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協同育人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企協同育人策略的實施作用,探索了其實施路徑,以期為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和發展提供助力。
酒店業是一個應用性和運營要求強大的行業。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后,不斷的改善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酒店人才持續呈現結構性短缺,尤其是高等教育背景、高質量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顯著缺乏供應。通常,他們很難從服務人員中產生。這些人中的大多數畢業于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外語和理論水平都比較弱,難以在工作中成長為優秀的中層和高層管理人員。目前我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無疑與酒店公司的管理實踐脫節。文化人才的專業素質不高,缺乏適應能力,缺乏可持續的專業發展。為了解決酒店“供需失衡”的問題,普通高校應積極轉變為應用型大學,走校企協同育人之路。
1校企協同育人的作用
1.1促進培養目標定位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通過設立試點的方式,發揮示范作用,引領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要將職業教育當做是本科教育中的重點來抓。從《決定》出臺之日起,許多高校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實踐基于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型大學。由于普通高校的類型由“普通教育”轉變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從“理論與研究”向“有能力設計,實踐和管理”改變。技術、技巧、技能水平受到了重視。雖然酒店管理在許多大學中屬于旅游類專業,但是它是一個高度應用的學科,它仍然與管理學科系統有關[1]。這一類人才,可以當做是中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如部門主管、經理等),而不是常規大學教育中注重的學術人才,他們不同于接受過中高級職業教育培訓的“技術人員”。他們更專注于基本的技能操作,既博學又專業。他們不僅具有高度的靈活性、科學素質和人文的素質,也掌握著中高級酒店管理技術。
1.2實現專業人才培養
校企協同育人是學校和企業充分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實現全面協調合作,了解人才培養目的一種教育教學活動。實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酒店管理人才的有效的方法。1)通過校企協同育人,酒店專業課程的內容管理符合了專業的酒店管理標準。“專業標準是基于職業分類,基于職業活動的內容(工作類型),是對從業者技能水平的規范要求。是雇主聘用和使用員工的基礎。”這一規范性要求有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這一點充分說明,并不能把學校當做是唯一的學生培養基地,而應與企業協調,根據專業標準和酒店管理崗位的質量要求選擇專業課程,讓課程知識更具相關性,更有運用價值,使人才培養規范和客觀定位零距離對接[2]。2)校企協同育人能夠有效實現專業教學和管理過程。目前,本科院校的理論教學和酒店管理文憑相對集中,而實踐技能的培養有所欠缺。此外,在很多學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校的教學設備,都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要求,使教學的內容與工作內容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只有學校和企業才能解決這種矛盾。通過企業參與,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練習,還可以實現“學與做”的融合,加深專業理解,提高實踐技能,派技術人員到場教一些專業課程[3]。能夠讓學生接受到更高價值、具體并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知識,更加適應目前酒店對管理工作的定位,讓學生產生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2校企協同育人路徑探索
1)來自學校和企業的專業人員應幫助進行課程的確定,結合市場實際狀況,確定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避免在純粹的理論課程中混淆知識點,也避免對理論技術培訓課程的偏重,要注重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實踐跟注重培訓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注重實踐教學。理論側重于培訓學生的專業性和包容性。2)一方面,有必要提高實踐課程(如綜合實習,實驗課,畢業論文等實踐)比重。以往理論課程的百分比非常大,從而形成了酒店管理人才的理論水平高,而技術技能低。所以,有必要增加實踐課程的百分比,以便能夠使學生有足夠的經歷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應用學到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實踐教學,這可以應用于某些強大的理論課程與實際內容相結合,如前臺管理,房間管理,之類的課程內容,就能到實踐培訓基地進行實訓,酒店派出資深技術管理人員,指導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強他們的對相關知識的掌握[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匯集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優勢力量,建立互助互補的協作體系,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符合當前社會和市場對高水平、高技術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唐凡茗.協同育人視角下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機制探討[J].林區教學,2018(5):13-15.
[2]姚海華.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在酒店管理專業中的構建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8(6):426-427.
作者:劉暢 單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