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情境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調用其他學科知識或者學習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在實際的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的調用語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知識以及學習方法來創設教學情境。通過這種創設情境的方法,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文化背景出發,更容易貼近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共鳴,將學生思維的火花徹底點燃。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將主動的把已經學過的知識或方法遷移到基礎會計的學習中來,從而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索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并逐漸的將其轉化為一種實際能力。例:在“盈余公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以引入“居安思危”的成語故事,讓學生明白故事當中的治國之道(“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也適用于現代企業之中,企業也需要進行科學經營與風險防范。在這樣的情況下,“盈余公積”的用途即則就會自然而然的被引出。顯然,以成語故事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為枯燥的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調味品,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由此及彼,產生聯想,從而更加深入的認識與理解會計知識。
(二)模擬角色扮演,創設最佳情境
模仿操作,即是加深對會計工作感性認識的一種最為直接的方式。通過對相關角色的模擬,必然會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角度來體會情境。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一個公司的財務部門為情境,分別讓若干名學生擔任主管、記賬會計、制單會計、出納等角色。當然,為了讓模擬實際業務的過程更具完整性,也可以設定稅收部門人員、銀行工作人員、公司總經理、公司業務經理、公司業務員等角色。然后,教師應要求學生根據具體的角色分工來模擬實際的會計工作。在整個模擬的過程中,學生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都將具有業務往來的關系,在這一系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逐漸的找尋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時,在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其會計技能也能夠得到極大的鍛煉。
(三)教學中舉出貼近生活的例子
針對于同一事物的表達而言,會計語言與日常語言之間必然將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就會計語言來輸哦,其具備了高度的意義性、抽象性與交流性。在學生最初接觸會計知識的時候,對相應的概念或術語必然將很難理解,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教師舉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來對這些相關概念與術語進行描述,以此來將這些具有抽象性的概念、術語變得具體、直觀,生動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參與熱情得到提高。例:在教學生如何解釋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引入概念,然后再舉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魯鎮酒館”,將實例的內容簡要的闡述給學生:“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酒已經漲到十文,做工的人通常會靠柜外站著,然后將酒熱熱的喝了再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他們即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作為下酒物了,而如果出到十幾文,則可以買一樣葷菜……”那么,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我們假設阿Q以賒賬的方式購買了一碗酒和一樣葷菜,共計二十文。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該情景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權責發生制的背景下,應計酒館收入二十文,但是由于阿Q是以賒賬的方式購買,因此收付實現制不能做任何賬面記錄,僅僅可以在酒館的備忘簿上面進行登記。
二、結語
總之,在實際的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的采用情景教學法,以此來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顯然,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必然將具有無比優勢,對于基礎會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來說,儼然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作者:劉秀華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工貿學校