輔導,此過程需要高校與酒店預先明確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論,以此實現統一化、標準化、科學化的教學目標。
四、考核評價
現代學徒制能否得到有效開展,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作為保障。在對學徒能力進行考核時,要以實際酒店的SOP、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專業標準為導向,以學徒能否獲得國家、行業的職業資格為抓手,鼓勵學徒學習酒店管理專業需要的實踐操作技能,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施持證上崗。在給學徒定崗時,要依據考核結果的全面性以及客觀性,從學校、企業、師傅、同學等方面獲取有效信息,進行評價定崗。通過互評手段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匯總與反饋,形成一個考核的有機整體,實現考核主體的多元化。首先構建校園教學考核制度,教師轉變傳統“總結考核”的模式,引入過程考核體系,即在學生學習或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成績、專業表現進行評價。以三段式培養為例,高校應在學生實訓后對學生進行統一考核,并結合學生理論成績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其次,構建學徒培養機制,高校幫助企業構建學徒評價標準,根據企業師傅評價的情況,對學生實現情況進行把握,進而結合總結性考核,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
結語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結合社會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手段。然而現代學徒制是依附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機制,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應加強與酒店企業的教學合作,并通過制度建設、教學設計以及合作模式的改革,彰顯現代學徒制在教學領域的先進性、時代性以及必然性。
參考文獻:
[1]葛玲妹.現代學徒制“四維立體”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研究———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7(11):53-57.
[2]司首婧,丁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06):52-55.
[3]陳曉艷.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創新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文教資料,2017(23):131-132+223.
作者:高莉 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